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不尋常信號!當前中國正有三支隊伍正排隊下鄉

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全球經濟中,我們剛剛焦慮地走完前五個月。多城樓市躺進ICU,消費這駕馬車亟待振興,經濟復甦的緊迫性一秒鐘都不能再等。也正是在這個時候,有三支隱秘的力量正不約而同地下鄉,挺進了廣袤的鄉鎮地帶。

補充一下,這次公告主要針對的是低排量燃油車。如果你買的是新能源汽車,那就更爽了,車輛購置稅全免。

國家層面希望大力提振車市,地方政府當然要跟進。今年以來,先後有幾十個城市都出台了鼓勵居民買車、換車的政策。

參加這輪補貼活動的城市,不僅有上海深圳、天津、青島、瀋陽等核心城市,也有中山、江門、汕頭、溫州等三四線城市,甚至還出現了義烏、晉江等縣級市。

要知道,今年製造業和房地產都不太景氣,而防疫工作的消耗又比較大,那些小城市的可用財政資金並不多,這個時候還能拿錢出來補貼購車者,可見是真愛了。

但是縣鄉居民的積蓄並不豐厚,大頭都用來買房、蓋房了,留給汽車消費的現金並不多。就算有了車企的讓利活動、中央免稅政策和地方的補貼政策,一台新車也得要10萬元左右,對很多農村人來說還是貴。

這個時候就輪到金融機構登場了,它們都把車貸業務當成新的利潤增長點。

2021年,平安銀行個人新能源汽車貸款新發放176億元,同比增長137%。

2022年1到4月,郵儲銀行新發放汽車消費貸款超100億元,客戶覆蓋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為了照顧農民朋友的面子,郵儲銀行還發明了一個新概念「新市民」。

這些利多政策還沒落到實處,資本市場就先炒作了一波。自4月27日觸底以來,汽車整車板塊指數累計漲幅高達52%,個股中更是出了中通客車這個一度拿下14連板的大牛股。

為什麼資本市場如此看好汽車行業?

因為中國人向來敬重農村,「農村包圍城市」思想深入人心。就歷史現實而言,2009年的「汽車下鄉」活動也確實發揮過極大的振興作用。

數據顯示,2007年中國汽車產量為888.89萬輛,2008為930.59萬輛。到2009年,在政策的刺激下,汽車產量一下躍升至1379.53萬輛,2010年則達到1826.53萬輛。

同時,借著汽車下鄉的「東風」,汽車經銷商網點也在全國各地遍地開花。靠著14億人口的龐大市場,我們培育了6家世界500強車企。

當家家戶戶都有車之後,大家就有了修路修橋的動力。2010年前後,中西部政府財力普遍不雄厚,如果沒有億萬農民的自發籌款,我們不可能提前完成「村村通水泥路」的世紀工程。

此外,加油站、洗車店、汽車維修店等商業配套也像原子爆炸一樣,在中華大地上迅速擴張。那個時候,汽車修理是職業學校里最熱門的專業,招生小廣告霸占了各大媒體的C位。

可以說,第一輪「汽車下鄉」不但大大提升了中國的GDP,還改善了中國人的生活,甚至改變了中國的地表面貌。

同樣道理,新一輪的「新能源汽車下鄉」,也可能出現我們意料之外的成果。

華西證券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下沉市場乘用車銷量占總銷量比重為66.4%,而新能源乘用車下沉市場占比僅為51.6%,預計新能源汽車下鄉有望加速推動下沉市場的新能源滲透率,帶動總量進一步提升。

第二,汽車業是僅次於房地產的超級產業,對上下游企業有很強的帶動作用。隨著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的各項相關措施落地見效,新能源汽車消費將持續回穩復甦,帶動驅動電機、動力電池、充電樁等配套產業的發展,為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發揮積極作用。

第三,如果新能源汽車能夠順利打入下沉市場,成為中國鄉村的一道移動的景觀,那麼充電樁、換電站、加氫站、5G基站等新基建也會被帶動起來。而新能源補給系統的完善,又能反過來推動更多農村人加入「油換電」大軍。

在當前這種經濟形勢下,沒有什麼,能夠阻擋「新能源汽車下鄉」。

第三支隊伍是「高校畢業生下鄉」。

在中國,沒有一個人,可以不測核酸,也沒有一個人,可以躲過「去庫存」。這個庫存有時候是房地產,有時候是汽車,有時候是家電,有時候則是高校畢業生。

在農民還在想著怎麼拿到進城的入場券時,考上名牌大學的中國驕子們,一畢業就紛紛上山下鄉。

跟幾十年前的「上山下鄉」不同,這一次他們臉上的迷惘多於喜悅,帶去的是科學技術、管理理念,而不是鐮刀鋤頭;帶去的是父輩的財富積累和學歷證書的變現能力,工作幾年有房有車比城裡的同學似乎更容易。

在某大市,高校畢業生還未畢業,就號召畢業生到農村從事支農工作,一口氣招聘461名高校畢業生擔任鄉村振興協理員,全部安排到農村從事支農工作,合同期為5年。

擠過高考獨木橋,踏著萬千人的頭顱登頂北大清華的畢業生,隱秘而迅速地占領一座又一座十八線縣城,身體力行「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這是中國最頂尖、最聰明、最有活力的一群年輕人,承擔著振興鄉村的時代使命。待解的,不再是微積分,而是大棚種植技術、農業電商、鄉村文旅復甦等難題。

這兩年,也不乏來自復旦等985名校畢業生,在國內養豬龍頭企業開出的「一月光分紅就拿30萬」的高薪誘惑下,頂著「管培生」的光環,頭也不回奔向鄉鎮。

在為他們量身定製的「120天培養方案」里,他們與豬親密接觸,有人第一天的工作就是摔死病豬崽,有人精準地掌握了騎豬技能,有人被豬撞飛過2米遠……

在旁人看來,這些管培生未來是要管理幾百人甚至上千人的團隊的。沒想到最後,他們首先要管理的卻是成千上萬頭豬。

2021年,海歸人數創歷史新高,達到80萬人,許多留學生也開始闖蕩縣城。

英國愛丁堡大學的碩士畢業的阿青,如願以償讀了她熱愛的文學專業。只是畢業回國時,面試網際網路大廠失敗,最後去了浙江諸暨某縣城,負責一家公司教育項目的餐飲。

只是,她的身邊,再沒有人與她暢談莎士比亞和東野圭吾,有的是食堂阿姨們跟她聊怎麼包手工包子。

還有無數的畢業生們,或站上鄉鎮學校的三尺講台,或擠入捲菸廠的流水線,或考進縣城的體制內做個城管……

這群95後、00後,是在城市化和數位化的襁褓中誕生,走過的路和看過的風景比父輩們都多得多,父輩或祖輩喊的是「走出大山」,萬萬沒想到命運的輪動效應,讓本應走向全球化的他們,紛紛下沉縣城。

這些下沉的名校生們,恐怕不僅是振興縣城消費的「馬達」,更是改變中國縣鄉的力量之一,他們將以知識、技術、管理重塑縣鄉形態,完成父輩、祖輩沒完成的使命。

未來,他們的世界將分為兩部分:白天,在課室拿著大喇叭講課,在養豬場看母豬產子,站在捲菸廠流水線盯機器,在鄉村騎著摩托車去調解鄰里糾紛;

夜晚,在網際網路世界裡,組隊打王者榮耀,跟著劉畊宏跳毽子操,以及每年高考看作文題目時,感慨一句:幸好畢業得早。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智谷趨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608/1759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