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保護個人財產的西方,憑什麼查扣俄寡頭資產?

所謂時勢造英雄。當「劇變」發生後,因為這些人擁有的年齡、資歷、職位、影響力和閱歷,他們不僅在經濟領域翻雲覆雨,還挖空心思進行政治投機。而當他們跟葉爾欽合作後,俄羅斯前任副總理葉戈爾·蓋達爾曾說:「在最厲害的時候,俄羅斯政府被7到10個商人左右,他們甚至可以隨心所欲地撤換總理」。

一個讀者問我,他說,西方體制保障個人財產神聖不可侵犯,西方至今沒有把扣押的俄羅斯政府資產直接轉移給烏克蘭,但為什麼他們查扣了屬於俄羅斯寡頭的資產,並且,之前一段時間,美國給烏克蘭的經濟援助當中,有500萬美元是來自俄羅斯寡頭的資產?

這是個很好的問題。對很多人來說,啥是俄羅斯寡頭,不太清楚。印象中,有點像趁著「改革開放」賺了一大筆錢的資本家。這種人,他們的財產為啥被查扣?那不是標榜「個人財產神聖不可侵犯」的西方在自我打臉嗎?

但其實,俄羅斯寡頭根本就不是白手起家的改革者、企業家。他們完成原始積累,可以說幾乎沒有人是通過乾淨的方式。而他們的產生,也不純粹來自民間,而恰恰跟俄羅斯政治核心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今天這個故事裡面,還一定會講到《馬格尼茨基法案》。俄烏戰爭開始後,許多俄羅斯寡頭的資產被扣押,基於的一部分法律基礎就是來自於這裡。

我們從頭講起。

一、

蘇聯不復存在後,葉爾欽打算實施改革。現在很多人把「休克療法」說成是西方對俄羅斯的一次巨大的誆騙,其實當時沒人有過類似的經驗。蘇聯固然有問題,但如何打造俄羅斯,葉爾欽也不知道。最大的問題是,前身國家留下的國企,繼續由國家擁有,這「劇變」就算是白搞了。不行,得分。怎麼分?大家開始在河底摸石頭,哪有那麼容易呢?石頭還沒摸到,水卻先渾了。

再加上當時的體制也不同了,雖然葉爾欽人望最高,但不等於沒有其他競爭對手,選舉是要花錢的,葉爾欽準備怎麼競選?

這兩個因素疊加到一起,寡頭就應運而生了。大家應該都聽過俄羅斯七大寡頭的說法。俄羅斯的「寡頭」指的是在20世紀90年代私有化過程中一夜暴富的大資本家。「一夜暴富」是好聽的說法,其實真正的意義就是把國家資產私自分授了。這還得源於1996年3月的一天,葉爾欽秘密召見了7個金融寡頭。他們是聯合銀行總裁別列佐夫斯基、大橋銀行總裁古辛斯基、國際商業銀行總裁維諾格拉多夫、首都儲蓄銀行總裁斯摩棱斯基、阿爾法銀行總裁弗里德曼、梅納捷普銀行總裁霍多爾科夫斯基、俄羅斯信貸商業銀行總裁馬爾金。雙方達成了一項協議:銀行家們提供財政支持,確保葉爾欽連任;葉爾欽則承諾維護寡頭的經濟利益。從此,俄羅斯出現了一個新的政治詞彙:「七大寡頭」。

這7個人都是頭腦靈活、敢於冒險的「精英」,他們幾乎都是大學畢業,年齡在40~50歲之間,有的得過國家獎金,有的還是科學院通訊院士。這些人加上統一電力公司總裁丘拜斯,基本上控制了國家的油氣、動力、冶金業和金融業,並在一定程度上操縱了輿論。我再次提醒一下大家,這裡面沒有任何一個是白手起家的企業家。這7個人幾乎個個都是「深紅」的出身,在「劇變」之前就已經身居重要職位,如果「劇變」不發生,他們也能在某個領域某個層級擁有話語權。要不是這樣,你想,他們能坐到牌桌上,跟葉爾欽一起玩?

所謂時勢造英雄。當「劇變」發生後,因為這些人擁有的年齡、資歷、職位、影響力和閱歷,他們不僅在經濟領域翻雲覆雨,還挖空心思進行政治投機。而當他們跟葉爾欽合作後,俄羅斯前任副總理葉戈爾·蓋達爾曾說:「在最厲害的時候,俄羅斯政府被7到10個商人左右,他們甚至可以隨心所欲地撤換總理」。

順便插一句,在烏克蘭,情況也一樣。澤連斯基主演的後來大熱的政治電視連續劇里,他作為平民出身的總統競選人,就見識到了「寡頭」對政治的深度參與,或者說簡單一點:操縱。

二、

俄羅斯當時的情況是一樣的。讓老百姓氣憤填膺的是,前身國家那麼多老百姓辛苦幾十年打拼下來的豐厚資產,就被這幾個人和他們身後各自一幫小弟所掌握,而老百姓啥也沒有,只能頂風冒雨購買黑麵包。這是什麼?這是赤裸裸的「竊國者侯」。俄羅斯社會運轉有他自身的軌跡和邏輯。這些人得到的東西太多、太快、手段太惡劣,因此註定不會有好報的。葉爾欽明白這一點,實際上,他在選擇跟他們聯盟的時候,就準備有朝一日收拾他們。他把俄羅斯交到了現在這個俄羅斯總統的手裡,他說:「我現在把我們的俄羅斯交給你」。注意,葉爾欽可沒打算把俄羅斯交給他的寡頭盟友。

普京上台後迅速展開對寡頭們的清算。他也不是清算了每個寡頭,這7個當中有少數沒啥野心也能明哲保身的,所以目前依然有安然無恙在做生意的。但大部分都被「搞倒」。當然,消滅7大寡頭並不意味著消滅寡頭。國家由寡頭代持,錢先放在他們那裡生息,想用錢的時候幹掉一兩個,這種結構對於克里姆林宮來說是個好結構。所以,俄羅斯寡頭不但沒被消滅,那些膽大妄為的人,還成為了新的寡頭。這構成了俄羅斯社會運轉的一道奇特風景。

當然,這麼一種結構,對國家是很糟糕的。它既不能發展生產力--所以俄羅斯有錢人都玩巧取豪奪,根本沒人願意干吃力不討好的製造業和科技行業,所以俄羅斯迅速地「去工業化」了,啥零件都要從西方進口,或者從洗衣機里摳--也不能促進人民群眾的幸福生活:麵包都被膽大妄為的人拿去了,老百姓當然就只剩了麵包屑。

寡頭政治還有一個很糟糕的地方在於,它腐蝕了社會的公信力。在俄羅斯,官員貪腐就像癌症,他們早晚都會得上,而且病得不輕。於是,這國根本就沒有公正和信任可言。老百姓面對官商勾結,眼淚只能往肚裡吞,但一旦有機會成為官員,會比之前的官員貪得還要猛。

這麼一個國家,當然就沒有法制可言。如果你在俄羅斯做生意,卻沒有政界的朋友,那你放心,錢少是你的,錢多就是幫官員存著的。他們什麼時候想要,你就啥也沒了。可一旦你跟官員做了朋友,你的生意也就不全是你的了,你的生意會因為你的官員朋友的飛黃騰達而一飛沖天,也有可能因為你的官員朋友的不得勢而瀕臨倒閉。更重要的是,本來是個乾乾淨淨的生意人,有了官員朋友,也就灰了,甚至黑了。

所以說到這裡,大家就應該明白啥是俄羅斯寡頭了。他們就像是螞蟻窩裡,那些喝飽了蜜汁的工具蟻。他們的錢嚴格來說不是他們的錢,而是俄羅斯政府的錢。如果不查扣,分分鐘就買成了沙希德自殺無人機,用來對無辜的烏克蘭老百姓狂轟濫炸。

那麼,為什麼前面說,美國根據《馬格尼茨基法案》,查扣了不少俄羅斯寡頭的錢,這個法案是怎麼回事?馬格尼茨基又是誰呢?

三、

這又是一個很長的故事,我們只能簡要說:1990年代,俄羅斯正在風雨中飄搖的時候,全世界不太看好俄羅斯的經濟。但有一個在美國出生的英國人,卻動了去俄羅斯投資的心思。他想,俄羅斯盧布現在匯率很低,現在進場,無論如何都是賺錢的。這個人的名字叫布勞德。他對俄羅斯有好感是有原因的。他爺爺是美國工人,在上世紀當過很長一段時間的工會主席,還在20年代去過蘇聯。這麼一個人,你想一下他的思想,就不難理解為啥他的孫子想去俄羅斯碰碰運氣。

1992年,經過三四個月的搜尋,布勞德發現俄羅斯靠近北極圈的摩爾曼斯克港有一支漁船隊需要投資。他跑到摩爾曼克斯,通過經理了解船隊的運作:船隊有100艘船,每艘船造價2000萬盧布,加起來值20億盧布,使用過後對半折舊,市場價變為10億盧布。船隊的管理團隊隨即詢問他們是否願意以250萬盧布的價格購買船隊一半的資產,布勞德簡直驚了個呆:這樣的賤賣對於投資者來說是最大的福音,自然是好、好、好,買、買、買。布勞德還做了一些其他投資,各行業各都有,但基本模式都是趁著這些企業估價很低的時候收進。

其實當時整個俄羅斯都在搞私有制,當時所有俄羅斯國營企業30%的股本準備賣給私人,總價值加起來也不過30多億美元。簡單地計算一下就知道了:100億美元可以買下整個俄羅斯,這意味著世界上10%的石油,30%的天然氣和10%的鋁礦。當時如果你手上有一點錢,而且你買了,很容易就發財。那些俄羅斯寡頭是怎麼發家的,你看到這裡自然會心知肚明。而且寡頭是不會真的花錢來買股份的。他們可以憑藉政商關係從銀行借錢買股份,等股份大漲再還銀行的貸款,一轉手往往是10倍、100倍的收益。當然,無權無勢的人不可能從銀行借到錢。無數老百姓幾十年的心血,最後就集中到幾個人的手裡。

布勞德幾乎是整個西方金融界和投資界第一個發現在俄羅斯存在投資機會的人,因此他的財富在飛速增長。不過,如此巨大的成功背後當然也隱含著巨大的風險,尤其你對於俄羅斯來說只是一個外國人。布勞德發現俄羅斯寡頭們正用著比布勞德的操作手法「粗糙」100倍的手段大量鯨吞國有財富。作為一個西方人,他認真搜集了證據,並向檢察院舉報,結果是什麼?對,你猜到了,布勞德沒有「扳倒」寡頭們,反而被「扳倒」。檢察院以偷稅為名,要抓他坐牢!這位紅極一時的俄羅斯最大的外國投資者頓時成為「俄羅斯的安全威脅」,布勞德的簽證被註銷,並被告知永久不得入境。18個月後,25個俄羅斯的稅務警察突襲了布勞德位於莫斯科的辦公室,同時更多稅警闖進了他的法律顧問公司,他們拿走了公司的註冊文件和公章。3個月後,他們利用這些文件重新註冊了一家公司,法人代表是一個已經判罪的殺人犯。事情到這已經很明顯:有人想分掉布勞德的錢。

布勞德僱傭了4家不同律師行的7名律師,其中包括36歲的年輕稅務律師謝爾蓋·馬格尼茨基(Sergei Magnitsky),作為整個調查的帶頭人。布勞德的調查團隊發現警方不僅用布勞德的公司註冊了新的公司,還指控他擁有3家空殼公司,用以逃稅達上億美元,並私下開庭審理了此案,由3位不知名的律師出席,代表布勞德認罪。俄羅斯黑警瓜分了布勞德的公司所有剩下的資金。

布勞德的律師把辦案申請遞到了每一個政府法律執行部門,會得到什麼呢?對,你又一次猜對了。他們得到的回應是政府反過來對7個律師提出了指控。這時,布勞德對律師們說,不行了,是時候離開這個國家了,來倫敦吧,我們會幫你安排簽證和生計。6個律師成功地逃離了,但年輕的馬格尼茨基卻不願意走,他不像其他幾位年長的同伴,他對於自己面對的是誰還沒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他代表了新一代的俄羅斯人,相信這個國家已經改變。

四、

2008年,在俄羅斯警方涉嫌參與2.3億美元稅務欺詐(俄羅斯史上金額最高的此類案件)的庭審中,馬格尼茨基給出了不利於警方的證詞。他指證,警方實質上沒收了他客戶的公司,並利用這些公司開展騙稅活動。在此次作證後不久,馬格尼茨基被指控逃稅,未經審理監禁11個月,在獄中受盡折磨,寫了470份投訴,(這些投訴最後被收集整理,分為7部分發布在俄羅斯的報紙上,名為《馬格尼茨基的監獄日記》,引發了巨大反響)。最終他因併發症於2009年末,孤獨地死於一間隔離病房內,時年37歲,有一個妻子和兩個孩子。嚴格來說他是被俄羅斯黑警打死的。梅德韋傑夫在馬格尼茨基死後一個星期命令對此展開調查,但迄今該調查毫無進展,沒有任何人被逮捕。內務部官員奧列格·西列琴科甚至還晉升為中校。正是他簽署了不經審理就拘禁馬格尼茨基近一年之久、直至其死亡的命令。

有一個細節讓我忍不住哽咽。

黑警對他說:你放棄吧。何苦呢?是你客戶的錢又不是你的錢!馬格尼茨基被打得說不出話,隔了很久他說了一句這樣的話:那是我的信託責任。這樣的人在俄羅斯當然活不下去!

馬格尼茨基死後,布勞德把關於自己公司被瓜分,還被用於騙稅、還有馬格尼茨基是如何死掉的全過程都披露給了媒體。這些讓人匪夷所思的情節在很短的時間內傳遍了全世界。2012年12月美國參眾兩院前後通過了《馬格尼茨基問責法案》,凡是涉及迫害他人的罪犯,不能入境美國以及在美國購買資產,已在美國的資產將被凍結。美國財政部將「馬格尼茨基名單」中的18人公布出來。這份名單包括來自俄羅斯、烏克蘭、亞塞拜然和烏茲別克斯坦的人員,對他們實施制裁。全世界許多國家也通過了類似《馬格尼茨基法案》的法案。由此,烏戰開始後,在美國或其他一些西方國家的俄羅斯寡頭的資產,順理成章地被查扣。馬格尼茨基沒有追回布勞德的錢,還傻傻害死了自己,但他卻為更多的錢用於止亂而不是用於戕害鋪平了道路。

在了解馬格尼茨基這個人之前,我從未想到,會有一個35歲的俄羅斯會計,為了客戶的錢--這客戶自己都覺得危險,讓他不要再幹下去了--丟了性命。那句:「這是我的信託責任」讓我內牛滿面,不是涓涓細流那一種,而是嚎啕大哭那一種。我從這句話里也感覺到了自己肩膀上的責任。

是的,我有道義責任!我們每個人都對這個社會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我們每個人都對完滿自己的人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道不行,固然可以乘桴浮於海,但這遠不如扛起我們的責任來得坦蕩。人固有一死,為道義而死,雖死又有何悲?

再聯想起烏克蘭戰爭之初,在面對完全無望的戰局時,依然有烏克蘭邊防戰士,肉身抵擋在俄羅斯軍車前,最後被打成篩子並碾過;依然有烏克蘭飛行員,在毅然出擊投彈後被擊中,他卻一定要飛過下方的烏克蘭村莊再跳傘,害得自己殞命,留下了妻子和孩兒;更多烏克蘭人,默默看著頭頂飛過的巡航飛彈,取出銀行帳戶里最後一點錢交給妻兒,然後自己再去徵兵處排隊。因為這些人,讓我們還看到黑暗中微弱的光;因為這些人,讓我們目睹了漆黑一片後依然有活下去的勇氣:因為這些人啊!生命他璀璨如歌!

責任編輯: 李安達  來源:就這一天天的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925/1958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