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民俗風情 > 正文

中國唯一「永久宜居城市」,卻讓200多萬人離開

說到國內最宜居的城市

你會想到哪裡?

長沙、大連、廈門

蘇州、青島、武漢

... ... 

這些城市

環境優美,各有千秋

也都收穫了無數粉絲

但有這麼一座「三線小城」

打敗這些「網紅城市」

連續10年當選

「中國唯一永久宜居城市」

它就是

河南信陽

中國唯一「永久宜居城市」,卻讓200多萬人離開

信陽,憑什麼?

信陽

一個坐落在河南南部的小城

許多人知道它

還是因為毛尖

那麼它究竟有什麼魅力

可以打敗其他城市

成為NO.1呢

當然憑它

三省通衢

左扼兩淮,右控江漢

屏蔽中原

自古以來就是江淮河漢的戰略要地

境內的「義陽三關」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獨具特色的「豫風楚韻」 

在歷史上留下了無數故事

中國唯一「永久宜居城市」,卻讓200多萬人離開

信陽自古人傑地靈

一代名相孫叔敖

造田興水,使楚國富甲一方

他設計並主持修建的期思陂

是中國古代最早的一項大型水利工程

除此之外

它還是春申君、司馬光、鄭成功

歷史名人的故鄉

孔子

周遊列國的終點

也在這裡

中國唯一「永久宜居城市」,卻讓200多萬人離開

信陽所產的信陽毛尖聞名遐邇

因此又被譽為山水茶都

「中國毛尖之都」

總之

來一趟你會發現

信陽

遠比你想的精彩

中國唯一「永久宜居城市」,卻讓200多萬人離開

「北國江南,江南北國」

在信陽

不用擔心南北文化差異

因為它雖然位於河南

可正如前面說的

它是三省通衢

湖北的北邊,河南的南邊,東接安徽省

很難用「南北」形容它

中國唯一「永久宜居城市」,卻讓200多萬人離開

再加上大家都知道

南北方分界線

在地理方面的規定是

秦嶺淮河一線

信陽所在的位置

正好處在淮河一線

淮河水穿過信陽全境

雖然大部分在淮河以南

但也有部分在淮河以北

也因為如此

信陽人總是調侃自己是

「中間人」

中國唯一「永久宜居城市」,卻讓200多萬人離開

不過也正因為這獨特的地理位置

讓信陽既有南方的柔情

又有北方的豪情

別有一番風韻

中國唯一「永久宜居城市」,卻讓200多萬人離開

01

這裡

湖天一色,茶香滿園

來了就忘不掉

南灣湖是信陽風光的代表

是信陽風光的代表

雖是湖泊

卻比西湖還要大11倍

一眼望不到盡頭

中國唯一「永久宜居城市」,卻讓200多萬人離開

整個湖島

猶如一面巨大的翡翠印花綢緞

而船艉拖起的浪跡

便是點綴在緞上的水晶

清涼透明,毫無雜質

真是美不勝收

中國唯一「永久宜居城市」,卻讓200多萬人離開

住在這裡

隨便推開一扇窗

窗外就是如油畫般的景色

天高雲闊,樹木蔥鬱

像是加了一層濾鏡

中國唯一「永久宜居城市」,卻讓200多萬人離開

這裡還有一處茶島

只是聽著名字

似乎都能聞到淡淡茶香

中國唯一「永久宜居城市」,卻讓200多萬人離開

隨著林間小路

蜿蜒而上

你可以看到眾多和茶文化有關的雕塑

坐在湖邊的雅庭間

望水天一色,品一杯香茗

簡直是人生一大樂事啊

中國唯一「永久宜居城市」,卻讓200多萬人離開

在信陽

最不缺的就是茶園

青山環繞,茶樹成行

一片片綠色空間

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翠綠

悠閒自在的雲煙裊裊升起

宛如一幅恬淡雅致的水墨畫

中國唯一「永久宜居城市」,卻讓200多萬人離開

走在茶園小路上

信步閒遊,身心愉悅

仿佛全身浸潤於清新的空氣中

看著茶農們勞作的身影

自己的內心也變得平和自然起來

中國唯一「永久宜居城市」,卻讓200多萬人離開

02

這裡

層巒疊嶂,空氣清新

偷得浮生半日閒

信陽因為絕美的水光山色

所以成為了絕佳的避暑勝地

許多人不知道

它還上榜過「中國十大避暑城市」

而中國四大避暑勝地之一的雞公山

就位於這裡

中國唯一「永久宜居城市」,卻讓200多萬人離開

雞公山

是一座有故事的山

它浸蘊著滄桑歲月的風雲傳奇

沉澱著思想文化的文史精華

中國唯一「永久宜居城市」,卻讓200多萬人離開

雲海是雞公山的一絕

山在雲中,雲在山間

山林蒼翠,煙雲繾綣

就像一幅幅行進展呈的雲山畫卷

所以

你會經常恍惚

自己是不是誤入了仙境

中國唯一「永久宜居城市」,卻讓200多萬人離開

中國唯一「永久宜居城市」,卻讓200多萬人離開

而且這裡四時之景不同

什麼季節都可以來

古樹老藤,棧道吊橋

林茂竹翠,山蒼潭碧

它無時無刻都美得讓人心醉

中國唯一「永久宜居城市」,卻讓200多萬人離開

秋天的黃柏山國家森林公園

格外迷人

秋陽杲杲,層林盡染

群山褪去了

夏日裡飽和度極高的奼紫嫣紅

抬眼天高雲淡疏

處處瓜果飄香

這裡種植的古銀杏更是華夏罕見

一入秋

金葉紛紛落地

美不勝收

中國唯一「永久宜居城市」,卻讓200多萬人離開

中國唯一「永久宜居城市」,卻讓200多萬人離開

西九華山也是一座名山

這裡森林覆蓋率

達95%以上

蔥鬱的林木

讓人心曠神怡

中國唯一「永久宜居城市」,卻讓200多萬人離開

走入山間

光影從竹林間灑下來在眼前忽閃

亭下涼風若即若離

讓人忍不住想起了

那篇歐陽修的《醉翁亭記》

中國唯一「永久宜居城市」,卻讓200多萬人離開

在這樣的高山流水中當一個閒散的人

其實也是一種可奢不可求的夢吧

林下煮酒,泉邊品茗,亭中小憩

偷得浮生半日閒

中國唯一「永久宜居城市」,卻讓200多萬人離開

從西九華山離開的時候

不要忘了去鎖口梯田看一看

它鑲嵌在青山碧水之中

房舍阡陌點綴其間

小巧雅致,玲瓏剔透

如世外桃源

似天上人間

中國唯一「永久宜居城市」,卻讓200多萬人離開

到了秋天,這裡稻穗金黃

層層疊疊,錯落有致

形成一幅美麗的田園畫卷

中國唯一「永久宜居城市」,卻讓200多萬人離開

淨居寺是信陽的地標之一

這裡山奇水秀,青蔥翠綠

風景如畫

抬頭仰望紫雲塔,氣勢非凡

令人心生敬畏

中國唯一「永久宜居城市」,卻讓200多萬人離開

踏進寺里的那一刻

無論多心煩意亂

都能在這古樸古香的氛圍安靜下來

工作的不順、情感的糾纏、人生的得失

在這似乎都能找到答案

中國唯一「永久宜居城市」,卻讓200多萬人離開

信陽

還有一座靈山

這座山很神奇

每到陰雨天這裡便人聲鼎沸

因為傳說

此山「每有雲氣覆頂必雨,驗之信然」

中國唯一「永久宜居城市」,卻讓200多萬人離開

中國唯一「永久宜居城市」,卻讓200多萬人離開

03

這裡

安居樂業,歲月靜好

太適合養老了

信陽還有一個隱藏頭銜

那就是「養老勝地」

這裡環境優美

消費不高,沒有什麼內卷

特別適合生活

中國唯一「永久宜居城市」,卻讓200多萬人離開

田鋪大壪是一個古村落

村里大多數建築都是土坯牆

並且屬於斜頂瓦房的獨特建造模式

它把南方民居的靈秀

跟北方民居的硬朗結合到一起

讓人覺得有種原始般的古樸氣息

中國唯一「永久宜居城市」,卻讓200多萬人離開

村子裡天然的石橋

幽靜的河水

盤根錯節的老樹

斑駁的門窗

掛在牆頭的竹簍

晾曬穀物的簸箕

厚重的石磨

村民不諳世事的笑臉

... ... 

無不訴說著

這裡的古老與民風的淳樸

中國唯一「永久宜居城市」,卻讓200多萬人離開

你會有種

進入大師筆下生動畫卷中的感覺

中國唯一「永久宜居城市」,卻讓200多萬人離開

村前還有當地人耕種的梯田

以及河流

村內建有池塘

在這裡能夠聽見鴨鵝清晰的叫聲

鳥語花香

讓人壓抑的心情能夠瞬間變得大好

中國唯一「永久宜居城市」,卻讓200多萬人離開

郝堂村有大片的茶園、竹林、農田和溪流

讓人仿佛置身於一幅田園風光畫卷之中

尤其是清晨和黃昏時分

山間的霧氣和霞光

更是為這片土地

增添了一份神秘和浪漫

中國唯一「永久宜居城市」,卻讓200多萬人離開

村裡的石板路也很有來頭

這條長達數千米的古道

曾經是古代商貿的重要通道

至今仍然保留著原始的風貌

中國唯一「永久宜居城市」,卻讓200多萬人離開

行走在這條古道上

仿佛穿越到了那個年代

讓人感受到古老的文化和歷史

中國唯一「永久宜居城市」,卻讓200多萬人離開

04

勸退200萬人的

「永久宜居城市」

寫信陽的時候

發現這座城市

真的很舒服

應該有不少人嚮往這裡

可數據卻顯示

有200多萬人

離開了這座城市

外出人口占比接近四分之一

常年占據人口淨流失全國排名前幾位

中國唯一「永久宜居城市」,卻讓200多萬人離開

原因也很讓人震驚

因為這裡太安逸了

緩慢的生活節奏

註定這裡發展機會少

所以

不少人為了夢想

選擇離開這裡

中國唯一「永久宜居城市」,卻讓200多萬人離開

很多人調侃說

現在的信陽

像一個「留守老人」

每天都在等著家人們回來

雖然跟大城市相比

信陽並不富有

卻是一個可以讓你找回自我的地方

一個可以讓你釋放壓力的地方

中國唯一「永久宜居城市」,卻讓200多萬人離開

這裡發展速度或許不快

可空氣舒暢,水質清甜

街邊的小麵館里

飄著大腸湯、熱乾麵的香味

沒有四通八達的地鐵

只有慢悠悠的公共交通

和等著浪費的時光

中國唯一「永久宜居城市」,卻讓200多萬人離開

如果你喜歡散著步追夕陽

每天過著舒適安穩的生活

那麼信陽應該是很適合你的地方

中國唯一「永久宜居城市」,卻讓200多萬人離開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環球旅行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1022/1968687.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