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耶倫訪京是來乞討? 學者:事實不言自明 【阿波羅網報導】

—訪京前 北京高層竟然聽到了?耶倫警告國會議員

圖片來自網絡

隨著中共財政部官網貼出公告,美國財政長葉倫訪問北京的傳言終於塵埃落定。這是世界兩大經濟體今年稍早關係惡化以來,拜登政府內閣官員第二次訪問中國。

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FR)高級研究員奧登(Edward Alden)對法新社表示:葉倫此行可能重啟較低級別的穩定接觸模式,他認為美國已從對含糊地支持「脫鉤」轉變為明確採取「去風險」戰略。奧登說,「去風險」意指專注於具有戰略重要性的小範圍項目,試圖在周圍建立護欄,但除此之外美中依舊依舊積極發展經濟關係。

獨立時評人蔡慎坤6號發推文表示,77歲的耶倫冒著酷暑前往北京,能否順利完成拜登政府和華爾街大佬托咐的重大使命,緩解高度緊張的美中關係,使兩個大國的高層能夠心平氣和保持對話和溝通,深受國際媒體和財經界關注。

耶倫表示,貿易和投資在美中關係中具有決定性意義。「雖然我們的確有一些問題需要解決,但斷絕關係將是一個巨大的錯誤。」耶倫認為,美國公民通過購買中國製造的更便宜的商品「獲取了巨大利益」,中國也從美國的出口中受益,而這同時也在支撐著美國經濟。

蔡慎坤分析,由此來看,耶倫對美中脫鉤持反對態度。耶倫對國會議員的警告,顯然讓北京高層聽到了。耶倫訪華主要是談經濟,也會象徵性的提及人權和安全問題,重點討論美債與美國金融制裁,即中國是否繼續持有美債及買入新發行美債,以及美國如何確保中國持有的美國資產不會遭受像俄羅斯資產那樣的命運。

中國輿論和財經界普遍認為耶倫此行是來乞討,耶倫有求於中國的方面比較多,而中國有求於耶倫的方面較少,這種說法顯然站不住腳,單從雙方貿易額來說,美國從中國的進口遠大於中國從美國的進口,中國對外貿易順差主要來自美國,也就是說,從貿易層面來看,美國是中國最大的客戶而中國只是美國市場的供應商之一,究竟是誰來乞討應該不言自明。更何況中國經濟增長遠低於預期,出口快速下降,失業率屢創新高,房地產頭部企業頻頻爆雷,企業和政府債務驚人,金融機構醞釀著極大的風險。

更危險的是,中國政治經濟政策的逆轉和倒退,讓所有發達經濟體都心生寒意,撤離中國的腳步正在加快,中國修訂後的反間諜法自7月1日起開始施行,加之對外強硬的戰狼言論和在台海不斷升級的挑釁,對任何理性的投資者來說都是不可接受的,除非中國突然像結束清零政策一樣重新戴上溫和的面具,還可以迷惑國際社會一些日子。

責任編輯: 唐冬柏  來源:阿波羅網李方綜合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706/1923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