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若你看透因果,人生不再內耗

起落境遇之間,福禍自有因果。

明朝時,三十四歲的袁了凡去棲霞山拜謁雲谷禪師,進行禪修。

在一次對談時,他憂愁地告訴雲谷禪師,他曾被算命先生說,官做不大,命中無子。

雲谷禪師問了他一個問題:你是想得到高官厚祿及子孫綿延?

袁了凡點頭承認。

雲谷禪師告訴他,命由己立,福由己求。一切皆有因果,何必自尋煩惱。

袁了凡醍醐灌頂,不再灰心喪氣,最後因勤懇治學而考中進士,因積極養生而生了許多孩子。

國學大師齊善鴻說,人間道理千千萬,唯有因果不虛。

萬事萬物皆在一飲一啄。

我們只管專注於當下,不必慌張,一切自有最好的安排。

01

得失因果

1997年,賈平凹被一位叫安波蘭的法國翻譯家找上門,對方表示願以1萬美金買下《廢都》在法國的版權。

當時這部小說備受爭議,他遭到很多批判,處於人生最低谷。

所以一聽到這個條件,賈平凹便欣然同意,很快簽訂了合同。

沒過多久,一個懂法語的朋友來訪,看了合同後說:「老賈,你被騙了啊。」

原來,合同上寫的是1萬法郎,而不是當時說的1萬美元,兩者相差四五倍。

賈平凹氣得當即就決定飛往巴黎,和對方打官司。

朋友趕緊拉住他說:「你現在去打官司,你會法語嗎?你有門路請律師嗎?」

聽到這話,賈平凹一下子沉默了。

過了好一會兒,他才緩緩地說:「算了,畢竟法國人能看到我的作品,終究是好事。」

很快,他就將此事拋在了腦後。

但沒想到,幾個月後,一條爆炸性的消息就傳回國內:

法國版《廢都》,一舉拿下了法國三大文學獎之一的「費米娜文學獎」。

這次獲獎,使得國內文壇開始重新評估《廢都》,並最終肯定了它的價值。

事後,賈平凹很是感慨,沒料到放棄了一些利益,卻得到了巨大名聲。

亦舒說,有得有失,才是人生,切勿憤憤不平。

對於一時的失去錙銖必較,最後只會給自己找不痛快。

人生不過得與失的集合體,命運在這一刻會拿走你一些東西,下一刻也會饋贈你一些東西。

生活不由人,得失亦難量。

凡事緊緊地攥在手裡,就會自囚於內心牢籠里。

看淡點,想開點,很多失去的,在兜兜轉轉後,會以另外一種方式回到自己身上。

大概就如余光中在《舟子的悲歌》中寫的:

一條破老的白帆,漏去了清風一半,卻引來了海鷗兩三。

02

成敗因果

畫家李可染有一枚圖章叫:廢畫三千。

這是為了鼓勵自己不要擔心畫得不好,因為畫差了也沒關係,可以從中汲取經驗教訓。

他說,怕畫壞就會墨守成規,不敢突破,老在自己的圈子裡轉,這是懦夫性格。

成固欣然,敗亦可喜。

人這一生要經歷明浪暗礁,要遇高峰險隘,在抵達終點前,必然有無數次跌倒和爬起。

看不透這點的人,可能一點不順就抱怨連連,容易就此消沉,淪為庸人。

通透的人明白成敗皆是過程,他們以失敗為養分,以苦難磨鍊自身,最後越挫越勇。

余華的成名之路並非順風順水,寫作初期的他經常被退稿,有些稿件甚至直接被郵務士扔回了院子。

當時,余華有位同事就勸他放棄,說自己也曾這樣努力過,還說「我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

但余華反倒有一種「你越退我越寫」的氣勢。

他拿著退稿會先研究為什麼會被退稿,然後看看是哪裡退回來的,再找一個比它更低檔的雜誌寄。

余華說,自己的手稿被郵寄過的城市,比他後來三十多年去過的城市還多。

無論遭遇多少失敗,余華都耕耘不止、練習不息,最終憑藉《活著》一舉震驚文壇。

經事長志,歷事成人。

無論是工作上失意,還是考試上敗北了,這些難關既是磨你的,也是來渡你的。

人生如長河如海,決定勝負的是百川聚來的泓沛,而不是一關一隘、一時一地的虧盈。

03

福禍因果

王陽明曾說:「人間道場,淤泥生蓮,世間磨難,皆是砥礪切磋我也。」

生活是道場,低谷是修行。

王陽明因為得罪了宦官劉瑾,被貶到貴州龍場。

龍場處在萬山叢棘之中,瘴氣瀰漫。

不少貶謫之人在龍場,熬不過半年就會抑鬱病死。

雖遭遇困境,王陽明並未就此頹廢消沉。

他找到一處山洞棲身,白天開荒種菜,晚上打坐讀經。

回想這些年來接二連三的不幸遭遇,王陽明卻自我寬慰道:「目見荒荒,心向明日張。」

放眼是一片狼藉,心中卻盛滿光明。

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

雖身處龍山這樣的惡劣環境,王陽明卻有時間把一生所學的儒釋道融會貫通,也能沉澱內心,叩問心中的大道。

三年之後,王陽明一夜悟道,心學大成。

沒有這次的貶謫之行,就沒有這一場名傳千古的龍場悟道。

潮落中蘊含著潮起的力量,衰敗里藏著新生的希望。

一味哀嘆自己山窮水盡的絕境,就難以迎來柳暗花明的轉機。

生活特別仁慈的地方就在於,永遠會給樂觀的人以入口。

明末思想家顧炎武小時候得過天花,差點丟掉性命,後來雖然僥倖痊癒,從此變得體弱多病,藥不離身。

而且因為天花,他的左眼球上長了一層白膜,視力也變得模糊。

他從未自怨自艾,反而因為眼疾,讓他更加珍惜讀書的日子。

顧炎武勤奮苦讀,每天溫書兩百頁,功課做不完,絕不睡覺。

他以過人的毅力抄寫了三百萬字的《資治通鑑》。

外出時,也在毛驢上掛著書,邊走邊讀,隨時查閱。

歷經幾十年的辛勞,終於成為有明一代出色的學者。

有人說:因為眼疾,間接造就顧炎武成為一代大家。

起落境遇之間,福禍自有因果。

不抱怨低谷,因為今日愁雲慘澹,明日可能就風光盛大。

1924年,梁思成赴美留學,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系學習。

有一天,他給父親梁啓超寫了一封信,說自己已經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學習了3年,每天都在畫圖繪製,憂愁出路何在。

梁啓超回信說:我生平最服膺曾文正兩句話「莫問收穫,但問耕耘」,將來成就如何,現在想他則甚?

能折磨你的,困擾你的,無非是一時的失敗、一事的不如意。

學會停止內耗,活在當下,想要的自然都會水到渠成。

最後送給大家沈從文的一句話:凡事都若偶然的湊巧,結果卻又若宿命的必然。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洞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1208/1987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