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文集 > 正文

王維洛:為保所謂的18億畝耕地展開的大折騰

—三論中國耕地數據不靠譜

作者:

前面已經提到,根據耕種的定義以及確定耕種的具體規定,裡面的水分太多。其實,數據造假,就象狐狸的尾巴一樣,遲早要露出來的。

這裡看一下分布在一年三熟制、一年兩熟制和一年一熟制地區的耕地:

耕地

複種指數

可耕種面積

一年三熟制地區

28243.68萬畝

3次

84731.04萬畝

一年兩熟制地區

71739.85萬畝

2次

143479.70萬畝

一年一熟制地區

91809.26萬畝

1次

91809.26萬畝

累計

191792.79萬畝

320020.00萬畝

如果全部耕地面積都充分利用,中國耕種面積(不是耕地面積)可高達32億畝。

中共一直強調保護18億畝耕地紅線。那麼劃定18億畝耕地紅線的依據是哪裡來的?

據說18億畝耕地紅線是國家根據人均用糧標準、糧食自給率、糧食單產、複種指數、糧食需求預測以及耕地需求量預測等多方面因素,經過反覆研究論證提出來的。考慮到複種指數,18億畝耕地對應每年的農作物播種面積為24億畝。其中,糧食播種面積約17億畝,其餘用於棉、油、糖、菜等種植。從另一個角度看,中國糧食畝均單產不到800斤,以17億畝的播種面積計算,對應的產量是1.3萬億斤以上,這正是目前糧食產量所站穩的台階[10]。根據中共官方發表的數據,中國已經連續八年糧食產量在1.3萬億斤以上[11]。

18億畝耕地對應每年的農作物播種面積為24億畝,其中,糧食播種面積約17億畝,糧食畝均單產不到800斤,17億畝乘以不到800斤,糧食年產量是1.3萬億斤以上,14億人,平均每人糧食920斤以上,遠超過國際糧食安全標準線平均每人400公斤(即800斤)。這樣,18億畝耕地就保證了中國糧食供應的安全。

而在2013年11月29日時任中央農村工作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中央財經領導小組副組長陳錫文在《財經》年會上表示,需要30億畝以上的農作物總面積(不是指耕地面積),而當時的農作物總面積只有24億畝,大約20%左右的缺口[12]。

第三次國土調查,中國耕種面積可高達32億畝,比原來估計的24億畝高出8億畝,比陳錫文所說的30億畝還高出2億畝。從數量上來說,這32億畝耕種面積完全可以中國國內糧食包括油料的所有需求,中國人的碗中裝的是中國米,中國人的油瓶中裝的是中國油。

2023年3月15日《求是》雜誌發表習近平《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13]的講話,這是2022年12月23日至24日習近平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體現了習近平對農業的認知。習近平說:「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沒有農業強國就沒有整個現代化強國;沒有農業農村現代化,社會主義現代化就是不全面的。」習近平又說:「農業還是國家安全的基礎。農業保的是生命安全、生存安全,是極端重要的國家安全。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冠疫情反覆延宕,來自外部的打壓遏制不斷升級,各種不確定難預料因素明顯增多。一旦農業出問題,飯碗被人拿住,看別人臉色吃飯,還談什麼現代化建設?只有農業強起來,糧食安全有完全保障,我們穩大局、應變局、開新局才有充足底氣和戰略主動。」

「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與習近平訪問俄國與普京告別時的「百年變局我們共同來推動[14]」這句話是一脈相承的。

習近平在會上還專門論述了堅決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提升糧食產能仍然是首要任務。我國糧食產量已經連續8年保持在1.3萬億斤高平台上,越往前走難度越大。要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抓緊制定實施方案,把任務落實下去。提產能關鍵還是抓耕地和種子兩個要害。要堅決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堅決遏制「非農化」、有效防止「非糧化」。堅持良田糧用大原則,良田好土要優先保糧食,果樹苗木儘量上山上坡,蔬菜園藝更多靠設施農業和工廠化種植。治理「非糧化」政策性很強,要統籌考慮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保障、農民增收的關係,留出一定過渡期,加強政策引導。要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儘快提出落實辦法,該拿的錢要拿到位,建設質量和管護機制也要到位,確保建一塊成一塊。

圖7:2022年10月26日下午,習近平在延安市安塞區高橋鎮南溝村蘋果園視察,圖片來源:新華社記者燕雁/攝。筆者註:此圖為《求是》雜誌發表習近平《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插圖。此蘋果園也是由耕地轉為園地,是「非糧化」的土地,應該重新種植糧食。

看來習近平是不相信第三次國土調查所得耕地數量,所以要治理耕地「非糧化」。根據第三次國土調查所得19.18億畝耕地,特別是中國有32億畝耕種面積,糧食安全這一「國之大者」有了堅強的物質保證。有學者認為,今後中國糧食供應的20%至30%要靠進口,這和陳錫文的觀點一致。

2022年1至12月,中國累計進口糧食14687.2萬噸,是自1949年以來進口糧食量第二高的年份,其中,大豆進口量9108.1萬噸[15]。

2021年,中國糧食進口量創歷史最高。根據海關總署發布數據,2021年1至12月,中國進口糧食16453.9萬噸,其中,進口大豆9651.8萬噸[16]。這9651.8萬噸大豆,如果中國生產,以畝產130公斤計算,只需要7億多畝播種面積。根據第三次國土調查中國有8億畝播種面積多出來,可以種植大豆。

為什麼總是喊,保住18億畝耕地紅線,而且是退無可退?

原因很簡單:第三次國土調查中的耕地面積19.18億畝耕地中貓膩太多,這32億畝耕種面積就是天方夜譚。要保住18億畝耕地紅線,就需要大折騰,不停地折騰!退耕還林、變耕為園、退耕還草……退林還耕、變園為耕、退草還耕……在折騰中展現中共領導人的偉大才能。

附錄:

習近平博士論文:中國農場市場化研究(點擊標題可下載)

注釋:

[1]呂德文:又在折騰基層!逼村幹部種田,逼群眾砍茶樹,深山老林開荒餵野豬……,觀察者網,2023年3月21日,https://www.guancha.cn/LvDeWen/2023_03_21_684913.shtml

[2]走向勝利|「首倡地」的答卷——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精準扶貧」生動實踐,湖南省人民政府入口網站,2020年7月27日,https://www.hunan.gov.cn/hnszf/hnyw/sy/hnyw1/202007/t20200727_13076762.html

[3]習近平:【之江新語】140: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二〇〇五年八月二十四日,http://www.71.cn/2013/0607/715444.shtml

[4]王煒麗、胡馨元:安吉:「兩山」路上「三字經」,《黨建》雜誌,2020年5月9日,http://www.dangjian.com/shouye/zhuanti/zhuantiku/dangjianzazhi/202005/t20200522_5600663.shtml

[5]記者杜尚澤、丁偉、黃文帝: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重要演講,人民日報,2013年9月8日,http://cpc.people.com.cn/n/2013/0908/c64094-22843681.html

[6]習近平:【之江新語】210:為政者需要學與思,二〇〇六年十二月十一日,http://www.71.cn/2013/0905/731729.shtml

[7]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土地利用現狀分類,GB/T21010—2017,https://www.cqsccr.com/uploads/ueditor/file/20190911/6370379627926451454231799.pdf

[8]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工作分類地類認定細則,https://m.mnr.gov.cn/zt/td/dscqggtdc/zl/201906/P020190604539900543194.pdf

[9]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主要數據成果新聞發布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2021年8月26日,https://www.mnr.gov.cn/dt/zb/2021/qggtdc/

[10]蔡繼明:如何堅決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中國黨政幹部論壇,2022年4期,2022年4月28日,刊登在參考網, www.fx361.cc/page/2022/0428/10714451.shtml

[11]我國糧食產量連續8年站穩1.3萬億斤台階——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人民日報,2023年1月23日,http://www.gov.cn/xinwen/2023-01/23/content_5738524.htm

[12]陳錫文:我國糧食若全部自給將出現20%耕地缺口,新浪財經,2012年11月29日,https://finance.sina.com.cn/review/hgds/20121129/104913839431.shtml

[13]習近平: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求是雜誌,2023年3月15日,http://www.gwytb.gov.cn/topone/202303/t20230315_12518529.htm

[14] BBC:習近平向普京道別:「百年變局我們共同來推動」,BBC News中文,2023年3月22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mYYcQdr3LM

[15]邵海鵬:2022年糧食進口量較上年下降,進口占國內糧食總產量21.4%,第一財經,2023年1月14日,https://www.yicai.com/news/101650453.html

[16]邵海鵬:中國糧食進口量再創新高,食物自給率持續下降,第一財經,2022年1月18日,刊登在新浪網,https://finance.sina.cn/china/gncj/2022-01-18/detail-ikyamrmz5813015.d.html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議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405/1885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