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網聞 > 正文

遠程工作一年後,大公司開始反悔

疫情結束後光速回歸工作常態的我們或許未曾注意,在東亞之外的更多地方,「常態」從未回歸。

雖然大流行已然停歇,但很多人仍然維持著愜意的遠程居家工作狀態。

這也得到了他們公司的支持,眾多國外「大廠」開明地表示將接受人類工作新時代的來臨,承諾不會強迫員工返回公司。

然而,這樣的情況維持還不到一年,老闆們已經開始反悔了。

今年,幾乎每一位曾經相信過老闆承諾的大公司員工,都在經歷被渣男背叛般的錯愕。

5月,美國亞馬遜突然強制性要求其員工每周至少返回辦公室工作3天。而且話說得非常不客氣,執行長安迪·賈西宣稱員工必須準備好回來,否則「沒好果子吃」。

這直接導致3萬人組成「異議聯盟」,近2000名員工舉行大罷工。

多名高管因此憤而離職,轉投競爭公司谷歌,但沒想到,沒過兩天,谷歌這濃眉大眼的傢伙也「叛變革命」了。

和亞馬遜一樣,谷歌要求員工每周至少返回辦公室3天,儘管他們中很多人的工作是「有網就行」。

海誓山盟的崩毀是全面性的,除了Airbnb等少數公司,沒有倖免之地。

這份長長的「出爾反爾名單」還包括蘋果、迪士尼、星巴克,以及多家知名律所、諮詢機構、房地產和金融公司。

其中最悲慘的莫過於Twitter員工,剛剛經歷完馬老哥的地獄大裁員,還沒來得及放心合眼,他們就在凌晨兩點半收到了一封更殘酷的電子郵件:「辦公室不再是可選項。」

這代表,在Twitter,不,現在應該稱X了,所有人必須回歸坐班。

更諷刺的是,就連讓「遠程辦公」成為可能的視頻通訊公司Zoom也開始要求員工每周至少兩天必須到崗。

值得一提,就在今年2月,Zoom還專門發表過支持遠程工作的調查報告,報告指出對於當下打工人來說,工作靈活性幾乎與薪酬同樣重要,因為:「當我們在想要的時間和地點開始工作時,我們就可以更好地照顧我們的個人和職業生活。」

當然,把員工拉回公司的手段並不總是酷烈,每家都有一些循序漸進的小花招。

比如亞馬遜,會為主動返回辦公室的員工提供一杯免費咖啡服務,而谷歌則推出園區酒店優惠,到崗員工可以暢享99美元就近住宿服務。

對於那些早早搬家到廉價地區的員工,一些企業為他們返崗預留了搬家緩衝期,另一些則直接提供「搬家補助」堵住員工拒絕的嘴,還有一些選擇在多地設立小型辦公室,供員工靈活選擇。

想得是頗為周到,但員工並不買帳,甭管是多完備的返崗計劃,總是免不了一頓狗血淋頭的臭罵。

「你們為什麼要嘗試改變對每個人都真正有益的東西?」

今年,「遠程工作」超越薪資和福利,正在成為歐美工會與企業談判的最主要議題。說起返崗,大多數員工似乎都渾身寫滿了拒絕。

拒絕的理由很簡單,正如亞馬遜員工指向公司的聲明:「亞馬遜自上而下、一刀切的RTO(重返辦公室)指令破壞了我們希望成為的多元化、無障礙的未來。」

儘管大公司很想讓一切回到從前,但這看起來已經是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見識過好日子的打工人,誰也不想再回去了。

強硬的政策下,員工的確回來了,但沒完全回。

比統計數字更有說服力的,是一些細枝末節的證據。

根據《衛報》報導,從前周一到周五,倫敦市中心的辦公大樓周邊總有移動咖啡攤和三明治小販出沒,而現在每到周五,連小攤小販都懶得出門了,因為根本沒人來上班。

倫敦金融城附近地鐵站,往常總是擠滿了西裝革履的工作人員,而今年,根據倫敦交通局數據,一個典型周五的出站人數只有35000人,不到2020年同期的一半,而且往來旅客大多穿著休閒服裝,這表明他們很可能只是遊客。

除臭劑的銷量是另一個旁證——聯合利華數據顯示,「除臭劑」乃是許多人在辦公室的剛需。居家辦公時,人們的除臭劑消費量驟減,而重返辦公室後,除臭劑銷量只提振了15%,還遠未回歸當年水平。

如果說上帝用六天創造了世界,要在第七天休息,那麼打工人就是用四天完成了打卡任務,要在第五天窩在家裡。

實際上,人們居家的工作日遠遠不只周五,一周居家兩到三天的混合工作制才是當下的「工作新常態」。

史丹福大學經濟學教授、長期研究居家工作的尼古拉斯·布魯姆在最新論文中指出,疫情前,人們大約有5%的工作日在家工作,而現在這一數字攀升到了25%。

「這是一個巨大的數字」,布魯姆在論文中說道,「因為近半個世紀以來,居家工作比例一直在增長,但在疫情前,這個數字大約每15年翻一番,而現在我們只用差不多兩年就實現了原本40年才能完成的增長。」

而且在有限的強制到崗日裡,「人在心不在」的情況也越來越流行。

實際上,不情不願的打工人,正在用「咖啡打卡」抵抗。

每天早晨,滿心怨氣的員工來到公司,機械地完成打卡,然後就會迅速跑去咖啡區,泡上一杯咖啡,端上它到處亂轉。

亂轉的目的是儘可能出現在更多同事視線里,以表示「我確實來過」,並且積極互動,展現本人的社交活力,然後把涼掉的咖啡一飲而盡,拎包跑路。

和此前流行的「安靜辭職」一樣,這就是某種無言的抗議,主打一個「我難受你也別想好過」。

而這並非某些員工的個人行為,根據Owl Labs最近對美國2000名員工的最新調查,60%混合工作員工承認他們存在「咖啡打卡」行為。

經過一年脫離疫情情境的運行,遠程工作對於員工的益處已有確證。

無數新聞反覆報導過,遠程工作被驗證為可有效提高生產力的,並且人們通常會因此獲得更高的幸福感,普華永道針對澳大利亞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

63%受訪者因此大幅節約通勤費用、51%獲得更好的工作與生活平衡、38%進行了更多鍛鍊,37%感受到明顯的壓力改善。

單從雇員角度來說,完全的遠程工作相當於解綁了工作與生活的地理綁定。一名在西雅圖大型科技公司工作的員工,完全可以選擇到更加廉價也更加宜居的東南亞海濱生活。無形中減少的住房、通勤與生活成本,本身就是不可小覷的「甜頭」。

布魯姆測算:如果量化「遠程工作」對雇員的益處,那麼它能與漲薪8%等同。也因此,沒有人願意放棄這項「福利」。

根據普華永道調查,29%受訪者表示如果公司強迫他們重返工位,那麼他們將直接辭職,另外32%則會開始考慮離職。

那麼說到底,為什麼各大公司即使冒著員工流失的巨大風險,也要強迫大家回到辦公室?

畢竟以此前多項研究結果來看,遠程工作既能提高員工生產效率和幸福感,也能降低公司辦公成本,不論對誰來說,都是件雙贏的好事。

問題正是出在這裡——全球老闆顯然並不能就此與普通打工人達成共識。

員工有員工的道理,老闆也有老闆的理由。

敦促員工重返辦公室,並非僅僅來自老地主「半夜雞叫」式的慳吝慣性,因為有證據表明,長期運行的遠程工作確實正在展露弊端。

最顯著的莫過於人與人之間的「失聯」。

換句話說,因為見不到面,原本可能在辦公室中誕生的人際鏈條正在枯萎。

麻省理工一項研究發現,自從開始遠程工作,人們社會學意義上的「弱關係」的形成下降了近四成,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巨大數字,意味著我們的工作社交網絡正在失去重要的「微血管」。

那些電梯間裡的點頭之交雖然看似並不重要,卻往往是一段更深交往與合作的開始。

也因此,幾乎每位要求員工重返辦公桌的CEO都在強調,遠程工作扼殺了辦公室中的互動與創新能力。

但更為重要的或許是,這會帶來嚴重的職場斷代。

情況的變化,「牆角收割者」最先知道。

總有那麼一批公司,好比杜鵑鳥,不樂意自己花成本培養職場新人,專門等待其他公司培養好後,再以高薪把年輕人挖走。

某些大型投資基金正是如此,他們每年都會瞄準在麥肯錫等公司工作過兩年的畢業生,許以翻番的工資。

每次收割他們都會滿載而歸:「你簡直無法想像今年的收成有多好。」

然而2022年,他們卻失手了,這一批「牆角」的質量前所未有地令人失望。

「不是因為智力,而是因為他們不知道如何與人交往。他們從來沒有像在辦公室里那樣潛移默化地學習過。」

相關人才諮詢師指出,相比於更傾向於發布任務、解決任務的程式化遠程工作,線下辦公室中的互動交流,更可能幫助年輕人習得更多「看似無用」的技能、建立更多人際觸手。

而這正是初出象牙塔的學生所最緊缺的。

對於早有成熟人脈的職場老鳥來說,遠程工作或許影響不大,但對於職場新人,則像把一顆幼苗丟進了營養不足的紅土地。

活還是能活,但根系成長一定受限,也因此,很多領導者擔心長期遠程工作會導致公司人才的青黃不接。

正如英國抵押貸款機構Nationwide新任CEO黛比·克羅斯比所說:「當人們面對面交流時,他們會相互聯繫、協作並增強信心。這就是我們確保文化變革和創建高績效團隊的方式。它為非正式輔導、指導和職業討論提供了可見性和重要機會。」

這位女士才一上任,就推翻了前任CEO「不強迫員工返回辦公室」的承諾,強行召回了她的員工。

不僅如此,遠程工作在提高生產力上的優勢也在受到挑戰。今年就出現了一份與主流聲音截然相反的研究報告。

史丹福大學經濟政策與研究所發布的新報告指出,「完全遠程工作會使平均生產力降低約10%至20%」。

因為完全遠程工作使得協同度受損,並且更容易導致「在家逃避」現象,使得員工分神。

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的相關數據也顯示,完全遠程工作者的生產力有所下降。

這些報告與那些讚美遠程工作提高生產力的研究打起擂台,究竟誰在講述真相,還有待嚴格的同行評議。

不過,值得提出注意的一點是,以上報告並非全盤否定遠程工作,而是指出「完全的」遠程工作帶來弊端,至於遠程與到崗工作結合的混合工作制則不受影響,相反還會帶來一定程度的生產效率提升。

從工作革命的角度來說,由「完全遠程工作」轉向「混合工作」還是在開歷史的倒車,但這或許已經是員工與老闆博弈後的現階段最佳解法。

因為除了上述那些十分拿得出手的理由,讓老闆們急於把員工召回辦公室的,還有另一種不好宣之於口的更重要原因——前所未有的失控恐懼。

畢馬威(KPMG)今年針對1300多名CEO進行的展望調查發現,超過三分之二受訪者認為未來三年內全體員工應一周五天完全重返崗位,只有7%的CEO認為完全遠程工作可以作為常態,另外超九成則表示,他們打算以更好的薪酬、任務或晉升來獎勵重返辦公室的員工。

報告認為:「這種情緒凸顯了CEO們持續存在以辦公室為中心的傳統思維。」

雖然大多數公司絕不會承認這一點,但這兩年辦公監控軟體的銷量暴漲不會說謊,對於看不見摸不著的員工,公司是一百個放心不下。

有時這種監控甚至達到了某種喪心病狂的程度:

美國一家能源公司要求員工安裝辦公監控軟體,軟體每隔十分鐘調用屏幕攝影頭拍照一次,如果員工的面部在抓拍時沒有出現在鏡頭裡,那麼就會失去這十分鐘的工資。

這些監控軟體就像被老師安插在群眾中的紀律委員,熟悉打工人的每一點摸魚技巧,並且不留一點餘地地意義拆穿。

其中最為「臭名昭著」的WorkSmart,不僅可以記錄員工鍵盤敲擊頻率和滑鼠調用情況,而且會如X光般透視員工電腦上的所有行動。玩遊戲、看娛樂網頁,乃至把工作分派給廉價外包的行為都無所遁形。

更為恐怖的是,它的拍照還有抽查模式,不止固定在每10分鐘一次的頻率,還可以隨機改變拍照間隔。

這讓人起身泡杯咖啡或者上趟廁所都得提心弔膽,絕對能給每位居家人帶來絞索繞頸般的窒息體驗。

而根據《紐約時報》報導,美國10家最大的私營僱主中有8家正在使用這樣的技術跟蹤員工在家中的生產力水平。

預測稱,到2029年,辦公監控行業的年銷售額將從當下的4.88億美元飆升至17億美元。

在這個量化上癮的社會,比起相信道德,太多公司更願意花錢購買一份可視的安全感。

鑑於當下主導社會的仍然是全職坐班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一代人,這樣對於遠程工作的失控恐懼大概還會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而混合工作制中,員工每周出現在辦公室的幾天無疑可以很好地幫助管理者緩解這種焦慮,讓員工消失的另外幾天不再如此礙眼。

但員工的讓步到此為止,再多也沒有了。

從最易感知的淺層來說,當下歐美國家勞動力緊缺依舊嚴重,如果一家企業不肯提供混合工作的選項,那麼員工有太多更好的選項可以選擇。

根據職位搜尋引擎Aduzuna數據,英國今年上半年標註混合工作的職位已經超過十分之一,加上完全遠程辦公選項,職位總數將超過總體的四分之一。

比這更深一步的原因則是,人們對於工作的認知正在發生永久性的轉變。

曾經,每天工作8小時、每周工作5天只是某些仁慈工廠的福利,如今已是天經地義的人權。

而現在,越來越多人對於遠程工作的態度也在發生相同的變化,正如我們所看到的,那些要求員工回歸辦公室的公司其實並沒有讓一切完全回歸傳統,它們默契地為員工保留了每周兩到三天的居家空間。

雖然縮回了半步,時代仍在前進。

或許終有一天,當下激進派打工人的口號也會成為全社會公認的某種常識:

「遠程工作不是福利,而是權利。」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那個NG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1213/1989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