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 港台娛樂 > 正文

營銷造勢 拍最老套片 迪士尼真人版美人魚撲街

就在本周五,由迪士尼出品,因黑人女星海莉·貝利扮演美人魚而爭議不斷的真人歌舞愛情片《小美人魚》中美同步上映了。

和國外相對較高的關注度對比,影片的內地亮相可謂「映前被唱衰,上映了也真沒啥人看」。

上映前一天,預售票房不到40萬,是近年國內預售表現最差的迪士尼公主片。即便「六一」將至,影院似乎也不對它抱有太多希望,首日排片率不到10%,低於粉絲向的日本劇場版動畫片《刀劍神域》,上映首日票房產出僅有300萬+,貓眼預測總票房不足5000萬。

豆瓣還未開分,差評已然不少。北美口碑也有一瀉千里之勢,爛番茄新鮮度目前只有68%,MTC評分乾脆不及格只有59分。

刨除對女主選角的極端反感負評,

國內觀眾針對影片本身也是吐槽不斷。不光故事陳舊乏味毫無想像力,服裝置景海洋特效都不上檔次,演員也無法賞心悅目。

其實呢,這部真人版《小美人魚》最「激進」的一步棋,大概也就是以多元性理念為名號,選擇黑人女演員海莉·貝利飾演美人魚了。

這個相當政治正確,但明顯不夠「美觀」的選擇,相當雞賊地挑起了一場持久且激烈的輿論戰,讓影片從選角公布,到預告片首發都保持了相當高的熱度,刷足了存在感。

豆瓣網友差評

正式預告24小時全球觀看量超1.08億

但看過片子就會知道,承擔了最多輿論炮火,最被視作「敗筆」的女主選角,並不是最大的問題。

因為除了選角「出格」、「黑紅」營銷猛,影片的實質內容其實相當保守無趣且嚴重缺乏想像力,童話片最能打動人心的真善美在此淪為流水線口號、毫無感染力,迪士尼本該拿手的視聽畫面這一次也沒有任何驚喜。

相反,女主的歌喉可能是此片為數不多的亮點。

可悲的是,在毫無創新的劇本指示下,這位黑人女主並沒有展現出任何超出預期的發揮。

戲外,她以黑人女性身份發表進步言論,成為迪士尼品牌公關和營銷的一部分。戲內,她按照規定動作唱一唱、笑一笑、游一游,表演是合格的,動起來的樣子也比靜態照片要好看。

但是,她的存在跟其他真人角色和一樣,與這個本該浪漫又悽美的北歐童話故事有些格格不入。

身為人類王子的男主,違和感不輸女主,氣質過於土楞,有種彭于晏在《第一爐香》硬演紈絝貴公子的勉強感(顏值還大不如)。

而且男女主之間也沒有火花,基本所有真人角色都像是在玩劣質的cosplay。

影片的故事設定非常混亂,皇宮裡的王公貴族們都操著明顯的英國口音(包括黑人演員飾演的王后),嘴裡說著要跟葡萄牙做貿易,聽起來很富裕,但船隻、皇宮卻都很小家子氣,缺少皇家的雍容。

當地平民則喝著椰汁、打著皮鼓、戴著草帽,仿佛置身加勒比海灣,純純非洲熱帶風情,真不知道這群人怎麼就聚在一起就組成國家了,也不知道這王室究竟做的是什麼生意?本來很簡單的世界觀設定被這樣一摻和,反而顯得不倫不類,把真人片需要的現實感搞得一團糟。

海洋世界也把多元性原則發揮到極致,不管有多離譜。

哈維爾·巴登飾演的人魚國王有七個人魚女兒,卻都不是一個種族,黑白紅棕黃各膚色排排坐,姐妹之間沒有一絲相似,家人之間貌不合神也離,怪不得愛麗兒老想著逃離海洋,這個家待著真沒有歸屬感。

美人魚七公主,多元化族譜

影片為了政治正確把設定搞得亂七八糟,具體故事則是極盡保守、平庸之事,情節灌水、立意無聊。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迪士尼就推出過同名動畫電影,一席紅髮的小美人魚是不少觀眾的童年回憶。為了合家歡和兒童片的定位,動畫片改寫了童話里的悲劇結局(王子和鄰國公主結婚,小美人魚化為泡沫),變成了小美人魚和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放在那個時代以及影片自身的類型要求,基本能自圓其說。

但三十多年過去,映前拿著多元平等、女性主義話題做文章的真人版,故事本身卻沒有絲毫新進。

影片時長從動畫版的80多分鐘抻長到了135分鐘,多出的內容卻只是角色們在海底游來游去的畫面、沒啥驚喜的音樂片段,以及海底巫婆的真實身份是誰這類沒啥大用的人物關係。

這導致片子節奏非常拖沓,演了一個小時都還沒步入女主角變人,踏上海岸的正題,淨是些無聊的對話和平庸的「奇觀」,人物魅力沒發揮出來,情感也缺少張力。

當然,片子還是強調了女主的好奇心以及她對自由的渴望。

前半部分幾乎都在拍生活在海底的她如何對人類世界好奇,如何拒絕父親「不要靠近人類和陸地」的管教,展示試圖打造她作為「探險家」的自由、勇敢形象(而非如何愛王子)。

這看著是一個想要開拓格局,具有女性進步意識的改寫,但進入後半段(對王子一見鍾情,執意要上岸)就完全把前面勵志這茬給忘了,全然投入到一連串老掉牙的瑪麗蘇情節中:

落魄女主進皇宮被打扮成嬌嬌公主(迪士尼重複了N次的再造淑女戲碼);海洋公主初踏陸地感受人類花花世界(低配版加勒比旅遊推廣);失意王子與啞巴少女暗生情愫卻被反派巫婆阻礙(又一個八點檔愛情橋段)。

多種族演員安插了一堆,進步口號沒少喊,爛俗戲碼沒少演,片子的最終落點還是女主對一個男人從一而終的愛戀,女主的意識覺醒和這段愛情並沒有產生內在關聯,人類與人魚從對立到友愛的大和解看著也跟玩鬧似的。

再加上男女主嚴重缺少化學反應,整體觀感尤其無聊平淡,激不起一絲情感波瀾。

真人版的結局也和之前的動畫版一樣,迴避了童話故事裡的殘酷和代價,拒絕任何人性的深刻和故事自帶的現實隱喻。

小美人魚用歌喉換了雙腿後但沒有任何疼痛,面對心愛之人卻無法「發聲」時也沒有任何焦心,她也沒有在心碎的抉擇中化作泡沫詮釋悲劇性的自我犧牲......取而代之的,是好萊塢最套路的動作大決戰和happy ending——

男女主海上攜手對戰體型宛如哥斯拉的反派巫婆,驚濤駭浪下隨便打一打,動作大場面有了,大團圓來了,故事就完了。

片子不光故事保守無聊得可以,迪士尼本該拿手的視覺和音樂也缺乏記憶點。

畢竟大家都是看過《阿凡達:水之道》的人了,再看《小美人魚》裡沒啥層次細節,特效痕跡明顯,既不動畫(缺少靈動天真感)也不真實壯闊的海洋景觀,也真是沒啥意思。美人魚們的下半身魚尾特效看著也不夠逼真美觀,總有種影樓廉價膠質感,顏色也很艷俗。

曾在高分歌舞片《芝加哥》裡獻上了精彩舞台調度的導演羅伯·馬歇爾,到了遼闊「海洋世界」似乎也沒了靈感,除了讓人魚游來游去,海龜海馬們列陣跳舞外就沒別的想法了。只能說最後海上大戰有點怪獸特攝片的味道(偏古怪暗黑,小孩看了可能會害怕),其他場面基本留不下啥印象。

又一次占據國內院線大部分排片的假3D版本,則讓本就平庸的視覺體驗變成災難。

片子海底戲份和夜戲很多,女主也是黑皮膚,畫面亮度本就偏暗,後期一轉制,3D眼鏡一戴,細節丟失多少,畫面最終會黑成啥樣,大家大可想像一下。

影片的音樂班底很強,包括曾給動畫版《小美人魚》配樂的奧斯卡獎得主艾倫·曼肯,以及百老匯知名音樂人林-曼努爾·米蘭達。

但大師們交出來的三首新歌都不咸不淡,聽過就忘記了,屬於流水線產品。

女主唱的老歌《Part of Your World》是最好的,情感飽滿、音色悠揚,但就影片的整體音樂水準來說,故事裡需要被突出的美人魚天賦——「天籟之音」,並沒有那麼具有信服度和感染力。

說了這麼多,《小美人魚》通過營銷和選角所展現的所謂種族多樣性和女性主義只是表象,實際還是迪士尼借著政治正確的東風提升品牌形象,新瓶裝舊酒炒IP冷飯的商業策略。

如今票房不理想,口碑被噴也是自作自受,只可惜絕大多數輿論攻擊和惡意,都歸由女主一人承受。這也是所謂童話和夢幻消散後,最刺眼的現實了吧。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影吹斯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528/1907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