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經濟反彈?一個趨勢正在悄然發生

—受夠了中共政策不透明 外企移出供應鏈成潮流

儘管疫情依然是中國當前的一個焦點,而另一個趨勢正在悄然發生,長期來看,可能對中國的影響更大,即一向對中國製造下賭注的外國公司,正在著手準備將生產基地移出中國。

印度加入晶片製造的全球競賽。圖為2018年6月30日,研究人員在印度科學研究所的奈米科學與工程中心半導體製造實驗室內工作。(Manjunath Kiran/AFP)

儘管疫情依然是中國當前的一個焦點,而另一個趨勢正在悄然發生,長期來看,可能對中國的影響更大,即一向對中國製造下賭注的外國公司,正在著手準備將生產基地移出中國。

從過去嚴苛的清零政策到突然間撒手不管的躺平,中共高層決策越來越不可預測,美中日益緊張的關係,也給外國公司投資中國蒙上陰影。這使得長期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製造慢慢褪色,世界的生產中心將轉移到印度、東南亞和拉丁美洲,一個未來新的供應鏈可望形成。

供應鏈移出中國成潮流

近日,中共高調「戰狼」外交官趙立堅不再以官方發言人身份出現,轉任邊界和海洋事務的副局長,這被視為對西方示好、促進貿易的舉動,但可能為時已晚。

在2018年美中貿易戰之前,很少人會想到與中國供應鏈脫鉤,將產品放在中國製造是一個降低成本的辦法。美中貿易戰開啟了經濟脫鉤,之後病毒的大流行中,中共利用供應鏈作為槓桿的要挾行為,加速了脫鉤進程。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促使西方政治醒悟,當時西方的主要政治人物均表示,要與價值觀一樣的國家做生意,媒體出現「友岸外包」「近岸外包」等概念。而現在即使是利益優先的外國大公司,也看到了把生產基地放在中國的政治風險,主動移出中國。

紐約時報》報導說,在美中敵意加劇之際,對於跨國企業而言,數十年來在中國製造產品的經濟效益所帶來的信念,受到了嚴峻考驗。美國企業重新評估依賴中國工廠製造產品的風險,一些企業正在將業務轉移到一個離本土更近的國家墨西哥。

美國企業將業務轉移到墨西哥,也出於基本的地理因素。將一個裝滿貨物的貨櫃從中國運至美國通常需要一個月時間,但墨西哥工廠和美國零售商能在兩周內實現往來。

去年年初,沃爾瑪需要採購價值100萬美元的公司制服——單筆訂單超過5萬件——但沒有從中國的常規供應商那裡購買,而是選擇了墨西哥的家族服裝企業普思洛(Preslow)。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告訴大紀元,「中國製造實際上是由於西方美國向中國開放市場,中國當時勞動力成本可能低,中國就成為了世界工廠。現在中美經濟上交惡,美國開始積極封殺中共的一些高科技的發展。在這種情況下,基本上中美經濟上正在逐漸地脫鉤,自然訂單、產業鏈市場都開始轉移,都開始對中國封閉。」

「美加墨協議替代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以來,很多美國工廠都轉移到了墨西哥,但是有些還會去中國,中國有低勞動力成本和熟練工人。但現在看來,中國的勞動力這個優勢也沒有了,畢竟政治不確定性太多。墨西哥雖然勞動力成本要高一點,可能沒有那麼多熟練的工人。但現在看來,中國的優勢失去以後,墨西哥就越來越成為一個更好的選擇了。」

在美中緊張局勢升級的情況下,蘋果公司也計劃2023年首次將部分MacBook的生產轉移到越南。(Stephanie Keith/Getty Images)

《日經亞洲》報導,美國科技公司戴爾計劃在2024年前停止使用中國產晶片,還要求電子模塊和印刷電路板等供應商在中國以外的國家(如越南)準備產能。其競爭對手惠普(HP)也開始調查其供應商,考慮量將生產和裝配線從中國轉移出去的可行性。

一位公司高管告訴《日經亞洲》:「以前我們只知道戴爾計劃在中國外進行多元化發展,但這次是有點太猛。」「他們甚至不希望晶片在中國生產,理由是擔心美國政府的政策。……這不僅僅是一個評估,這不是狼來了。」

Counterpoint的科技分析師伊萬‧林(Ivan Lam)預測,未來5到10年,全球將開始出現更多的電子產品生產基地,「區域生產中心將在印度、東南亞和拉丁美洲出現,而且轉變將從產品組裝開始,涉及更多的零部件。」林說。

「我們仍然認為這需要很多時間才能出現,但這次這一趨勢真的出現了,這將是一個科技供應鏈的未來走向。」她補充說。

在美中緊張局勢升級的情況下,蘋果公司也計劃2023年首次將部分MacBook的生產轉移到越南。分析師表示,蘋果公司的長期目標是讓40%至45%的iPhone從印度發貨,而目前該比例只有個位數。供應商們稱,越南有望承擔更多的蘋果公司其它產品的生產,比如AirPods、智能手錶和筆記型電腦。

據汽車行業高管和供應鏈專家表示,全球汽車製造集團已經開始悄悄地減少對中國零部件製造的依賴,且這是各大汽車製造商的一致行動。

金融時報》報導,「(整個行業)對物流業務進行了大規模重新思考」,福特公司高級管理人員泰德‧坎尼斯(Ted Cannis)說,「供應鏈將成為這十年的焦點。」

汽車製造商的觀念轉變由兩項因素驅動,其一是中共清零政策造成的不確定性,迫使工廠在短時間內關閉。第二個因素是長期擔憂,如果北京與國際社會的關係破裂(類似於俄羅斯),可能會威脅到貿易,那麼政治脫鉤會更大。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Davy J.H.)對大紀元分析了外資企業離開的四個原因,「一是供應與生產問題:由於之前中國大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113/1854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