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新年伊始 有人為集體淪喪的中國媒體寫悼詞

2021年12月31日夜晚,中國湖北省武漢市的一些年輕人不顧寒冷,拉著漂浮的氣球走上街頭,準備迎接新年到來。(Getty Images)

*

「當新聞機構普遍放棄價值觀甚至追求,甚至也放棄新聞專業主義,而逐漸淪落成地方黨委、政府的宣傳機構的時候,『獻詞體』就只剩下空洞的叫喊。」在2024年來臨之際,中國媒體的「新年獻詞」讓一名評論者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1月5日,時評人士以「小威爾遜」發表了一篇評論文章,題目是《「新年獻詞」的集體淪喪:一份中國媒體的正式悼詞》(以下簡稱《悼詞》)。

文章開篇提到了南方報系的評論作者宋志標及資深媒體人「西門不暗」所發的個人的新年獻詞被審查機構刪除的事件,感嘆「真正的獻詞,已經不容於這個時代」。接著就談到了《南方周末》2024的新年獻詞,感嘆這家媒體已從「面向公共」退步到「自哀自憐」。

即將迎來創刊40周年的《南方周末》今年的新年獻詞標題是《守住不惑的底線,選擇做值得的自己》(以下簡稱《獻詞》)。此文對「不惑的底線」給出的定義是「守住自己的內心,守住自己的生活」。「小威爾遜」認為,這話翻譯成大白話,就是「過好自己的日子」。

《悼詞》直言不諱地指出,這樣的「底線」強調的是個體可以不關心公共生活,不關心外部事物,而只是自己的「內心」以及「生活」。作為一家媒體,對公眾說出這樣話,明顯流露出了一種無奈。

《悼詞》指出,過去這家報紙的使命是為社會和公共利益尋求「答案」和「前路」。但走到現在,卻只能以「即使不知道答案,即使不知道前路,仍可選擇做最值得的自己」來表達自己「堅持」的姿態,但是「堅持什麼,誰來堅持,都是含混的」,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退步。

《悼詞》表示,已介「不惑之年」(創刊40年)的《南方周末》和當下中國的很多媒體一樣,不僅沒有成熟帶來的「穩定」,反而呈現出不斷的敗退,從這個角度來看《獻詞》所呼喚的「守住」,或許多少反映了編輯們內心的想法——媒體的環境能不能少倒退一些?

「小威爾遜」認為,《南方周末》甚至於整個中國媒體的倒退,開始於2013年元旦。那一年的《南方周末》所寫的新年獻詞在馬上就要印刷的時候,被時任廣東省委宣傳部長庹震緊急喊停,被勒令重新修改。最終,這位宣傳部長親自修改刊發的獻詞出現了常識性錯誤,遭到讀者的嘲諷,隨後更有部分讀者聚集到南方報業集團大院舉牌抗議,反對宣傳部對媒體搞言論審查,這就是著名的《南方周末》獻詞事件。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該年的獻詞主題是「中國夢」,《南方周末》的編輯部把「中國夢」解讀成了「憲政夢」,而幾經修改後,最終淡化了「憲政」,強化了「愛國」。

「小威爾遜」在《悼詞》中指出,南方周末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報導後就不斷被官方整肅,而2013年的獻詞被刪改事件,是對這家媒體的「最後一擊」。因為在此之後「《南方周末》就不再是原來那家報紙了」。

在必須「聽黨指揮」,並不折不扣聽從宣傳部意見的原則下,《南方周末》在不討論價值觀、不追求新聞獨立與言論自由的基礎上,發展出的那套「技術層面的編採規範」,隨後也在當局對新聞媒體的整肅中悄然凋零了。

《悼詞》指出,曾經,《南方周末》新年獻詞的主題是「讓無力者有力,讓有力者前行」(1998年);「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淚流滿面」(1999年);「我們從沒有放棄,因為我們愛得深沉」(2000年)。這些獻詞因為集中表達了中國人在過去一年的「抗爭」和「爭取權利」而打動人心。但從2008年以後,「公民社會」「憲政」等詞彙都變成了敏感詞。

《悼詞》表示,2013年的獻詞事件,不僅是《南方周末》,對整個中國媒體來說都是一次重大挫折。此後,南方系、新聞專業主義在網際網路上就成為了貶義詞,市場化媒體的深度調查和評論部要麼被撤,要麼萎縮,「中國市場化媒體想通過『報導新聞』來推動社會進步的理想,也宣告結束」。

此後,抽掉了新聞專業主義和價值觀內核的、強調華麗文風的「新年獻詞」開始在中國大行其道。這些文章沒有任何「負面情緒」。例如,今年所有媒體的獻詞中,對去年河北的洪水、年初的新冠肆虐都隻字不提。即便提到年底的甘肅地震,也只會談到「感人的救援」。

「這樣的獻詞,只有『正面感情』,也只有越來越強調『光明』,最終脫離了大地,漂浮在空中,註定無法讓人產生共鳴。」

《悼詞》評論道,「當新聞機構普遍放棄價值觀甚至追求甚至也放棄新聞專業主義,而逐漸淪落成地方黨委、政府的宣傳機構的時候,『獻詞體』就只剩下空洞的叫喊。」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新唐人電視台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108/2001318.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