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中國開通1.2T超高速網絡 可避開美國AI高階晶片限制?

中國宣布開通全球首條1.2T超高速主幹網絡,布建總長3000多公里。分析人士對此打上問號,懷疑宣傳大於實際。不過他們也說,如果中國真的能夠做到,將代表中國在硬體的路由器晶片上有很大的突破,也代表中國能夠做出純度很高的光纖。這不只在市場上具有極高的商業價值,也可通過1.2T的超高網速來串連每一個人工智慧(AI)的算力,避開美國對中國AI高階晶片的限制。

一名工人在上海舉辦的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檢查中國科技公司中科曙光展示的晶片和自主字樣的屏幕。(2023年7月5日)

中國宣布開通全球首條1.2T超高速主幹網絡,布建總長3000多公里。分析人士對此打上問號,懷疑宣傳大於實際。不過他們也說,如果中國真的能夠做到,將代表中國在硬體的路由器晶片上有很大的突破,也代表中國能夠做出純度很高的光纖。這不只在市場上具有極高的商業價值,也可通過1.2T的超高網速來串連每一個人工智慧(AI)的算力,避開美國對中國AI高階晶片的限制。

中國政府當前推動的「網絡強國」戰略近期似乎有了新進展。北京清華大學近日宣布,聯手華為、中國移動與賽爾網絡等公司共同開發的1.2T(傳輸速率為每秒1200G比特)超高速下一代網際網路主幹通路已經正式開通。這條通道連接北京-武漢-廣州,總長3000多公里。

據介紹,這條通路的關鍵核心技術是「路由器1.2T單埠IPv6(網際網路協議第6版)超大速率單板」與「3x400G超高速多光路聚合」,並且系統軟硬體設備都是中國製造。

中共官媒人民日報說,在全球網際網路400G主幹通路技術才剛剛開始商用的情況下,這意味著中國主幹通路技術達到T比特級的門檻。

一位不願具名的台灣高速網絡行業人士對美國之音說,目前市面上已有成熟400G的光轉發器模組,並有少數800G的產品,1.2T的技術仍在測試當中。此次中國宣稱的超長距離的1.2T正式服務的成果,除了是技術上的突破外,也代表背後軟硬體人才的培育和整合均已達到國際水準。

抱持存疑

不過,中國宣稱的成果仍遭外界高度存疑。彭博社說,尚無法證實中國的說法是否為真。

台灣中央研究院資訊科技創新研究中心主任黃彥男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中共官方的新聞稿完全沒有提到技術規格的細節,所以有可能是宣傳多於實際。此外,一般來說,網速的理論值跟實際值都會有落差,比如第五代行動通訊技術(5G)的理論值是1Gbps,但實際上在測試的時候可能只有幾百Mbps而已。

他說,光纖也是一樣,中國只說在理論上3000公里長的主幹網絡可以跑到1.2Tbps的網速,但它到底是怎麼測的、實際上的應用是否真的可以達到這個數字,以及如果再接上更多的訊號接點是否仍能維持相同的高速等,外界都不得而知。

黃彥男說:「所以,這個新聞我是帶一個很大的問號,那技術上如果真的做到,就是代表他在路由器的晶片上有很大的突破。」

路由器是將運算裝置及網路連線至其他網路的聯網裝置。

黃彥男表示,400G的光纖產品其實是近兩三年才問世的產品,中國的作法看起來是用3條400G的光纖把它結合起來,上面再由一個單一的路由器、同時去處理這3條400G的訊號。如果這項消息屬實,將代表中國開發出速度非常快的路由器,快到可以同時處理1.2T的訊號,因為光是開發一個400G的路由器就已經蠻困難的,而且現在都是通過8條物理編碼子層(PCS)的通道同時傳輸才達到400G,而中國是用3條通道達到1.2T,代表中國在硬體上,在路由器本身的晶片上有一些突破,但這個晶片是怎麼來的,是否是華為做出來的,同樣無從得知。

極具商業價值

黃彥男說,如果1.2T的超高速網絡可以成功布建3000公里長的距離,這也說明了中國的光纖純度非常高,因為光纖在長距離傳輸時將面臨高誤碼率與傳輸失真等問題,同時亦需解決元件功耗的問題,所以如果光纖純度不太高,訊號會在傳輸過程中耗損,可能只能傳送幾百公里遠而已。

他說,當大家還在講400G的時候,中國已經講到1.2Tbps,「比人家跳了3倍」,如果真如北京清華(大學)說的那麼好,將會讓本來要拉好幾條光纖的成本,現在變成只要拉一條就好,成本將會大不相同。

黃彥男說:「這個光纖有時候埋地下,有時候埋海裡面,但是越少光纖越好,所以在商業上有它很大的價值。」

北京清華大學說,1.2T超高速主幹通路的面世是落實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十八大提出的加速推動網路核心技術,打造「網路強國」的目標,是「未來網際網路試驗設施」(FITI)項目的一個重大技術試驗成果,也是FITI高性能主幹網的重要組成部分。

FITI是由中國清華大學等40所高校承建,以純IPv6技術為主,是繼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和CERNET2之後的第三張大網。

中國人民網說,FITI主幹網的核心節點分布在全國31個省區市35個城市的40所高校,以3萬多公里光纖通信網絡為基礎,可為各類用戶提供未來網際網路各種技術試驗服務,支撐FITI成為一個超大規模開放性網際網路試驗環境。

分析人士說,中國為其高等教育國家網絡實現了1.2T(3 X400G) IPv6接口埠。在美國,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等機構的科學網路「ESnet6」使用1.2T國家骨幹網路已投入生產1年多,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資助的FABRIC網路測試床在ESnet上運作覆蓋,並於2023年10月在美國各地完成了1.2T骨幹網路。

美國1.6T商品化

此外,在今年超級計算大會(SC23)期間,有800G的演示和單波800G乙太網路界面/連接埠的原型,這些都是現在可以購買的產品。中國或許找到了不同的方法來實現1.2T國家骨幹網,但並不是1.2T大規模國家骨幹網的第一個。而且,當中國有能力自主開發高速網絡1.2 T路由器時,美國則是已經進化到1.6T且商品化。Ciena是該領域的領先供應商,他們已在官網上提出1.6T的解決方案。

台灣大學電機系教授林宗男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日本富士通和日本聯合研究團隊在今年實現了1.2T、距離達336公里的資料傳輸;美國電信業者Verizon在今年11月時,也在紐約長島市做了1.2T的測試。諾基亞(NOKIA)在今年2月也宣布在歐洲一條長118公里的光纖網絡上,成功達到1.2Tbps的速度,所以現在超高速網絡的技術就是朝著1.2Tbps的規格去發展。

他說,中國在受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的科技圍堵後,現在是傾全國之力去投資科技,高速網絡就是其一。他認為,3000公里的距離應該是中國預計布建的長度,而不是已經全部完成建置,所以最後到底能實際完成多少還是一個未知數,就如同中國先前也宣稱做出了很多的半導體高階晶片,但事後都證明跟原來媒體的宣傳有很大的落差。

間接影響

近年來,由於5G業務、大數據、人工智慧、雲端運算等的發展,需要進一步提高通訊網路的速度和容量,以因應通訊流量的快速成長。超快網速可以提供更大的頻寬,除了可以快速移動巨量資料,在短時間內傳輸更大的資訊流,讓上傳與下載視頻變得更快之外,更重要的是對於AI的創新應用,比如自動駕駛、遠程手術、實時全景遠程觀看比賽、演出等,還能應用在智慧機械、環境災防、民生網際網路、半導體、綠能科技、數位金融等行業,提供企業轉型升級。

同時,這對美中科技之爭的制高點—AI人工智慧技術也可能產生一些間接影響,因為AI技術的關鍵就是建立大數據、深度學習和運算能力,而深度學習需要依靠大量的訓練資料,其中的要點就在於高速電腦運算,以及巨量的儲存空間。

林宗男表示,在美國限制高階AI晶片輸中後,中國可能打算採取不同的策略因應,就是通過購買大量的低階AI晶片,然後用類似「人海戰術」方法,把每一個算力較低的AI晶片透過1.2T超高速網絡的串連,組合出一個具有強大算力的AI。他說,這在技術上是可行的。

林宗男說:「用這種方式來避開或者是說超越這些AI晶片的阻礙,他透過1.2Tbps的一個連接,可能可以造成一個很巨大的AI算力,那可以達到像美國差不多的程度。」

台灣中研院資訊科技創新研究中心主任黃彥男表示,當前AI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其中一個發展方向「分散式AI」就需要非常快速的網路傳輸,速度越快,演算也會越有效率,可以達到異地資料傳輸幾乎沒有時間上的延遲,自然也能產生很多的應用。雖然這跟AI高階晶片受到限制或許沒有直接的關係,但會有間接的好處。

他說:「將來在做很多AI的算法或AI的訓練,有快速的網路確實會增加它訓練的能量,跟減少它訓練的時間,就當然會有一些間接的好處。」

軍事應用

他並表示,在軍事作戰時,速度決定一切,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工智慧去從事一些軍事上的偵測與輔助決策,也能更有效地偵測資安攻擊與進行資料情報的交換,具有相當高的軍事價值。

美國在去年12月以人工智慧軟體成功試飛F-16戰機後,中國的人工智慧無人機也在模擬空戰中戰勝了人類操控的無人機。此前,中國船舶設計研究中心研究團隊在今年初發表的論文指出,中國運用AI只花一天的時間就設計出一艘戰艦,完成了人類需耗時一年才能完成的工作。

美國喬治城大學安全與新興技術中心(CSET)2021年發表的一份報告說,中共軍方每年在AI方面的系統和設備投入可能高達16億美元。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2021年宣布,五角大樓未來5年每年將投入15億美元用於加速人工智慧的應用。隨著中國1.2T超高速網絡的開通,美中兩大經濟體在AI軍事應用上的競爭可能進入下一個新的階段。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VO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1128/1983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