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新聞 > 正文

俄烏戰況10月1日:舍甫琴科的救國故事(長文)

今天戰況平淡無奇,我想寫一個一直想寫的人,所以我們簡單過一下戰況,然後就開始。

一、總體戰況

總體戰況簡報:

1、戰爭第584天,烏總參在早間報導中說,昨天烏軍與俄軍進行了38次戰鬥。

2、根據烏方今天發布的戰果報告,俄軍已累計損失278570人,新增440人。

烏軍還摧毀了坦克總計4702輛,新增11輛;裝甲車8991輛,新增7輛;火炮6477門,新增30門。

3、空襲方面:烏克蘭防空系統在一夜之間擊落了30架來襲沙希德自殺無人機中的16架:

4、戰爭罪行方面:昨天,俄軍對烏克蘭10個地區進行了襲擊。

今天,俄軍用S-300飛彈對頓涅茨克地區的金德拉蒂夫卡村進行了襲擊。

二、英國出兵烏克蘭?

另外有個外交動態:《每日電訊報》報導,英國國防部長格蘭特·沙普斯說,英國計劃派兵進入烏克蘭實地訓練烏克蘭軍隊。

這一消息讓我比較困惑,因為北約國家派遣軍事人員進入現在的烏克蘭,也許會略微增強地區緊張程度,這與北約國家主張的不派兵立場似乎是有那麼一點點不一樣。

英國這樣做的意圖是什麼,還有待觀察。

三、舍普琴科的救國故事

今天要寫,但一直想寫而沒寫的人就是舍甫琴科。篇幅可能會比較長,而且圈子兜得很遠,希望大家能看完,絕對是我寫過的560多篇俄烏文章當中重要程度前三的文章:

生活因為戰爭而被改變:

2022年2月24日的凌晨,住在倫敦寓所里的舍甫琴科被來自媽媽的電話吵醒,時間是凌晨三點。不詳的預感籠罩了舍瓦的全身,而當聽母親說基輔到處爆炸,震動讓舍瓦媽媽所在的大樓亦搖晃不已時,他十分震驚。本來他要趕回基輔參加媽媽的生日,機票都買好了,但戰爭改變了這一點,也改變了很多別的東西。

那一天,舍瓦的手機連著充電器,不斷地打電話接電話,一些熟悉的朋友死了,更多的朋友在相互問候。很多人毅然趕回烏克蘭。他們甚至沒有考慮可能的後果,只是覺得他們必須回去。有一個20歲的孩子,為了從瘋狂進攻的俄軍手裡保衛他的村子,獨自一人在公路上堅守了好幾個小時......舍瓦也想回基輔看望媽媽,但他的媽媽說,「你回來有什麼用?你不是一個士兵,你應該留在你該在的地方,去找媒體,去告訴他們正在發生的事情的真相,你可以在該在的地方發揮更大的作用」。

舍瓦按照他媽媽說的做了。全世界都在給他打電話,而他也把電話打到了全世界。各地的人們都在幫忙籌集資金,發送援助,或者聯繫當地人,確保朋友和家人的安全。更多的人通過他,了解到烏克蘭發生的戰爭的真相。

舍瓦很快成為烏克蘭官方平台U24的宣傳大使。這個平台為烏克蘭籌集了很多錢,同為宣傳大使的都是文體界有影響力的人。舍瓦作為烏克蘭的一張名片,當仁不讓地承擔了很多工作。拍攝這張照片的時候,他正在參觀烏克蘭最大的兒童醫院,戰爭導致的奔波讓舍瓦的臉龐有些憔悴,但是他的眼神卻越發明亮起來。

他孜孜不倦的工作得到了回報。越來越多的人通過平台給烏克蘭提供援助。由於他的影響力和貢獻,幾天前的9月27日,澤連斯基任命他成為新的總統顧問,將要在更重要的平台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舍瓦不是唯一一個為自己的祖國奔走的烏克蘭體育人。自戰爭開始以來,已有361名烏克蘭運動員和教練在俄烏戰爭中喪生。他們中的大多數是在參加保家衛國的戰爭中犧牲的。就連舍瓦的前隊友,前基輔迪納摩球星弗拉迪斯拉夫·瓦什丘克也自願加入了烏克蘭國民警衛隊。瓦什丘克說:「我親眼看到了俄羅斯世界,我會盡我所能確保我的國家沒有其他人必須經歷它」。

舍瓦的成長經歷

很多人對烏克蘭的第一認知就是舍甫琴科。作為「烏克蘭核彈頭」,許多人是通過足球,通過舍甫琴科了解到世界上還有一個國家叫做「烏克蘭」。事實上,確實如此,舍甫琴科傳奇的人生,他在足壇的輝煌和烏克蘭的獨立史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按照舍甫琴科自己的說法,那是因為:「我們創造了他」。舍瓦說:「我的故事就是烏克蘭的故事」。

舍瓦是1976年出生的。烏克蘭現代史上的每一個時間都影響了他們這一代人。在獨立前幾年,他就愛上了踢足球。但是車諾比核災難差點毀了他:當時他們踢的一個足球沾染了核塵埃,輻射量是正常值的50倍,後來不得不毀掉。

1991年烏克蘭獨立時,他在莫斯科附近參加集訓,每天在酒店裡看戈巴契夫葉爾欽。集訓完成後他們坐火車回家,沒想到他們上車時還是蘇聯的一部分,到基輔下車時,已經來到了一個獨立的國家!到處都是藍色和黃色,每個人都很高興,很輕鬆。

足球是烏克蘭人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人們到了周末就穿上隊服,去足球場看自己喜歡的球隊比賽。舍瓦第一次穿上國家隊秋衣是為了參加一場U16級別的比賽。那場比賽在利沃夫舉行,跟荷蘭隊打成了2比2平,播音員用的是烏克蘭語解說,現場的球迷也是在看一場烏克蘭隊的比賽,而不是蘇聯的。

後來,舍甫琴科作為基輔迪納摩的主力球員為俱樂部斬獲了許多勝利,到2012年烏克蘭舉辦歐洲杯時,他終於可以代表烏克蘭參加頂級賽事,雖然當時他已經35歲過了最巔峰的時候,而且背上的傷疼得厲害,他依然還是傾盡全力想要獲得進球。

舍瓦說,這是烏克蘭人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一切,而2022年,俄羅斯人想要把這些烏克蘭人的共同回憶都給毀掉,烏克蘭人知道,決不能允許這種情況發生。

因為回烏克蘭參加公益活動,他再一次乘坐了烏克蘭的火車。以往擁擠、吵嚷的車廂,現在變得安靜、半空,乘客們都面無表情。月台上,士兵們排隊等待家人,母親、妻子和孩子在彼此的懷裡哭泣,一些家庭在分離數月後重新團聚,一些家庭不得不分開。

舍瓦參觀了伊爾平,這個往日靜謐的小鎮,如今什麼都沒了,一片被戰火焚燒後的焦黑。他和小夥伴花了點時間在基輔的街頭散步,試圖找到小時候去過的地方。這是他的城市,是他小時候坐著地鐵到處週遊的城市,每個角落都有他的一個故事或一段記憶,如今一切都關閉了,街上人很少,汽車也很少,防空警報倒是很多,每天6、7次。

舍瓦在基輔。他身後的沙包是幹什麼的你能猜到嗎?那是為了害怕空襲炸壞雕塑,用沙包把雕塑埋起來。

當一個人目睹這一切的時候,他會明白,這是戰爭。絕不能讓這樣的戰爭繼續下去。舍瓦開始繼續籌款,也把籌來的款項捐獻給需要的烏克蘭人。他在體育界頗有影響力,能夠影響輿論甚至政策。他邀請波蘭頂級網球運動員,世界排名第一的伊加·斯維亞特克參加籌款比賽,他給了頂級中鋒羅伯特·萊萬多夫斯基一個烏克蘭顏色的隊長臂章,讓他帶著去參加世界盃,萊萬亦是最早一批站出來反對俄羅斯胡作非為的運動員之一。

為什麼烏克蘭出了舍甫琴科這樣一個中鋒?

舍甫琴科出名後,對故鄉依然充滿感情。2003年6月3日,在歐冠決賽打進致勝點球的舍普琴科帶著歐冠冠軍獎盃來到基輔的中心廣場,將冠軍獎盃和一束鮮花放在了恩師洛巴諾夫斯基銅像邊的長椅上,這座獎盃是他們當年共同的夢想,飽含著洛巴諾夫斯基對舍瓦的希冀,也銘記著舍瓦對恩師的承諾。當年,諾巴洛夫斯基在舍瓦將要離開基輔迪納摩去AC米蘭的時候曾經叮囑他:「我們(基輔迪納摩)的歐冠夢想要等你去完成了」。

時間回到1994年,那一年已年近古稀的東歐足球教父洛巴諾夫斯基慧眼識珠將年僅18歲的舍普琴科提拔到基輔迪那摩一線隊,在洛巴諾夫斯基的點撥下,舍瓦飛速成長,天賦盡顯。1997-1998賽季歐洲冠軍聯賽,初登歐冠舞台的舍瓦就打進8球,其中小組賽4:0巴塞隆納的帽子戲法更是震驚世界,但可惜最終在八分之一決賽倒在了更為老道的尤文圖斯手上。

1998-1999賽季歐洲冠軍聯賽,基輔迪那摩和舍瓦捲土重來,爆發出了更強的戰鬥力。偏僻東歐一隅的小球隊,力壓阿森納、淘汰皇馬,一路打進半決賽,半決賽面對拜仁3:4惜敗,無緣決賽。但舍瓦最終還是憑藉10粒進球獲得最佳射手,被各路豪門瘋狂追逐,最終基輔迪那摩俱樂部沒能抵禦住誘惑,把他以2600萬美元賣給AC米蘭,這才有了洛巴諾夫斯基對舍瓦的臨別叮嚀。

這裡我就要說另外一件事:為什麼舍甫琴科誕生在烏克蘭,而同期義大利卻沒有如此優秀兼具力量、技巧和速度的前鋒?每個國家和地區都有各自的發展歷史和脈絡,可以這樣說:世界上有多少人群,就有多少種對足球的理解。每個地方的人對足球的不同,造成了他們各自迥異的足球文化。巴西的森巴舞,德國的日耳曼戰車,日本人快速地面傳切,西班牙人玩控球能把球傳到對方球門裡去。這都是因為每個地方的人們玩足球的方式不同。這也生動地證明了足球本質上是一種基於社群的運動。同一條街上的孩子們因為熟識而踢球,一個社群的人們因為熟悉而支持家鄉的球隊,一個國家隊為了這個國家所有人的榮耀而出征,這是一種社群屬性。而另一種社群屬性體現在:巴西人的熱情奔放催生了許多天才球員,德國人嚴謹認真,所以中場強大,義大利人洞察天機,所以頻出好後衛。

為何最傑出的中鋒總是產自南美和東北歐?從羅納爾多到蘇亞雷斯,從克雷斯波到舍瓦、伊布、萊萬多夫斯基、哈蘭德,如果說南美球星都是從出生開始踢足球,擁有充沛的足球天賦的話,為什麼東北歐也出神鋒?

要知道足球既然是社群性運動,那麼球星肯定要從小培養。在發達的西歐國家,比如法國、德國、英國、西班牙、義大利,熱愛足球的孩子很小就接受正規足球教育,所以他們的足球產業都很強大,都是世界盃和歐洲杯的常客。但是這樣成熟的體系往往有個缺點,就是稜角特別鮮明的孩子不容易踢出來。他們往往被流水線化的足球工業逆淘汰了,流水線是不會喜歡太「野」的孩子的。

另外,作為中鋒,要承擔的是為整個球隊攻城拔寨的責任,那顯然會被對方後衛嚴防死守。在那些動輒接受了十幾年正規足球訓練的後衛們的盯防下,如何才能找到把球送進對方球門的辦法?這就需要非常聰明,甚至有點「鬼」的點子。這不是正規足球訓練能教出來的,往往是這些孩子在街頭或者空地上踢野球自己「悟」出來的。在這些天才中鋒的骨子裡,其實是有一顆不羈的靈魂,這哪裡教得出來?門將、後衛、中場,都是戰術體系規定死的棋子,他們在場上要面臨什麼樣的狀況,在訓練中都可以模擬,但是中鋒在全場局勢最關鍵、環境最惡劣的地帶,他們面對的是場上瞬息萬變的形勢,訓練根本不可能模擬那種情況,好中鋒更多的不是依賴訓練而是靈感,腦中一閃而過的念頭。所以為什麼南美、東北歐出中鋒,甚至出神鋒?就因為這些國家既有社群文化,有踢足球的文化,又尚未被現代化過多浸染,保留了運動員們的原始野性,所以這裡的孩子踢球沒有那麼守規矩,但脫穎而出的球星個個都有無窮無盡的鬼點子。

為什麼在一個講俄烏戰爭的公眾號說到足球,然後又離題萬里扯起了社群?別急,往下看你就知道了。舍甫琴科實際上正是成長於一個社群的範疇里。在他的回憶中,他很小的時候就喜歡上了足球,一有時間他就自己坐車去基輔踢球。他說他從9歲起就學會了乘坐公共汽車和地鐵去基輔的球場,這座城市裡各處地方在他一個小孩子的心目中,全是按照足球場作為中心點而定位的。

他對於恩師洛巴諾夫斯基的深情,也超越了很多運動員對老師的感情。2002年5月13日,洛巴諾夫斯基突發心臟病離世。當時剛剛結束意甲賽季正在紐約的舍瓦接到消息後立即趕回了烏克蘭,但還是沒能見到恩師最後一眼。這才有了2003年6月3日,舍瓦攜帶剛剛獲得的歐冠獎盃到老師的雕塑前祭奠的一幕。2004年,他又帶給恩師一座金燦燦的金球獎獎盃。舍甫琴科對基輔迪納摩隊也飽含深情,他最後是回到基輔迪納摩,這個他夢想起飛的地方,並在那裡踢球一直到退役。

為什麼社群才是決定性的原因?

下面我要說一下足球的社群精神和烏克蘭戰爭有什麼關係。中國人長期生活在原子化社會當中,對社群缺乏感受。這也造成了中國足球的萎靡不振。中國球員單獨拎出來水平已經不高,放在一起踢國家隊就更加一團散沙,用足球的社群理念很容易解釋。

原子化的個人根本就不能理解什麼叫做戰友。中國足球為何一片散沙,啥戰術啥配合也沒有?如果你和兄弟一起踢過球,其實你就很容易理解。如果你傳出的球讓你穿著開襠褲時候就認識的兄弟進球了,你內心是不是超級有欣慰感?下次你前插,他也會給你傳這樣的球。你們的球隊獲勝,你們將一起站上領獎台,這不是天賜也不是白嫖,而是你和兄弟們一起流汗打拼換來的。這種內心的滿足和共振,不是獎金能給你帶來的,也不是晉級、拿冠軍能帶來的。但很多中國人從未體驗過這種內心激盪、心靈同頻。

足球你只能踢20年,但人生更長。當你和兄弟上了年紀,「白頭宮女在,閒坐說玄宗」的時候,當年他給你傳過的球,你給他傳過的球,豐富了你倆的人生,成為你倆共有的記憶,這種感覺無比美好,你的人生不再孤獨,可以坦然面對死亡,因為你知道你將活在愛你的人的記憶里。

足球歷史上有過無數令人感動、淚流滿面的場面。曼聯球迷紀念在2005年下半年去世的曼聯傳奇球星喬治貝斯特(也就是曼聯7號傳奇的開創者),當時在一場比賽中,觀眾席上的紅魔球迷都手舉貝斯特照片,旁邊的貝斯特當年隊友,也是曼聯名宿查爾頓爵士一邊鼓掌一邊淚流滿面。

2012年歐洲杯C組小組賽第二輪西班牙4:0愛爾蘭,在最後十幾分鐘面對四球落後無力回天且本屆杯賽將被第一個淘汰的局面下,愛爾蘭球迷在雨中慷慨高歌,不斷為球隊助威加油。愛爾蘭球迷的高昂歌聲蓋過了場上的一切聲音,鏡頭掃到很多球迷的眼中都飽含熱淚、慷慨激昂,老教練特拉帕托尼冒雨站立不動。場下的一切讓人以為是愛爾蘭隊的勝利,那一刻感動了無數全世界的球迷,而愛爾蘭也終於在四年後的歐洲杯殺進了淘汰賽。

2016年12月1日,南美杯決賽期間,巴西甲級聯賽沙佩科恩斯隊在奔赴客場途中遭遇空難,在飛機上的81人里75人死亡,沙佩科恩斯俱樂部有22名一線隊球員在這班飛機上,最終只有三名球員生還。決賽的首回合顯然已經無法進行。然而到了比賽的時間,國民競技的主場依然座無虛席,球迷們全部穿著白衣來到現場,即便這場比賽再也無法進行,主隊球迷依然為在墜機中遇難的客隊球員默哀。

2014年巴西世界盃,荷蘭隊主帥范加爾在最後一戰的最後時刻,換上了隊裡的三號門將,這對年輕門將來說,是一場世界盃的首秀。大名單上所有球員都能上場,這在世界盃歷史上是第一次出現。即使是世界級的比賽,范帥依然暖心地照顧到所有球員。

但原子態的中國人根本無法理解這種境界。什麼是兄弟?什麼是社群?什麼是共同價值觀?毫無概念,我為什麼要為你傳球為你拼命為你流血?雖然你的大腦告訴你贏球能拿100萬獎金,會所嫩模,但你的大腿你的肌肉你的神經無法被感召,所以踢球靠走傳球如狗。同樣的,看一看基輔有5萬人在前線,莫斯科只有500人,就能理解為啥俄軍在基輔戰役後就節節敗退、在華格納崩盤以後毫無進攻能力。烏克蘭人是保家衛國,是為兄弟流血拼命,這種付出不僅是有價值的,還是人生的高光。俄羅斯人根本就不懂什麼叫做信念,在國家的層面上不懂,在命運的層面上亦不懂,輸是應該的。

人不是在成長,而是在自我發現,靈魂深處的東西是無法改變的。人生是一個喚醒自我的過程。路徑的節點決定了一個人命運的走向,但是怎樣抉擇卻取決於他靈魂的底色,所以一切還是要回歸到人本身。舍瓦發現自己的根深深扎在烏克蘭的土壤里,所以愛這片土地愛得深沉,為了國家可以付出所有。

國家也是一樣的。烏克蘭從蘇聯拆分出來,一開始還懵懵懂懂,不知道自己要往哪裡去,但是一場大戰讓他們猛然明白了。根植於這個民族內心深處的對自由的嚮往已經被戰爭喚醒,從此他們知道了該成為怎樣的一個國家。烏克蘭人浴血奮戰,是為了保家衛國,是為了保護家人和兄弟,是為了父老鄉親的期待,是為了整個國家的尊嚴,也是為了民族孩子的未來。這種力量不是任何勢力能夠阻擋的,來自外界的阻擋反而會變成烏克蘭人取得勝利的壓力和動力。

說透了這個道理,大家就明白我為什麼要在一個講俄烏戰爭的頻道里花費如此的筆墨講足球和社群。烏克蘭不是軍盲博主口中的「歐洲子宮」、「失敗國家」,他們完全可以成為自己,而不需要成為任何人的「緩衝區」。他們可以成為獨立自由強大的國家,這是他們這群人內在的基因和價值觀決定的,他們必將獲得勝利,因為烏克蘭人已經完全覺醒!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就這一天天的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1002/1960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