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如松:烏克蘭抓住戰爭正負手 普京最後的決戰

作者:

Kerch bridge… we are watching you! pic.twitter.com/B3LVWjOiJi

— Defense of Ukraine(@DefenceU) August22,2022

1453年5月29日,來自小亞細亞的奧斯曼帝國攻陷了東羅馬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為國殉難,歷時一千餘年的東羅馬帝國就此滅亡。

消滅了東羅馬帝國之後,奧斯曼帝國開始定都君士坦丁堡。

奧斯曼土耳其人和中國有很緊密的歷史淵源,它們就是從中國北方向西方遷徙的突厥人中的一部分,系西突厥烏古斯人的遊牧聯盟。突厥被唐朝擊敗後西遷至中亞、然後又遷徙至小亞細亞並日漸強盛,再然後就建立起奧斯曼帝國。奧斯曼帝國極盛時領有南歐、巴爾幹半島、西亞及北非之大部分領土。這是北方遊牧民族建立起橫跨歐亞大陸的蒙古帝國之後所建立起來的又一個大帝國。

 

奧斯曼土耳其人雖然是來自東方,但定都君士坦丁堡之後卻以東羅馬帝國的繼承人自居。在西方,「羅馬」就代表了世界,比如直到今天人們還把美國叫做「新羅馬」,所以,自認為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奧斯曼帝國君主蘇丹以自封的形式視自己為天下之主。

在中華文明中極為重視正統的概念,在西方文明中也一樣,羅馬代表著世界,羅馬帝國就代表著正統,奧斯曼土耳其人來自東方卻號稱是東羅馬帝國的繼承人就很難讓人服氣,其中最不服氣的當屬俄羅斯

在公元10世紀末,東羅馬帝國內部曾爆發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叛亂,皇帝瓦西里二世只好與古羅斯弗拉基米爾王公聯姻以換取羅斯人的軍事支援,但叛亂平息之後,瓦西里二世卻背信棄義,不肯再與弗拉基米爾聯姻,憤怒的羅斯人出兵黑海威脅君士坦丁堡,最終迫使東羅馬帝國下嫁公主,並同意為羅斯人進行洗禮,從此讓羅斯成了東正教國家,獲得了與歐洲國家進行正式的、平等交流的權力。

羅斯人所有的努力都是為了獲得東羅馬人的認可,讓自己屬於羅馬文明的一部分,也讓自己成為歐洲國家中平等的一員。但隨後的一千多年中雖然羅斯人(俄羅斯人)不斷爭取這種平等的權力,但一直都未能獲得真正的成功,一直持續到今天。

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之後,沙皇俄國當然不承認奧斯曼土耳其人的繼承權,它認為自己才有資格繼承東羅馬帝國。1472年,伊凡三世迎娶了東羅馬帝國最後一位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索菲婭公主,之後沙皇俄國宣布自己正式繼承了東羅馬的宗教地位和政治身份,將國徽換成了古羅馬的雙頭鷹標誌,而「沙皇」的稱呼就是古羅馬共和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統帥凱撒的俄語發音。

從沙皇俄國宣布自己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那一刻開始,就意味著漫長的戰爭打響了。東羅馬帝國的都城——君士坦丁堡和東羅馬帝國的故地已經被奧斯曼土耳其人所占領,沙皇就必須奪回,否則自己對東羅馬帝國的繼承就成了笑料。

還有一個原因促使沙皇俄國持續向奧斯曼帝國發動戰爭。沙皇俄國既然宣布自己是東羅馬的繼承人,意味著自己也是歐洲文明的一部分,融入歐洲就成了歷代沙皇的國策,當沙皇俄國占領了克里米亞半島之後就可以從黑海進入地中海進而與歐洲進行文化與經貿交流,然而奧斯曼帝國所占據的土耳其海峽卡住了沙皇俄國進入地中海的咽喉,所以,沙皇俄國對奧斯曼帝國所占領的東羅馬帝國的故地是志在必得。

這就是從1568年至1918年的300多年中俄土之間爆發了十二場大戰的根源,而克里米亞戰爭就是其中的第十場。

到十九世紀,奧斯曼帝國已經開始衰落,而打贏了拿破崙戰爭的沙皇俄國國勢鼎盛,當時號稱是歐洲憲兵。此後,沙俄立即在1828年至1829年間發動了第九次俄土戰爭,最終以奧斯曼土耳其向沙俄割讓外高加索的沿海領土作為結束。

雖然沙俄獲得了外高加索的沿海領土,但沙俄的勢力無法跨出土耳其海峽,當時的世界霸權英國並不在意。

1853年,沙皇尼古拉一世決定捲土重來,他希望徹底完成歷代沙皇的歷史偉業,直接奪取君士坦丁堡和土耳其海峽。

在18世紀,俄羅斯已經奪取了今天烏克蘭的所有領土(和白俄羅斯),1783年又吞併了克里米亞汗國,從上面的地圖中可以看到,此時俄軍可以從陸路進攻摩爾多瓦、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再進一步就可以占領君士坦丁堡和土耳其海峽。

在拿破崙戰爭之後,現代的摩爾多瓦、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國尚不存在,這些地區主要還是奧斯曼帝國的領地(見上圖),該地區在當時主要分布著瓦拉幾亞(下圖中的綠色部分)、摩爾達維亞(下圖中橘紅色部分,包括今天摩爾多瓦的大部分)與特蘭西瓦尼亞(下圖黃色部分)三個獨立的君主制公國,前兩者是奧斯曼帝國的自治附庸國,後者稍後被併入了奧匈帝國。保加利亞當時尚未建國,是奧斯曼帝國的領土,希臘也是。

自從奧斯曼帝國占領了保加利亞地區之後,保加利亞人就不斷起義,所以奧斯曼帝國在該地區的統治並不穩固。由此就可以看到,只要俄軍攻占瓦拉幾亞、摩爾達維亞然後再越過保加利亞地區,就可以遙望君士坦丁堡了。

1853年7月3日,沙皇尼古拉一世命令俄軍越過邊界開始進攻摩爾達維亞和瓦拉幾亞並迅速完成占領,奧斯曼帝國岌岌可危。

直到1853年10月16日,奧斯曼帝國才無奈地向俄羅斯宣戰。

就在奧斯曼帝國岌岌可危、沙俄的形勢一片大好的時候,英法坐不住了。

沙俄自奧斯曼帝國手中奪取外高加索沿海地區,不會傷害到英國的海洋利益,也不會傷害到法國等西歐國家的利益,英法願意看熱鬧。可一旦俄羅斯占領了東羅馬帝國的故地和君士坦丁堡,沙皇俄國的海軍就可以直接進入地中海和大西洋,就嚴重威脅了英法的利益。所以1854年3月27日和28日,沙俄的好夢被驚醒,英法相繼向沙俄宣戰,奧地利雖未宣戰,但站在英法一方。

這讓戰爭的形勢瞬間逆轉。

按當時的形勢,一般會認為英法會進駐奧斯曼帝國和保加利亞等地阻擊俄軍,但英法卻將這些地區的俄軍置之不理(交給了奧地利),直接奔向了克里米亞半島。1854年9月14日,英法聯軍在克里米亞半島登陸,9月19日聯軍進抵阿爾馬河(見下圖,這條河大致是東西走向),由緬希科夫指揮的俄軍退守阿爾馬河南岸,次日,以英軍為左翼、以法軍為右翼共同對俄軍發起攻擊。俄軍在英法聯軍猛烈打擊下損失慘重,被迫退往塞瓦斯托波爾,英法對塞瓦斯托波爾的圍攻戰開始了。

就在英法準備登陸克里米亞半島時,從1854年7月底至9月,奧地利出兵瓦拉幾亞和摩爾達維亞。一旦英法攻占了克里米亞,俄軍後路(補給)就可能被截斷,俄軍只能迅速地撤出該地區,奧軍獲勝。

責任編輯: 李廣松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0824/1793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