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法國學者:習近平對氣球事件事前知情的可能性很小

2023年2月初,一顆在北美洲上空漂浮的巨大氣球讓中美兩大國鬆緩雙邊關係的些許希望,瞬間煙消雲散。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宣布延後本已啟程在即的訪華行程,但未提出任何新的日期。2月4日,美國空軍在總統拜登下令後,出動F-22戰機,以飛彈擊毀了這顆中國政府宣稱是因不可抗力而「偏離」航向的「民用」氣球。美國軍方目前仍在南卡羅來納附近水域捕撈被擊毀氣球殘骸,氣球事件引發的關注則隨中美緊張關係再度升溫而迅速膨脹。美國方面接連披露眾多卻又不甚明了的各種資訊更令這樁「氣球事件」顯得撲簌迷離,引發無數猜測。但法國軍事學院戰略研究所情報、預測及混合威脅研究部(Domaine« Renseignement, Anticipation et Menaces hybrides»)主任、中國問題專家沙竑(Paul Charon)先生接受本台採訪時,對氣球事件是中方蓄意挑釁的說法多有懷疑。

2023年2月5日,美國海軍在南卡羅來納州附近水域打撈日前被美軍擊落的中國高空氣球。© REUTERS/U.S. Navy Photo

面對連日來各種資訊的紛紛擾擾,沙竑先生接受本台電話採訪時表示,目前真正確實、確鑿的消息其實很少。

的確,除了中方已經確認2月4日被美軍擊落的氣球確實來自中國以外,其它消息都還缺少確鑿證據。中方堅稱這顆高達60米、重達一噸的氣球為民用氣球。而美方認為,已經打撈到氣球殘骸「明確」顯示,被擊落氣球是用於間諜活動的偵察工具,配有可以採集雷達和通訊信號的裝置。

看似普通平常的氣球顯然在當今的高科技和網際網路時代並沒有失去它的使用價值。各路媒體陸續發現,中國可能在海南島和內蒙古各有一個放飛這類具有偵察功能的高空氣球的基地。

但沙竑先生不太相信這顆氣球在美國國務卿訪華前夕出現在美國軍事基地上空是中方的蓄意挑釁行為。

」部門協調困難是中國軍隊一個普遍問題「

沙竑:「這些氣球可能由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操縱。這支部隊在2015年軍隊改革時成立,是解放軍的第五軍種,主要功能是電子戰,網絡戰,但也包括太空行動。這不是沒有道理,因為這些氣球在距地面20公里以上,但100公里以下的空間活動。100公里以上是衛星活動空間。這些氣球由這支戰略支援部隊負責因此並不令人意外。」

「有一點值得注意,這一點也可以在某種程度上解釋這一事件為什麼發生:這是一支新建兵種,我們目前對它所知不多。它主要由來自海陸空三方軍隊的人員組成,這些不同組成部分之間不是總能完美協調行動。這其實也是中國軍隊以及更廣泛地說,是行政管理部門一個非常普遍的問題,就是說經常會出現部門協調問題,部門溝通困難、資訊傳遞不暢等等。經常發生不同部門間職能與使命重疊,經常會出現一種混亂。」

「習近平事前知情的可能性很小」

法廣:就是說這顆氣球得以被民間肉眼可見,而且發生在中美關係一個敏感時期,有可能是一種意外?

沙竑:「有這種可能性。目前我們還不能確定。但這是完全可能的。當然我的判斷可能有誤,這只是我的推斷:我不太相信這是一次蓄意挑釁行動。儘管中國軍事理論確實研究過這樣的可能性,也就是利用氣球去探測對手的防衛系統,或者試探對手的反應。這是因為使用這種高空氣球遠比使用衛星或飛機更便宜。從這個角度說,氣球的確可以用於試探。但我看不出來這樣做的意義何在。我看不出來中國人為什麼要在這個時間點這樣做。所以我不太認同這種假設。」

「還有一種說法是,習近平對此一定知情。鑑於我剛才提到的那些因素,我完全不相信有這種可能性。中國行政部門之間的協調經常非常差。我看不出來為什麼這項行動會由習近平來決定。他有可能准許或原則上同意利用氣球進行間諜活動,但不可能軍隊每次放飛氣球都要經過他批准。可以想像,如果他的時間都用在簽發不同文件上,那他就什麼事也做不了了。只要曾在中國政府,或任何一個其它政府工作過的人都會明白,這完全不可能。完全無法想像會是這種情況。否則,習近平需要拍板的決定就太多了。所以,我覺得完全不可能或者說他知情的可能性很小。當然也許未來會證明我錯了。但我的確認為習近平不太可能親自決定了這次具體行動,因為他有太多的事情要做,因為這項行動不足以需要習近平拍板。」

「但是自習近平任下,中國制度越來越專制,許多決定權都集中在他手中。這有可能提高這種情形發生的可能性。我的意思是,在基層操作執行者與高層決策者之間,缺少中間決策環節。在這種情況下,習近平的獨斷專行可能造成更多的運作失調。因為基層的操作和執行者未必意識到有些操作決定可能帶來的政治後果。他們有一個同意利用氣球開展間諜偵察行動整體框架,但未必意識到在距離美國國務卿訪問幾天前這樣做是否合適。就是說,在無法理解行動的政治和外交效應的操作者與沒有時間監督這些行動操作的高層之間,缺乏某種銜接。」

「美國以公開情報的方式來聯合歐洲」

法廣歐洲如何看這些最新公布於眾的資訊的重要性?

沙竑:「我們可以從多個層面去看這個問題。其中我覺得比較值得注意的一點是,這在某種程度上是美國在烏克蘭戰爭中的做法的繼續。烏克蘭戰爭中,美國就使用了將諸多情報公開的辦法,以便聯合歐洲。當然這一次拜登政府公布了很多資訊,也是因為民間有人看到了氣球,政府不得不這樣做,否則就會面對共和黨的批評,他們是不得不採取重要措施,公開消息。但這些初期作為之後,將資訊公開的做法也可以向歐洲顯示:看到了嗎?我們說中國有進攻性,我們沒撒謊,中國在世界各地都部署了極有攻擊性的情報機制。歐美需要組成強有力的聯盟來應對中國這種具有攻擊性的行為……這也是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資訊披露出來。這是美國的圍堵戰略的一部分。我們也看到這起事件的法律效應:美國對有些可能參與了間諜氣球製造的企業宣布制裁,也強化了限制向中國轉讓技術的措施。這些都是與中國不僅經濟上,也在科技上脫鉤戰略的一部分。」

如果說北約組織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2月8日曾就中國針對北約歐洲成員的間諜活動越來越頻繁表達憂慮的話,到目前為止,似乎尚沒有歐洲國家公開確認美國提出的中國氣球「艦隊」全球偵察的說法。日本防衛省14日發表公報表示,在重新分析近年日本上空出現的不明飛行物記錄之後,他們強烈推測這些飛行物可能就是中國的間諜氣球。日方並已就此要求中方確認事實。

不過,連日來,美國政府似乎開始試圖為氣球事件降溫。美國雖然目前仍然堅持認為2月4日擊落的中國氣球是間諜氣球,但此後相繼動用飛彈擊落的三個不明飛行物似乎仍然「來路」不明。他們的體積明顯小於2月4日被擊落的中國氣球,目前好像也沒有證據顯示,他們與中國有任何關聯。美國目前尚未能回收這些被擊落物體的殘骸。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14日承認,這些不明飛行物有可能只是商業氣球或不具威脅性的飛行物。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RFI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217/1867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