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港台 > 正文

歷經七年展現決心 台灣首艘自製潛艇建成下水

作者:

台灣首艘自製潛艇命名暨下水典禮28日在台灣高雄台船公司廠區舉行。

 

本周四,台灣自製潛艇"海鯤號"首次亮相。台灣的總統蔡英文強調,"國艦國造"展現防衛自主、捍衛家園的決心和韌性。預計到2025年,台灣將有三艘具備作戰能力的潛艇在海軍服役。

9月28日,台灣首艘自製潛艇命名暨下水典禮在高雄台船公司廠區舉行。蔡英文總統宣布命名「海鯤軍艦」後,進行了擲瓶儀式。蔡英文說:「歷史將會永遠地記住這一天。過去,潛艦國造被認為是不可能的任務,但今天,由國人自己設計打造的潛艦就在大家的眼前,我們做到了。」

蔡英文強調:「潛艦國造不只是目標,更是我們堅定守護國家的具體實踐。潛艦是中華民國海軍在戰略及戰術上,發展不對稱戰力的重要裝備。我們的國防軍備除了對外採購,更要落實國防自主才能讓戰力持續更新,讓我們的國防更具韌性。」

 

 

2025年台灣將有三艘具作戰能力潛艇

蔡英文提到,台灣未來會完成原型艦的裝備安裝、測試及海試,在2025年,這艘潛艇加上海軍現役的兩艘「劍龍級」潛艇,將會有三艘具備完整作戰能力的潛艇在海軍服役。

承造的台船公司董事長鄭文隆在致詞中提到,該潛艇耗時7年,投入上千名人力,中間經歷3年COVID-19百年大疫,仍能如期舉行下水儀式要感謝所有參與者和其眷屬。

 

製造性能保密逾百家台廠參與

鄭文隆說:「以前在台船命名典禮當中,我都會報告這船有什麼性能。那既然它是隱密製造,就容我今天什麼都不報告了。」

鄭文隆強調,「海鯤號」艦尾設計為「X」型的舵:「這跟我們現在擁有的四艘十字型的舵是不一樣的,這個設計是我們自己全部重新設計的,沒有什麼外面講說我們去抄襲舊的,沒有。」

鄭文隆提到,台灣約有一百家營建製造商參與了海鯤艦的製造,原型艦的台灣自製率約占40%:「台灣製造不僅能夠站在國際上,可以飛向天空,可以飛向太空,也可以航向海洋之中。」

台灣的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江炘杓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說:「從2013年海軍司令陳永康訪美,告訴美國人我們不能再等,要捲起袖子自己干;2014年,藍綠都有造潛艦共識;2016年啟動海昌計劃;2018年開工到2023年的今天下水,十年磨一艦。未來一、二年就可以順利的交付,很不簡單。儘管目前只有四成自製率,藉以帶動造船產業鏈,未來自製比例會愈高。」

江炘杓提到,潛艇具備隱蔽性,打擊能力強,在水底下、水面上都不易找到它,具有神出鬼沒的特性。它的存在就是一種嚇阻,它的戰力相當可觀,台灣自己造艦就是防衛決心的展現。

 

美日韓等多國代表及美軍火商代表與會

周四的「海鯤號」下水儀式中,包括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孫曉雅(Sandra Oudkirk)、駐台北韓國代表部代表李殷鎬、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副代表岡島洋等與會見證。

民進黨籍軍事及國防委員會立委王定宇指出,從對外採購不斷遭受中國阻撓到決定國造潛艇,台灣走了艱辛長遠的路,如技術、工法、紅區裝備等都需外國協助,而全世界能造潛艇的國家屈指可數。

王定宇說:「中共全面防堵,保密成了潛艦國造能否成功的關鍵。曾有某國廠商同意要提供裝備,投標前一天因為有消息走漏,臨時決定取消提供。設計圖必須在籌獲所有裝備,才有辦法開始畫。任何一項裝備改變,牽涉到配重、空間,整個設計圖都有重來的風險。泄密管道太多,廠商、國會、媒體、特定消息來源提供錯誤訊息都不能否認,一旦否認,用消去法很快找出少數可提供的廠商。」

針對有媒體有關「國造潛艦缺少2裝備急著下水」的報導,台灣海軍司令部28日澄清,這是不實內容,誤導視聽;並強調,依施工工序,電瓶及潛望鏡最後才能安裝。電瓶完成首次充電後,45天需完成在艦充電,安排到浮船後才能裝艦。

台灣海軍退役上校楊於勝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表示,台灣就是要自力造潛艇,實踐諾言,也展現貫徹命令達成目標的毅力、恆心、不屈不撓,讓人感動。

楊於勝說:「今天即便是政治下水,突顯的意涵是,就算你國外不賣我潛艦,台灣就是要建造潛艦,為自己的安全付出代價。過去外界會說,台灣國防預算不到3%,潛艦是戰略威懾的載台,不對稱攻擊手段武器,今天已達到宣示潛艦國造的里程碑。」

楊於勝指出,自造潛艦下水,至具備完整戰力還有很長一段路,包括性能驗證、可發射何種魚雷飛彈等。台灣購買武器受到國際很大限制,主要是中國因素,任何一個國家決定是否出售紅區裝備或提供技術,都必須考慮會否和自己的國家利益衝突,幾乎不願曝光。台灣籌獲武器,如刺針飛彈、魚叉飛彈、無人機等也遭遇延遲交貨。

 

學者:防衛自主象徵著話語權

楊於勝強調:「國防自主有一定關鍵技術。相形之下,我們在對外採購上會相對有話語權,你不提供我們自己造。比如,台灣自造飛機, F-16就出售了,買幻象時也如此。中科院發展雄風、反艦飛彈,也是從無到有,造艦門檻更高。」

江炘杓說,「下水」一般人都有刻板印象,要到水裡面才叫下水,早期是這樣,很多國家保持這一傳統。台灣沒有這種條件,後面還必須做相關測試,比如韓國、印度、西班牙也採取類似「下水」作為一個造艦的節點,相關裝備到位安裝好了就可擲瓶命名。在這樣的狀態舉行下水儀式,台灣不是獨有。

台灣的國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員舒孝煌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表示,美國完全是核動力潛艇,自認大洋作戰不需小型潛艇。台灣自造潛艇則為小型柴油動力,靈活、機動,比較安靜,較符合台灣近海作戰的需求。

舒孝煌說:「柴動力潛艦是柴油主機驅動發電機充電,馬達不需經變速箱,很安靜,很難偵測到。對美國曆次演習的航艦打擊群威脅大,後來在演習時也常借用有柴電潛艦國家的潛艦,模擬水下攻擊、水下戰力、海上交通線的安全。」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929/1959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