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懸崖邊的萬科,請來了最強站台天團

面對一場突如襲來的股債雙殺,行業「帶頭大哥」萬科不得不召開一場「自證清白「的發布會。

最強站台天團的及時現身

11月6日下午,萬科集團罕見地召開了一場陣容強大的溝通會。參會方除了萬科董事會主席郁亮、總裁祝九勝、公司副總裁兼財務負責人韓慧華之外,更有萬科第一大股東深圳地鐵董事長辛傑和上百家金融機構的相關人員等。

萬科還請來了「老闆背後的老闆「——深圳國資委,而且參會的除了深圳市國資委黨委委員葉新明外,還有一把手深圳市國資委主任王勇健。

一位受邀參與到這次會議的金融機構從業者對「市界」透露,「之前的會議邀請只是說會有黨委委員參會,但沒想到國資委主任也來了。」

「最強站台天團」要解決的棘手問題,是一場席捲地產行業的債券風波。萬科股債異動始於10月26日,當日萬科的境外美元債突發大跳水。其中,其2025年到期的美元債券攀升7.6美分至72.3美分,創下一年來最大跌幅。

而放眼全行業來看,這場房企債券風波,不僅攪得萬科投資者人心惶惶,更是令所有從業者膽戰心驚。最近一段時間,不僅萬科、金地接連遇到股債雙殺,就連保利發展、龍湖集團也分別遇到了股價下跌、債券評級下跌的困擾。

對於股債雙殺,萬科日前已通過投資者交流互動平台做了緊急回應。但這並沒有消除資本市場對這家企業的擔憂,11月3日萬科A一度跌至11.07元/股,創下近8年來新低。

市場的擔憂不無道理,此前多家出問題的房企也都經歷「股債雙殺」,而到底該如何對抗這輪下跌危機,所有人都在期待萬科的解決之道。對於萬科而言,這更是一場必須打贏的勝仗。

萬科急了,也就有了這次不同尋常的溝通會。

深圳市國資委表示,「萬科具備足夠的安全性,並未出現傳言所說的財務風險、管理風險」,並強調,「如有需要或遭遇極端情況,深圳市國資委有充分信心、足夠的資金資源和工具,通過項目合作、優化股權投資結構、債券認購、協調金融機構融資等一切可能的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幫助萬科積極應對。」

作為國資大股東的代表,辛傑也表示,他們已經準備了豐富的「工具箱」,包括,「擇機購買萬科在公開市場發行的債券以提振市場信心」、「為萬科注入新的流動性,交易金額預計超過100億元。」

有深圳市國資委和深鐵這樣的「好媽」,萬科是幸福的。畢竟,不久前,同樣發生債務危機的混合所有制房企遠洋集團和金地集團,就沒有獲得大股東這麼大力度的支持。

如今,房地產企業的恐慌勢力,同樣衝擊到了混合所有制房企的龍頭代表萬科。面對複雜局勢,深圳國資的鮮明表態,以及多項具體舉措,無疑是給過度恐慌情緒所影響的市場各方吃下「定心丸」。

對於國資大股東對萬科的支持,二級市場也迅速作出反應。萬科11月6日股債迅速有了回升,截至當日收盤,萬科A大漲6.3%。與此同時,萬科多隻境內債早盤也在小幅拉升,包括「20萬科04」、「20萬科06」、「21萬科02」均小幅上漲。

拿什麼托住萬科?

深圳國資委、深鐵對萬科的支持力度,話說得很大,但實際又能兌現多少呢?

要知道,國資扶持民企的案例在行業內並不少見。譬如之前的平安之於華夏幸福,國壽之於遠洋,都未能完全托起這些房企。對於萬科,一個問題也縈繞在投資者心頭:作為大股東的深鐵,以及背後的深圳國資委,又能在市場層面上,會有多大力量托住萬科?

光靠深鐵自身的財務情況,資本層面並不乏擔憂情緒。10月30日,深鐵發布三季報顯示,報告期內營業收入89.62億元,同比下跌37.22%,歸母淨利潤-7.46億元,同比下跌277.49%。

而真正讓金融機構們信心倍增的,還是關鍵時刻能幫企業化解危機的深圳國資委,歷史上它曾經數次充當白衣騎士,救房企於危難之間。2015年寶萬之爭時,深圳國資委旗下子公司深鐵斥資663.72億元力挺萬科,擋住了「門口的野蠻人」。

2020年,恆大出現債務危機,深圳國資委旗下子公司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團,也曾攜250億元救恆大於危急,一度讓許家印走出了危機時刻。

面對此次萬科迅猛的股債雙殺,深圳市國資委表示,將堅定與萬科站在一起,已準備好豐富「工具箱」給予支持。

對於深圳國資委創下的經營業績,王勇健這樣介紹道,「全國37個省級監管機構當中,我們的資產規模已經到了全國的第四位,超過了5萬億。我們的經營業績也就是說利潤總額是已經排到了全國第二,超過1000億元,僅次於上海,就是說包括我們的資產質量、經濟效益、市場化的體制機制,應該來說在全國都處於一個領先的位置。」

針對網上的一些傳言,深鐵董事長辛傑在會上表示,深鐵長期持有萬科股票的初心不變,所謂「大股東將減持萬科,是別有用心的謠言」。

言下之意,一旦萬科出事,深圳國資委和深圳地鐵絕對不會坐視不理。一位參與到萬科債券交易的從業人士對「市界」表示,「當下終止房企不斷倒下的多米諾骨牌效應,至關重要,這不僅是萬科高管、大股東們的責任,也是監管部門的責任。」

「預計壓力一年後會過去」

然而,打鐵還需自身硬。畢竟,光靠大股東背書和融資,只是把風險推向未來,要想有效的化解債務,仍有賴於銷售的復甦。

會議伊始,萬科集團財務負責人韓慧華用了大量時間,詳細介紹了萬科的財務情況。無論是連續14年的經營性現金流為正,還是截止3季度末在手資金1037億元,都想給外界傳達一個信息:萬科很安全。

然而,在當下的投資者眼裡,光靠財務數據上的現金流,已經無法穩住投資者的信心。行業形勢波雲詭譎,無論是預收款的擠壓,亦或是銷售市場的下行,無疑都在增加房企的現金流壓力。身處房地產行業,萬科自然無法獨善其身。

僅是亮出一份好看的財務單,對於投資者的吸引力並不充分。而此次會議上,現場的金融機構追問的問題,也都指向了幾個核心要點:當前公司債的收益率非常高,萬科為何遲遲未有回購舉措?明年上半年有三筆要到期的合計人民幣104億元的境外債,計劃怎麼還?手中1037億的現金成色幾何?

對於回購舉措,韓慧華回應道,「當前整個行業還是面臨挑戰,資金作為最寶貴的資源,應該用於能夠最大化創造價值的經營用途上來,保障公司的安全、支持公司的發展,公司認為這才是最優的選擇。短期的情緒波動不應該去影響公司的經營戰略、發展戰略。」

而對於市場上最為關注的美元債問題,韓慧華也說道,「公司通常都會提前18個月來去做相關的安排,我們會去滾動地做18個月的經營計劃的管理和前置的融資方案的鋪排。」

不過,萬科在償債上能否安全,更為關鍵的是市場能否回暖,這決定了其銷售回款能力。而從當前銷售情況來看,萬科的銷售也依舊未能完全復甦。公開數據顯示,萬科前9個月銷售金額同比下跌10.8%。

對於後續的市場恢復,郁亮仍然保持樂觀,他預計(市場下行)的壓力在一年後會過去。他認為,近兩年壓力大的原因,在於商品住宅建設交付洪峰與銷售連續下滑疊加在了一起,但從行業施工情況看,到明年下半年這一疊加過程就能基本結束。

郁亮認為,目前房地產市場的難點是「想買」的問題,就是恢復消費者的信心。要做到這一點,首先需要行業保持穩定。「恢復信心需要時間,每一輪房地產周期調整,從政策底到市場底,再逐步修復到合理水平,都需要時間。」

「黎明前總是最冷的時候,但還是要對將來有信心。」郁亮說道。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市界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1108/1975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