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淮海戰役最大的臥底 他讓杜聿明死不瞑目

作者:
對於敗軍之將的杜聿明來說,淮海戰役也是他永遠的心病。77歲時,杜聿明病重住院,郭汝瑰到醫院看望他,杜聿明拉著郭汝瑰的手問:「我再問你最後一遍,你當時是不是臥底?」對此,郭汝瑰回答說:「光亭啊,我們只是立場不同。」面對一個臨終的病人,郭汝瑰仍然含糊其辭,既沒有承認,也沒有否認,讓誠實耿直的杜聿明死不瞑目。

郭汝瑰

國軍將領黃維是最後一批特赦的戰犯。在長達27年的關押期間,他拒絕接受改造,被視為頑固派典型。1975年重獲自由後,黃維受到優待,先後擔任過政協文史專員、全國政協委員。這使他的心態漸漸有了變化,對人、對事慢慢也就看開了。唯獨面對郭汝瑰,黃維一直心懷敵視,每次相見都會默不作聲,怒目而視。

郭汝瑰在淮海戰役中是負責國軍作戰部署的國防部作戰廳廳長,因為他的幕後活動,導致了黃維兵團全軍覆沒,黃維也作了階下囚。對此黃維一輩子想不通,他打淞滬會戰、武漢會戰,都有聲有色,讓日本人吃盡苦頭。唯獨碰上解放軍,完全沒有還手之力,輸得一敗塗地。幾十年後,郭汝瑰身份大白,他才知道這都是郭汝瑰搞的鬼,所以恨得咬牙切齒。

台媒就此事撰寫新聞,新聞標題是:「一諜臥底弄乾坤,兩軍勝敗已先分。」回顧那段歷史,不能不說,郭汝瑰這臥底做得真是成功。

1907年,郭汝瑰出生於四川銅梁一個書香家庭。高中畢業後,父親希望他學醫,他卻選擇了革命。堂哥郭汝棟是川軍師長,在堂哥影響下,郭汝瑰與中共秘密黨員袁鏡銘等六名川軍軍官,一同考入了黃埔五期。

當時正是國共合作的蜜月期,黃埔軍校的政治教官多為共產黨員,郭汝瑰受此影響,漸漸對共產主義深信不疑,並於1928年5月秘密加入了組織。

後來時局混亂,郭汝瑰與黨失去了聯繫,無處棲身,又回到了川軍堂兄處。但此時的堂兄已經變得日益反共,郭汝瑰不便久留,又離開四川,東渡日本,去了日本士官學校留學深造。

九一八事變爆發後,中國留學生大部分憤而退學回到國內,郭汝瑰也隨同這批人一道回國,利用頂替一名保送學員的身份,進入陸軍大學第十期學習。

陸軍大學是培養高級指揮和參謀人員的高等學府,要求甚嚴,每期只招收幾十名學員。郭汝瑰進校時,校長是原國軍總參謀長楊傑;不久,蔣介石自任陸大校長,楊傑改任教育長。郭汝瑰在陸大學習期間,因成績優異、見解獨到受到楊傑器重。三年後,郭汝瑰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被楊傑推薦到陸大研究院繼續深造,並擔任陸大戰史學教官。

1936年西安事變後,國共合作,郭汝瑰經陸大同學推薦,到陳誠所屬的第14師任參謀長。第二年,爆發淞滬會戰,中日兩軍對決上海。第14師奉命在南北塘口一線布防,郭汝瑰被安排到前線代理42旅旅長指揮作戰。42旅與日軍對陣7天7夜,8000多人的部隊,拼殺到只剩2000多人,硬是守住了陣地。戰鬥最危急時,郭汝瑰給師長霍揆章寫了一封絕筆信,以表達視死如歸的決心:

「我八千健兒已經犧牲殆盡,敵攻勢未衰,前途難卜。若陣地存在,我當生還晉見鈞座。如陣地失守,我就死在疆場,身膏野草。他日抗戰勝利,你作為抗日名將,乘艦過吳淞口時,如有波濤如山,那就是我來見你了。」

這封絕命書氣壯山河,能使天地變色,也為郭汝瑰贏得生前身後名。淞滬會戰後,郭汝瑰被陳誠任命為54軍參謀長。陳誠已經感覺到郭汝瑰是個將才了。

一年後武漢會戰,開初的作戰方案是在武漢三鎮構築環形工事,抵禦日軍,死守武漢。郭汝瑰認為這是重蹈南京防禦覆轍,應採用居高臨下利用山地在武漢外圍作戰的方式,伺機出擊,與敵軍周旋。

陳誠對此表示贊同,並指定郭汝瑰重新擬定武漢戰役的作戰計劃。最終,武漢戰役各軍因實施外圍作戰,未受重大損失。郭汝瑰也因此受到陳誠的特別欣賞,再次提升郭汝瑰為第20集團軍參謀長。

整個抗戰期間,郭汝瑰一路升遷,從陸軍大學的普通教官,逐漸進入軍隊上層。從他受到陳誠賞識,得以擔任暫5師師長後,郭汝瑰又因長沙會戰中的出色表現,受到薛岳器重,調他兼任九戰區軍官訓練團校官大隊的大隊長。不久又被陳誠調到培養「全能將校」的國防研究院任研究委員。蔣介石辦「中央訓練團」,自任團長,郭汝瑰被任命為訓練團副大隊長,成為蔣介石心目中的「軍界精英」。

郭汝瑰在國軍中愈是受到重用,就愈是想要儘快找到組織,恢復聯繫。這個機會終於來了。1945年4月,他通過任廉儒與中共南方局負責人董必武接上了關係。郭汝瑰向董必武表達了想去延安的願望,但董必武認為他繼續留在國民黨內更為合適。對於郭汝瑰要求恢復黨籍,董必武說:原則上可以,但要經過一番考驗,要求郭汝瑰隨時為黨提供一些有價值的情報。

至此,郭汝瑰正式歸隊,並由此開啟了國民黨軍隊內戰時期的至暗時刻。

從蔣介石到陳誠,對郭汝瑰的間諜身份,不但毫無察覺,反而信賴有加,任命郭汝瑰為主管作戰的國防部第三廳(作戰廳)中將廳長。這等於把自己的作戰計劃,毫無保留地掛在了解放軍作戰室的牆上。有時甚至出現這樣的情況,在前線作戰的國民黨將領還沒有拿到作戰計劃,解放軍已經在研究國民黨軍隊的作戰計劃了,你叫國民黨焉能不敗呢?

淮海戰役期間,國軍的所有作戰計劃都是由作戰廳發布的。郭汝瑰經過精心謀劃,不動聲色地在國民黨軍隊內部製造矛盾,不露痕跡地作出錯誤部署,擬訂讓國軍吃虧的作戰命令,並發布了很多虛假情報。這才使國軍的整個作戰,打得那叫一個亂;解放軍的指揮,卻怎麼打怎麼順。

淮海戰役第一階段,解放軍全殲了黃百韜的第7兵團。淮海戰役第二階段,又將黃維的12兵團圍而殲之。黃維兵團被包圍時,蔣介石命令徐州「剿總」副司令杜聿明率領三個兵團,趕往雙堆集為黃維兵團解圍。

杜聿明接到命令,感覺這是一個陷阱,特意向蔣介石建議,希望大軍能往永城方向移動,這樣進可攻退可守,也能達到為黃維兵團解圍的目的。蔣介石同意了杜聿明的方案。等杜聿明率部走到半路時,卻突然接到蔣介石的親筆信,要求他趕往雙堆集為黃維解圍。

行軍途中臨時改變決定,此乃兵家大忌,最終導致杜聿明30萬大軍灰飛煙滅,自己也兵敗被俘。那麼,是誰促使蔣介石改變計劃,誘使杜聿明進入包圍圈的呢?當然就只有郭汝瑰了。

一場淮海戰役,甚至擴大而言,幾乎整個三年內戰,解放軍每次都能勝券在握,表現得神機妙算,運籌帷幄,決勝千里,這其中郭汝瑰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這也無怪黃維得知郭汝瑰的身份後,始終心懷怨恨,不能諒解。

同樣,對於敗軍之將的杜聿明來說,淮海戰役也是他永遠的心病。77歲時,杜聿明病重住院,郭汝瑰到醫院看望他,杜聿明拉著郭汝瑰的手問:「我再問你最後一遍,你當時是不是臥底?」對此,郭汝瑰回答說:「光亭啊,我們只是立場不同。」面對一個臨終的病人,郭汝瑰仍然含糊其辭,既沒有承認,也沒有否認,讓誠實耿直的杜聿明死不瞑目。

郭汝瑰之所以不能明言,是因為按保密要求,他不得私自公開身份。為避免外界懷疑,建國後他的待遇一直按投誠將官處理,歷次運動也同樣受到衝擊。怎麼看都不像間諜呀。這才使一直堅信他是臥底的杜聿明,直到晚年,也只能將信將疑。

又過了幾年,隨著郭汝瑰「重新入黨」,身份獲准公開,郭汝瑰出版回憶錄自述情報貢獻,承認是插入國民黨內部最大的紅色間諜,兩岸這才恍然大悟。但杜聿明已死,不能發聲;而黃維猶在,自然要怒目而視了。

責任編輯: 東方白  來源:青衣仙子的一維空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807/1937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