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美國鐵了心用晶片遏制中共 沒有任何和解的可能

美國出台對中國的出口管制新措施,震盪全球半導體產業,各地晶片股連續兩日下挫。路透報導,美國半導體設備供應商科磊(KLA)從今日(12日)起,將停止向在中國開展業務的客戶提供部分供應和服務,以符合美國政府的最新規定。業界人士分析,新規是美國對中國發展本土科技能力祭出的重拳,美國決心把晶片作為壓制中國的工具「沒有任何和解的可能」。

據美國商務部新規定,若美國供應商要出售設備予中國的半導體廠,用於製造128層或以上NAND晶片、18奈米或以下的DRAM晶片以及14奈米或以下的邏輯晶片,需要申請出口許可,當局將依據「拒絕推定」(Presumption of Denial)的原則進行審查,意味基本上申請會被拒絕。

路透引述知情人士報導,科磊今日起會停止為中國先進晶圓廠提供新規有關的銷售和服務。另外,該公司還會叫停向英特爾(Intel)和韓國SK海力士在中國的晶片工廠供貨。

SK海力士是全球第二大存儲晶片製造商,公司重申其立場,指根據美國新的出口管制規定,為繼續營運在華工廠的設備申請許可證。至於在中國設有晶圓廠的外國公司許可證申請,美國將會逐案進行審查。

中美科技戰升級波及全球半導體企業。經濟研究機構Gavekal Dragonomics分析師接受外媒訪問時透露,新規定是美國對華政策的方向性訊號,表明現在已經形成了非常鷹派的共識。

半導體研究機構芯謀研究(ICwise)首席分析師顧文軍認為,美國「鐵了心」把晶片作為遏制中國的工具,「無所不用其極,不達目的決不罷休,沒有任何和解的可能。」

外界估華改向歐日進口

針對半導體設備的出口限制,券商富瑞指出,有意見相信,中國可能會改為從日本和歐洲進口這些設備,但美國正積極遊說盟友實行類似的管制措施,日本、荷蘭等將會面臨壓力。

另一方面,除了晶片製造設備之外,美國同時限制用於超級電腦的晶片付運至中國,「美國人員」除非獲得許可證,否則不可支持中國先進晶片的開發製造。

富瑞坦言,部分中國半導體公司的創辦人、高層、研發人員為美國籍,相關條例執行仍待觀察,他們可能需要放棄美國籍或離職,中國半導體企業要招攬美國人才也愈發困難。

該行又提到,美國制裁將會擾亂中國晶圓廠的資本開支計劃,尤其在記憶體領域,考慮到記憶體廠商長江存儲、長鑫存儲在2023年後或無法再擴充產能,把2023年至2026年中國的晶圓廠設備資本開支預測削減25%,盛美半導體、中微公司等半導體設備供應商的增長亦將受損。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信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2/1013/1815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