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花4萬美元與習同桌進餐後,意想不到的事發生

在習近平與美國商界領袖舉行的晚宴上,博通執行長花了4萬美元與這位中共領導人同坐一桌。幾天後,中共批准了博通收購VMware的交易。

習近平與美國商界領袖舉行的晚宴上,博通執行長花了4萬美元與這位中共領導人同坐一桌。幾天後,中共批准了博通收購VMware的交易。

前不久,在舊金山那個習近平與美國商界領袖見面的晚宴上,博通(Broadcom)執行長陳福陽(Hock Tan)花了4萬美元與這位中共領導人同坐一桌。陳福陽有金額大得多的事要爭取——他正在等待中國批准一項規模達690億美元的交易。

幾個月來,中國監管機構一直未批准這家美國晶片製造商收購企業軟體開發商VMware的交易,導致博通三次推遲交易完成日期;而該交易最初是在2022年5月宣布的。中國政府此前也曾阻撓過涉及美國公司的多項併購交易。英特爾(Intel)以50多億美元收購以色列公司Tower Semiconductor的計劃因中國監管機構未放行而於8月份告吹。

這次晚宴的幾天後,中國批准了博通的交易。中國政府還向萬事達卡(Mastercard)開了該公司期待已久的綠燈,允許這家總部位於紐約的支付處理商在中國發行「萬事達」品牌的人民幣銀行卡。

一些觀察人士認為中方的這些舉措是向美國公司伸出的橄欖枝,眼下這些公司對在中國做生意愈發謹慎。此類舉措也表明,在美中日益激烈的地緣政治競爭中,企業可能如何被利用。

據知情人士透露,就在今年10月,中國反壟斷監管機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官員曾暗示博通,只要博通滿足該機構提出的所有條件,就可以同意這筆交易。

然而,博通高管在從中國官員那裡了解到這不會是一個簡單的商業決定後,延長了完成交易的最後期限。知情人士稱,中共外交部也將對此有發言權。

知情人士透露,考慮到這一點,陳福陽在10月底曾尋求與中共外交部長王毅會面的機會,並最終獲得了成功。王毅當時在華盛頓為習近平11月的訪美鋪路,這位外長在訪問間隙與美國商界領袖舉行了會談。

在會談中,出生於馬來西亞、現為美國公民的華裔商人陳福陽提到了博通與VMware的交易。知情人士說,王毅回應稱中國政府繼續歡迎外商投資,但沒有透露中國可能採取的行動。

博通CEO陳福陽在10月底曾尋求與中共外交部長王毅會面的機會,並最終獲得了成功。圖片來源:LUCAS JACKSON/REUTERS

博通對此不予置評。萬事達卡沒有回應提問。中共外交部讓《華爾街日報》參考11月21日發布的關於批准博通交易的官方聲明。

上海美國商會(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Shanghai)會長鄭藝(Eric Zheng)說,萬事達卡和博通各自交易的獲批是互不關聯的成功案例,必須結合中美雙邊關係來看待。上海美國商會的會員企業認為美中關係不確定性是它們在華開展業務的最大顧慮。

中共外交部長王毅在10月訪問華盛頓期間與美國商界領袖舉行了會晤。圖片來源:ELIZABETH FRANTZ/REUTERS

鄭藝在接受採訪時說,這些應該是標準的商業慣例,基於既定的法律法規,外國企業希望此類活動不要被政治化。

中共長期利用國內龐大的消費市場的准入來謀求地緣政治和商業上的讓步。最近,中國利用了其獲得關鍵礦產等原材料的優勢,並利用反壟斷審批來回擊其認為不利的貿易行動。中國官員還對美國的一些行動感到沮喪,認為這些行動是在不公平地懲罰中國企業。

博通、萬事達卡和波音(Boeing)都是美國商業團體為習近平所辦晚宴的出資方。

雖然萬事達卡獲得了多年來一直尋求的中國市場准入資格,但美國飛機製造商波音仍被拒之門外。

受美中貿易關係緊張以及波音737 Max客機發生兩起致命墜機事故影響,中國自2017年以來一直沒有向波音購買客機。在習近平與拜登舉行友好峰會、令全球這兩大經濟體之間的緊張氣氛有所緩解後,一些投資者對中國重新購買波音客機抱有期望,但截至周一,雙方仍未宣布恢復購買事宜。習近平與萬事達卡董事長Merit Janow等美國商界領袖的晚宴沒有談及貿易問題,這讓許多人感到失望。

自2017年以來,中國就沒有從波音公司購買過客機。圖片來源:REUTERS

波音不予置評。

許多企業高管提醒稱,最近獲批的交易不太可能促使大量投資進入中國,中國政府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才能讓跨國公司確信它們在中國是受歡迎的。

紐約智庫世界大型企業研究會(Conference Board)上周四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中國經濟困境持續之際,跨國公司執行長們對中國的信心正在減弱。

一份對35名駐華外企CEO進行的調查顯示,今年下半年,一項衡量他們對中國信心的指標從六個月前的72降至54。該數值若低於50,則表明作出負面回應的受訪者人數超過作出積極回應的人數。這項調查在中國政府最近批准上述交易之前進行的,受訪CEO大多來自美國和歐洲公司。

該智庫還發現,40%的受訪CEO預計資本投資將減少,幾乎同樣比例的CEO預計未來六個月將減少員工數量,而今年上半年這一比例僅為9%。

根據對中國數據分析,在截至9月底的連續六個季度里,海外公司從中國撤出的總利潤超過1,600億美元;這種利潤的異常持續外流表明中國對海外資本的吸引力正在下降。

在華美企仍面臨種種挑戰,包括要求數據本地化的法律不透明,以及在中國國內獲取信息的渠道不斷縮窄。外國盡職調查和諮詢公司遭遇的突擊搜查(包括對工作人員的拘留),以及針對高管的出境禁令,也讓企業對自身在華業務感到不安。此外,在中國做生意還可能招致美國政府官員和議員們的審視。

就中國一些公司和監管層面事宜為外企提供諮詢服務的博欽律師事務所(Perkins Coie LLP)合伙人吉莫曼(James Zimmerman)說:「這是一種胡蘿蔔加大棒的營商環境,我們似乎處於胡蘿蔔模式中。」

他說,在中國的營商環境下,每一次授權、許可和批准都可能是高度政治化的過程,當美中關係惡化時更是如此。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華爾街日報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1129/1983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