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金燦榮對「亞里士多德不存在」的論證過程存在嚴重瑕疵

作者:

最近金燦榮亞里士多德不存在,引起熱議。以前所謂「古希臘文明不存在」之類的說法,和地平論一樣,都只是在一些小圈子裡的自嗨,專業人士是不屑於理睬的。就像郭德綱相聲說的那樣:你跟火箭專家說火箭得燒煤,還得是水洗煤,此時火箭專家如果拿正眼瞧你一眼,他就算輸了。

但是現在情況有點不一樣了。金燦榮是人民大學流量很高的網紅教授。當這個人跟你說火箭要燒煤的時候,哪怕再荒謬,你不能不理他了。因為你這時候再不理他,公眾是真的會信他的。所以如果真的需要,該消毒還是得消毒。

對金燦榮的說法,我的態度是以下幾句話。

第一,不是不能接受你的結論,但無法容忍過於弱智的推導過程。

第二,金燦榮推導的前提就錯了,整個推導過程從一開始就南轅北轍,結論自然都不用看了。

第三,這些前提的錯誤,暴露了金燦榮對自己批判的對象缺乏起碼的了解。

第四,建議金燦榮之類的人,再好好研究一下自己批判對象之前,好好閉嘴,畢竟「你對於某個問題沒有調查,就停止你對於某個問題的發言權。這不太野蠻了嗎?一點也不野蠻。你對那個問題的現實情況和歷史情況既然沒有調查,不知底里,對於那個問題的發言便一定是瞎說一頓。」

金燦榮「質疑」亞里士多德不存在,主要是以下幾個依據:

1.一個人一輩子寫1000萬字,留下300萬字,怎麼可能?所以這個人肯定是不存在的。

2.十三世紀以前沒有這個人,「所有的西方文獻裡面沒有這個人」。所以這個人肯定是後來人捏造的。

3.一個人怎麼可能如此「全才」什麼都懂?不可能。所以這個人一定是虛構的。

4.沒有紙的年代,怎麼可能寫300萬字?紙莎草進口很貴的,自己用小羊皮也不夠用的。各種不可能。所以這個人一定是假的。

5.古典時代寫作材料緊張,所以所有經典都很簡短,中國就是這樣,比如論語、道德經、孫子兵法字數都很少。所以亞里士多德寫300萬字根本不可能,所以一定是虛構的。

可惜,這些依據,要麼乾脆就是無中生有的捏造,要麼對方有足以自圓其說的解釋,因此全都是不成立的。

分述如下。

1.一個人一輩子寫1000萬字,留下300萬字,怎麼可能?所以這個人肯定是不存在的。

——問題是……沒人說亞里士多德寫了1000萬字,也沒人說亞里士多德留下了300萬字。

苗力田翻譯的人民大學版《亞里士多德全集》譯者序裡面說得很清楚:西方流傳的亞里士多德作品總目錄,也只是標註它總共多少卷多少行,從來沒人知道總共多少字(因為大部分都已亡逸)。

而保存下來的部分,也不到300萬字。同上書《亞里士多德全集》譯者序里說清楚了,這套全集是包括了大量託名偽作的。而哪怕把這些已經確定是後人託名偽作的部分算上,整套《亞里士多德全集》也不超過283萬字。

所以說,無論是西方還是中國,都從來沒說亞里士多德創作1000萬字留下300萬字。「亞里士多德不可能創作1000萬字所以亞里士多德是偽造的」,這種邏輯,等同於「南京大屠殺不可能殺害200萬人所以南京大屠殺是虛構的」,都屬於「先編造謠言歪曲篡改別人的說法,再根據自己編造的謠言去說別人造假」。

按這種邏輯,所有的歷史人物都是造假的。「孔子不可能創作1000萬字所以孔子是偽造的」;「孟子不可能創作1000萬字所以孟子是偽造的」;「墨子不可能創作1000萬字所以墨子是偽造的」……以此類推。

所以這種邏輯是不正確的,這種推導過程是不成立的。

2.十三世紀以前沒有這個人,「所有的西方文獻裡面沒有這個人」。所以這個人肯定是後來人捏造的。

——問題是……誰告訴你13世紀以前所有的西方文獻裡面沒有這個人的呢?

如前截圖,公元前2世紀的傳記作家就提到過亞里士多德,而且還留下了亞里士多德作品的目錄。此外還有13世紀以前的其他西方文獻也有亞里士多德的記錄,同樣在《亞里士多德全集》的譯者序里提到如下。

當然有人可能會說這些西方記錄也是「偽造的」。但至少這邊以正規學術譯著的形式,提出了「13世紀以前有西方文獻提到過亞里士多德」的初步證據。所以現在舉證責任就轉移到了主張「13世紀以前所有的西方文獻裡面沒有亞里士多德這個人」的一邊了。但這一邊的證據在哪裡呢?哪個正規學術專著或哪篇學術論文說「13世紀以前所有的西方文獻裡面沒有亞里士多德這個人」呢?反正到目前為止都沒有看到有這樣的證據。

3.一個人怎麼可能如此「全才」什麼都懂?不可能。所以這個人一定是虛構的。

——問題是……亞里士多德真是「什麼都懂」的「全才」嗎?

亞里士多德的作品涉及到很多學科,但在他那個消息閉塞信息匱乏的年代,他對這些學問的研究與理解其實都是非常粗淺的。只不過和同時代其他更胎教肄業的人相比,他確實算知道得多、腦洞開得大了。

然而後來的事實證明,他的大量觀點都是錯的,可謂是史上被打臉次數最多的人。他的宇宙觀(地心說)、物理觀(輕的東西下落慢重的東西下落快)等等,都只是古人憑直觀感受得出的簡單結論,並在後來的歷史中被證明都是錯的。這都算「全才」的話,這個「全才」的門檻也太低了吧?

孔子精通六藝,禮樂射御書數;編訂五經,詩書禮易春秋。按這麼說,孔子也是精通政治、歷史、文學、數學、音樂、體育的「全才」了。所以孔子也是假的?今天隨便一個學習認真一點的初中生,完成九年義務教育的時候,其對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音樂、美術的知識也足以吊打亞里士多德那個年代的所有知識分子了。所以今天的初中生也是假的?

4.沒有紙的年代,怎麼可能寫300萬字?紙莎草從埃及進口很貴的,自己用小羊皮也不夠用的。各種不可能。所以這個人一定是假的。

——問題是……亞里士多德不需要用小羊皮寫,也不會用不起紙莎草。

在中國的紙傳入歐洲之前,南歐(希臘、義大利等地)習慣使用紙莎草。因為紙莎草更適合相對溫暖的保存環境。中歐西歐(德國法國英國)等相對寒冷一些的地區,紙莎草不易保存,所以習慣使用更昂貴但是保存更長久的動物皮紙,比如羊皮紙、牛皮紙之類。(資料來源:《論紙莎草紙的興衰及其歷史影響》,《史學集刊》2005年第3期)

因為古希臘更習慣用紙莎草,所以出現了很多與紙莎草相關的單詞,將來流傳到歐洲各地,影響了很多國家的語言。比如英語中的「書」(book)「權威典籍」(bible)和「紙」(paper)三個單詞,都來源於古希臘語當中的「紙莎草」。紙莎草作為一種後來古希臘常見的書寫材料,原產於古埃及。約在公元前8世紀,其產品及製作工藝經由地中海東岸(今屬黎巴嫩)的巴比羅斯港(Byblos)傳入希臘世界。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遂以該城的名稱命名紙莎草。後來byblos一詞又演變為英文中的bible,原始含義是「權威著作」,並進而衍生出book,即「書」。到了亞歷山大死後,統治埃及的是希臘王朝托勒密王朝。托勒密王朝體制下,王室壟斷了有利可圖的紙莎草生產業。希臘語遂以pa-per-aa(即「屬於國王的」)來稱呼紙莎草。這就衍生出了希臘語中的「papyros」(紙莎草)這個單詞。後來在英語中即演變為paper,即今天英文中的「紙」這個單詞。(資料來源同上)

而且出土文物也顯示存在亞里士多德作品的紙莎草抄本。截圖自論文程志敏:《荷馬史詩的文本形成過程》,《國外文學》2008年第1期。

所以說,亞里士多德的作品,最初的載體最可能的是紙莎草,而不是金燦榮花了很多時間去論證其條件不足的羊皮紙。

那麼,亞里士多德會如金燦榮所說的那樣,「從埃及進口紙莎草很貴」嗎?

亞里士多德是什麼人?他是亞歷山大大帝的老師。在後來橫跨歐亞非的亞歷山大帝國,亞里士多德就是國師一般的存在。而且亞歷山大帝國早早就吞併了原產紙莎草的埃及。亞里士多德想用紙莎草的話,可謂想用多少就用多少,哪裡會存在「進口很貴」的問題?(截圖自《世界通史·古代卷》人民出版社1997版244頁)

當然有人可能會說:他是亞歷山大大帝的老師,這個一定是真的嗎?就不能說後人的捏造嗎?答:當然不能排除這種可能。但問題是對方早早已經做好了「設定」,對你的詰問有了充分的解釋。而你還只能從一方面去「質疑」,然後剛好落入對方早已準備好的解釋當中,你的「質疑」是不是就不完整了?你推導所需的前提是不是就有缺陷了?是不是需要補充其他證據才行了?

5.古典時代寫作材料緊張,所以所有經典都很簡短,中國就是這樣,比如論語、道德經、孫子兵法字數都很少。所以亞里士多德寫300萬字根本不可能,所以一定是虛構的。

——問題是:中國古籍字數很少嗎?

身為人民大學的教授,提到中國古籍就只會說《論語》《道德經》《孫子兵法》,還說這是中國的規律,這是看不起誰呢?

誰說我們祖先只會寫那種超短篇的?

人民大學的教授,不知道《左傳》20萬字?不知道《韓非子》10萬字?不知道《史記》50萬字?不知道《漢書》80萬字?這還只是明確流傳下來的部分。

還有沒流傳下來的。比如西漢秦恭曾把張山拊的著作擴充到百萬字(「恭增師法至百萬言」《前漢書·儒林傳》),朱普「章句」40萬字(「初,榮受朱普學章句四十萬言,浮辭繁長,多過其實。及榮入授顯宗,減為二十三萬言。郁復刪省定成十二萬言。由是有《桓君大小太常章句》。」後漢書卷三十七《桓榮傳》)。三國時魏國的桓范、劉劭、王象、韋誕、繆襲等人合著《皇覽》800萬字。(「魏有天下,拜象散騎侍郎,遷為常侍,封列侯。受詔撰皇覽,使象領秘書監。象從延康元年始撰集,數歲成,藏於秘府,合四十餘部,部有數十篇,通合八百餘萬字。」《三國志•魏書二十三和常楊杜趙裴傳第二十三》)

這些都是在紙張還不普及的時候乾的。按照金燦榮「古典時代寫作材料緊張寫太長就一定是偽造」的邏輯,這些豈非都是後人偽造的?

綜上,金燦榮所謂「亞里士多德不存在」,其論述所依據的所有前提都是錯的。前提都錯,後面推導過程正確與否?不言自明。「亞里士多德不存在」的結論正確與否?不提也罷。

從上面這些錯誤前提來看,金燦榮對於亞里士多德是沒有什麼了解的。所以他會把網絡流傳的段子當成依據。

圖書管理員的那段名言,再次摘錄如下:

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你對於某個問題沒有調查,就停止你對於某個問題的發言權。這不太野蠻了嗎?一點也不野蠻。你對那個問題的現實情況和歷史情況既然沒有調查,不知底里,對於那個問題的發言便一定是瞎說一頓。瞎說一頓之不能解決問題是大家明了的,那末,停止你的發言權有什麼不公道呢?

所以說,如果你要批判什麼東西,至少得先對其有充分的了解,而不是憑想當然去信口開河。不然的話,就只能用到下面這個幽默的截圖了(自《馬克·吐溫自傳》)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唐律疏議V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1025/1969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