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民生 > 正文

張小泉:拍蒜不行,裝蒜第一名

最近,一場「刀蒜大戰」及其衍生劇正在連續播出。

7月12日,廣州王女士用張小泉菜刀拍蒜後,菜刀斷開。後聯繫張小泉官方客服,客服表示「刀不能拍蒜」;

7月18日,張小泉總經理夏干良一則採訪視頻流出,其中提到:「你學了十幾年的切菜都是錯的,所有的米其林廚師都不是這樣切的。」

短短几天,這個1682年以來聞名於世的中華老字號、中國馳名商標、成功登陸A股的「刀剪第一股」——張小泉,將一樁產品質量事件推向了品牌負面甚至危機事件。

是公關能力太差,還是自視過高不尊重消費者,抑或是痼疾已久累積至此全面爆發?外患之下,張小泉該找找內因了。

一菜刀究竟能不能拍蒜?

7月12日,廣州王女士正在家中做飯,隨著「啪」的清脆一聲,她發現手中張小泉牌的菜刀竟然斷成了兩截。

而它斷裂的原因,是執行普通菜刀任務中最平平無奇的一項——拍蒜。

遇到這樣的事情,大家的第一反應肯定都是覺得這把刀的質量出了問題。可當王女士聯繫到張小泉客服後,客服卻表示:親親,我們的刀不建議用來拍蒜哦。

「刀還不能拍蒜了?」王女士認為張小泉客服是在逃避責任,於是把整件事情放到了網上。/上游新聞

張小泉關注到這件事後,做出的回應是積極且迅速的。

一方面為客服不恰當的溝通方式表示歉意,並贈送王女士一把新刀具。另一方面,向廣大網友科普「並不是所有刀具都能用來拍蒜,一些硬度較高或者有專業用途的刀具如果用來拍蒜的話,很可能有斷刀風險」。

菜刀究竟能不能用來拍蒜?這是一個挑戰人們常識的問題。

在我們中國人的廚房裡,切、片、剁、劈、拍、剞……都是一氣呵成的動作。在許多美食紀錄片裡,中式大廚也總能拿一把刀做出食物的各種形態。

這不僅是我們下廚的常規動作,也是技藝高超的一種體現。

在中國人的廚房場景里,能拍蒜是一把菜刀的基本素養。但是從物理角度來說,橫拍菜刀會導致其斷裂,也並不是什麼怪事。

如同張小泉在事發後接受媒體採訪時解釋的那樣:碳含量越高意味著刀具越硬,金屬含量越高,那韌性就會相對更強。

而消費者購買的這款菜刀使用的鋼材為50Cr15MoV(5鉻15鉬釩鋼)。50Cr15MoV是優質的不鏽鋼材料,碳含量50,鉻(金屬)含量15。

這正是一把硬度高但韌性差,刀身整體相對比較脆,只適合應用於切、片等場景的刀。

7月13日,重慶某鋼鐵公司品檢中心技師鄭師傅向媒體給出了專業見解,與張小泉的說法基本一致。

「廠家為了保證刀具的鋒利度,要使淬火鋼的硬度達到一定要求,刀刃硬度越高越鋒利,但韌性就會相應較低。」過剛易折,就是這個道理。

同時,雖說幾顆蒜不是什麼堅硬食物,但採用橫拍方式時,刀具表面就會受力不均。如果使用不當,拍在了菜板或桌子上,就有可能出現刀身斷裂的情況。

知乎答主@墨楠游天在回答里也提到「高標號的鋼刀都不能用來拍蒜,這也算是半個常識了。我自己廚房裡的刀,150元以上的都不敢拿來拍蒜,10塊一把的反而隨便拍」。

另外,此次事件中涉及的張小泉產品名為「龍雀斬切刀」,電商平台的售價為119元,標註適合普通家庭廚房日用。

該刀於2018年上市,目前仍然在正常銷售,截至2022年6月31日,銷售數量已超6萬把,收到的正式消費者投訴一共11起,客訴率僅為0.0183%,遠低於公司的客訴率標準。

這把刀的好評率還是很高的。/張小泉官方旗艦店

看到這裡,網友們的怒氣似乎已經能夠平息下來,畢竟這是一起情有可原的低概率事件。

然而,事情到這還沒結束。

二從刀斷了,變成脊樑彎了?

在張小泉「拍蒜斷刀門」事件後,網友發現另一個刀剪老字號「王麻子」在短視頻平台上直播用刀拍蒜,櫥窗內的商品都標上了「能拍蒜」三個字。

網友:王麻子這拍的哪是蒜,是張小泉的臉啊。/視頻截圖

王麻子和張小泉是有什麼過節嗎?其實,我國自古就有「南有張小泉,北有王麻子」的說法。同為刀剪行業老前輩,張小泉和王麻子的競爭已有上百年了。

尤其是張小泉,不僅是中華老字號,還是刀剪行業中唯一的中國馳名商標。

張小泉品牌雖然是成名於1628年(明朝崇禎元年),但是在1958年才開始被發揚光大的。

1958年,地方國營杭州張小泉剪刀廠正式被政府授牌成立,當時企業的員工已達816名。

50年來,杭州張小泉剪刀廠共生產刀剪7.4億把,全中國平均每兩個人就擁有一把張小泉刀剪。張小泉也沒有辜負廣大人民的厚愛和期望,連連在中國質量評比中奪冠,成了中國刀剪業中唯一的五連冠。

然而7月18日,一則張小泉總經理夏干良的採訪視頻流出,視頻中的他張口閉口「米其林」,還說國人的切菜方法錯了幾十年。

視頻截圖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新周刊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725/1780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