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對比 > 正文

404文:一年後再問:中國還有多少個豐縣?

作者:

2.《報導不足——「豐縣生育八孩女子」事件中的新聞業症候》

信源:微信公眾號「肖一涼介」

文章盤點了8家中央級媒體、8家行業主串流媒體和3家江蘇本地媒體自2022年1月28日至2月11日對「豐縣生育八孩女子」事件的報導情況,發現1月28日至2月7日期間,僅有少數媒體對此事件進行了報導;2月7日過後,媒體開始大量集中報導,尤以2月10日最甚。

整體觀之,媒體報導主要集中在四次官方通報日期左右,此間的空白日期未有媒體展開報導。而從報導內容來看,媒體幾乎全部停留在對官方通報的轉載及解讀上,沒有對事件的深度報導甚至是詳細報導。

遺憾的是,該文章已經看不到了。

連結

有關徐州及全國婦女拐賣數據的挖掘

1.《關於我國買賣婦女社會現象的分析》

作者:莊平,山東大學社會學系

文章原載於《社會學研究》1991年第5期。文中提到,「在1985年至1988年間,江蘇省徐州市(所屬6縣)流入外地婦女25347名,其中被拐賣的達5991名,占23.6%;1988年,徐州市先後查獲了拐賣人口的犯罪團伙94個,成員349人,占當年查獲拐賣人口犯罪分子總數的72.7%山西省渾源縣1988年下半年,28個鄉有23個鄉流入外來婦女509名,屬拐賣的有456名,占89%。」

作者還提到一些收買婦女嚴重的地區:「從婦女流入買進的流向看,近年發現,在山東、河北南半部、蘇北、河南等此類現象多有發生。河北省曲陽縣是買賣婦女較嚴重縣,近幾年來,流落本縣的婦女達500人之多,大都是來自西南部省區。如山東省高青縣,1986年以前,流入婦女551名,1987年流入20名,1988年流入109名,共計860人,屬於拐賣的有百人。被買賣的婦女多數是來自雲南省,有的一個鄉就買進20多名南方婦女。」

連結

相關信源:

《2021年徐州市統計年鑑》連結

2000年-2021年江蘇統計年鑑

2.《華東五省雲南/廣西籍未成年被拐賣/騙婦女/兒童流入地個案研究》

作者:王金玲,浙江省社科院社會學所

文章原載於《浙江學刊》2005年第4期。文章指出,1970年以來在中國大陸省際拐賣/騙人口中,浙江、福建、江蘇、山東、安徽是最主要的流入省份;雲南、貴州、廣西、四川、新疆是最主要的流出省份。其中,江蘇省被拐賣婦女的流入過程可分為初始(1980年代初)、發展(1985-1993年)、滾動發展(1993-2000年)和萎縮(2000年後)四個階段。

在發展階段中,江蘇逐漸成為被拐賣婦女的重要買方市場,通過婚姻途徑拐賣/騙的雲南籍婦女流入江蘇的現象迅速增加,並在1988-1990年形成高峰,最高峰時,一年被拐賣到徐州的外地婚遷婦女就有2000-3000人。

連結

3.全國公安機關破獲拐賣婦女案件數

信源:國家統計局

《2020中國婦女兒童狀況統計資料》封面

《中國婦女兒童狀況統計資料》記錄了2010年至今全國公安機關針對拐賣婦女兒童的立案數及破案數,讀者可在第九章「法律保護」中查閱。數據顯示,2010-2019年,全國公安機關拐賣婦女兒童案件立案數為112,703起,其中共破獲20,319起拐賣婦女案。

目前該資料無法通過免費渠道獲得,但讀者可以通過《2021中國統計年鑑》「二十四、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公安機關立案的刑事案件及構成」查找歷年拐賣婦女兒童立案數。

2020年中國婦女兒童狀況統計資料數據

2014-2020年中國婦女兒童狀況統計資料

1999-2021年中國統計年鑑

有關婦女被拐賣原因的研究

《適婚婦女短缺是否會導致強迫婚姻下的婦女拐賣?以中國為例》(Does the Shortage of Marriageable Women Induce the Trafficking of Women for Forced Marriage? Evidence From China)

作者:Wanru Xiong,美國普林斯頓大學

適婚婦女的短缺是否誘發了以強迫婚姻為目的拐賣婦女行為?該研究選取了1,215起拐賣婦女並強迫結婚的案件,時間跨度為2010-2018年,共涉及中國26個省份,並結合當地的社會經濟、人口數據進行分析。作者分析認為,適齡婦女短缺並不是導致婦女拐賣的直接原因;即便是適婚年齡段人口男女比較為持平的地區,也可能會有收買婦女來達到結婚目的之現象。

研究者分析認為,重男輕女的父權觀念所導致的出生人口高性別比、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導致的性別遷徙、適婚女性短缺下底層男性面臨的婚姻擠壓,是導致以強迫結婚為目的拐賣婦女現象的根本原因。

連結

2.《20世紀中國出生人口的「失蹤女性」》(Estimates of Missing Women in Twentieth Century China)

作者:Quanbao Jiang, Shuzhuo Li, Marcus W. Feldman and Jesús Javier Sánchez-Barricarte

1900-2000年人口普查中按出生隊列劃分的「失蹤婦女」百分比

論文發表於2012年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國家醫學圖書館(NIH/NLM)的生物醫學和生命科學期刊檔案PMC。「女性失蹤」現象是指由性別選擇性人工流產、殺害遺棄女嬰、醫療保健差導致的女嬰早夭、瞞報誤報女嬰出生情況等原因造成的出生人口性別比失衡現象。該研究估算了20世紀中國出生人口中的「失蹤女性」數量和趨勢:1949年以前,「失蹤女性」的比例較高;1949-1980年間,「失蹤女性」的比例有所波動,但普遍保持在4%以下的較低水平;1980年以後,隨著經濟改革和計劃生育的嚴格實施,「失蹤女性」的比例開始回升。

研究認為,「女性失蹤」現象反映了重男輕女的思想,這種性別歧視導致了中國人口性別失衡,隨著性別比失衡的出生隊列逐漸達到適婚年齡,男性所面臨的婚姻壓力也越來越大。這一問題在貧困地區尤為突出,並可能會引發更多的社會問題,損害整個社會的福祉,損害中國人口和社會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連結

1982-2017年中國出生人口性別比數據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搜信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416/1890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