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註定要輸?中國學者發文 戳中習近平內心之痛

當時日本剛剛在一起非常嚴重的對蘇技術泄露事件中挨了美國的敲打。日本東芝公司將四台民用數控工具機以35億美元的高價賣給了蘇聯。東芝當時覺得這沒什麼——這些技術在日本都是民用的麼,你蘇聯人拿去用好了。可是,這四台工具機車出來的螺旋槳幫助蘇聯潛艇大大降低了航行中的噪音,以至於第二年,美國設在波羅的海的監聽系統,就聽不到蘇聯核潛艇從港口出航的聲音了。

於是,到了1950年,蘇聯搞出了自己的第一台通用計算機MESM,用6000個電子管,做到每分鐘約3000次運算。算力稍弱,但效率比埃尼阿克高多了,而且還不容易出故障。

而緊接著,抉擇的難題也同時擺在了美蘇面前——想要提高計算機的效率,必須拋棄笨拙的電子管,採用新的電晶體,那這個事兒要不要做呢?

1947年12月,美國貝爾實驗室的三名物理學家肖克利、巴丁和布拉頓,利用一塊鍺晶體實現了對微弱電流的放大,宣告了電晶體的誕生。9年後,這三人一起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但就在同一年,蘇聯物理學家克拉斯洛夫和其研究生蘇珊娜·瑪多延,也在基輔一個秘密研究所里搞了相似的實驗。並在第二年發表了研究成果,此事後來還引發了那一屆諾貝爾獎是否公平的爭議。

也就是說,在電晶體誕生之初,美蘇同時摸到了電晶體計算機的門檻。由於蘇聯的研發人員更加集中、且得到了政府的重點撥款,甚至蘇聯一度領先了半個身位。

但問題很快來了,蘇聯人在進一步的試驗中發現,電晶體和後來其組成的積體電路並不是他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海邊的西塞羅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530/1907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