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披荊斬棘 華人母親帶女兒走出變性深淵

當「跨性別」成了流行詞;當越來越多的孩子向父母宣稱「入住了一個錯誤的身體」;當專家、老師甚至法官都告訴父母如果阻止孩子變性,孩子會死;許多無助的父母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孩子走上了一條痛苦的不歸之路。一位母親如何用她的慈愛和寬容,依靠信仰給予她的力量,將自己的孩子拉出了變性的泥潭。希望這個故事能夠給讀者帶來啟迪。

2023年9月20日,加拿大數十個城市爆發大規模「為兒童百萬人遊行(1 Million March4 Children)」,抗議公立學校灌輸學生跨性別意識形態,推動加拿大取消性取向和性別認同(SOGI)課程,呼籲停止干擾孩子,還家長知情權。這是繼美國和加拿大經歷數月爭論變性問題之後,發生的最大規模抗議活動。(大紀元)

當「跨性別」成了流行詞;當越來越多的孩子向父母宣稱「入住了一個錯誤的身體」;當專家、老師甚至法官都告訴父母如果阻止孩子變性,孩子會死;許多無助的父母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孩子走上了一條痛苦的不歸之路。

大紀元近日刊登了一個真實的故事,文章以第一人稱的角度,呈現了一位母親如何用她的慈愛和寬容,依靠信仰給予她的力量,將自己的孩子拉出了變性的泥潭。希望這個故事能夠給讀者帶來啟迪。

已經走出變性深淵的真真回憶那段在公立學校的經歷說:「老師上課前,會和我們聊幾句,說同性戀是好的,他有朋友就是同性戀什麼的。」(Illustration by The Epoch Times, Shutterstock)

三年前的今天,正是臘月里,白雪皚皚。我在屋子裡忙碌著。北美的冬天,年味雖淡一些,但家裡寫福字、貼門福的傳統,卻被我和孩子們飄洋過海帶到海外。

迎春接福!平安喜樂!——沉浸在新年期盼中的我,何曾料到,一場險惡正狂風暴雨般向我們這個小家砸來。

爆發:要一個活的「兒子」,還是一個死的女兒

「我要做男的。」女兒真真(化名)在飯桌上突然對我們說。這好像一種宣布,我和她爸爸都愣了一下。

我儘量處驚不變,問女兒,「發生什麼事了?」

真真說,「我覺得我是個男的,我不喜歡穿裙子,我不喜歡粉紅色,我不喜歡女孩玩的那些。」

我說,「嗯,有些女孩是不喜歡這些偏女性化的東西,媽媽知道你是個比較大氣的孩子。」

她說,「不是,我覺得我就是個男的,你們不能阻止我。」

爸爸說,「男的就是男的,女的就是女的,你……」沒等爸爸說完,真真突然身子向前一撲,握緊雙拳,衝著我們高聲叫道:「你們是種族主義!」

兩秒鐘後,我和她爸不約而同地噗哧笑了出來。這真是匪夷所思。這男人和女人,怎麼和種族主義掛上鉤了?她哪裡來的這種想法和判斷?

我問,「你知道什麼是種族主義嗎?」真真一時語塞。

「種族主義」在這裡成了一個捍衛自己觀點,駁斥他人的有利工具,讓我想到共產黨無論青紅皂白給人扣上「迷信」、「階級敵人」之類的大帽子,然後這人就成了被仇恨和批鬥的對象。

真真那時快14歲了,剛轉到一所公立小學讀七年級,當時是第二學期。我們就種族主義的話題聊了下去,她很快明白了,再也沒有拿這個詞來說過什麼。

然而,她對女人變男人的想法,卻愈演愈烈,「我想」、「我要」、「我就是」成了家裡的高頻詞。現在想來,那時孩子的思想里到底被灌輸了什麼東西,讓她對「變性」這件事看得就如一劑「萬能藥貼」,可以解決所有問題;簡單得就如去菜市場買顆白菜,不用想後果。

事態遠超我的預期。她開始訓練自己用男人的聲音說話,一遍又一遍地練習著那種從喉部深處發出的低啞聲音,聽著讓人感到十分怪異和難受。

她開始拒絕洗澡,因不想看到自己「醜陋」的身體。她叫囂著要把自己的胸部割掉。她開始一遍遍說:「我是兒子,不是女兒!我是你們的兒子,不是你們的女兒!」她情緒暴躁,摔東西,一不稱心就癱倒在地上、癱倒在沙發上,痛苦呻吟。

「我要去死!我要去死!你們不讓我變性,我就要去死!」她向我們歇斯底里地吼叫。

2023年9月20日,溫哥華的家長參加「為了孩子百萬人大遊行」,倡導維護家長對待孩子的權益。一位家長舉牌說:尊重上帝為你做的選擇。(梁月/大紀元)

清醒:我要救我的孩子

「你要一個活的兒子,還是一個死的女兒?」

紀錄片《Gender Transformation: The Untold Realities》中,醫學專家這樣逼問父母。

三年前,這部紀錄片尚未問世。但今天,若有人問我這個問題,我會看著他們的眼睛,真誠而堅定地回應:「我要一個健康的孩子!」

孩子表現得如此痛苦啊,如此瘋狂,致使她的弟弟躲在房間裡都不敢出來,直至今日,一提往事,弟弟想到的第一個詞就是:「破壞力。」

真真究竟怎麼了?滿足她,割掉她的乳房,阻斷她的發育,做出一系列的改造和包裝,她就成為「男性」了?成為「男性」她就開心了?她成長中遇到的困難就一併解決、她的人生就走向光明幸福了?

不會啊,不對啊!

我還記得自己懷胎十月,頂著大肚子扶著欄杆,在樓道里一步一步爬樓梯,因孩子超過預產期2周還不下來,我想著順產對胎兒好,還得多動動。到醫院檢查,說胎兒太大了,順產時孩子胳膊容易骨折,建議剖腹產。

那是一個春天,我住院待產。手術訂在早上8點,可半夜12點羊水就破了,先生和家人都不在。

我有點害怕,不知所措。護士讓我坐在輪椅上,推著我穿過長長的通道。通道里萬籟俱寂,沒有一個人,晝白的燈光打在我的臉上,只留下車輪式溜冰過地板的咕嚕聲。

我被推進待產室,窗簾刺拉一聲拉上了。現在,天地間,只剩下我和肚子裡的這個小生命。

子宮開始陣痛,宮頸口在開。哦,看來我不僅要經受剖腹產之痛,順產之痛我也得經受。我忍受著那痛,煎熬著,等待著,一個小時又一個小時,直到8點醫生上班,我被推上手術台。

是誰決定孩子的出生呢?是醫生嗎?這8小時的等待,在我的生命中刻下一個聲音:這是上天安排,孩子,你就該這個時候來。

「出來了!」護士舉著一個紫乎乎的小嬰兒到我前面,胖胖的腿,一圈圈的都是肉。「弟弟還是妹妹啊?」護士看著躺在手術台上的我,等待著我的確認。

我努力把頭向前抬一抬,想看得清晰一些,然後用力說了兩個字:「妹妹!」

這個圖景是如此地清晰,老天似乎早知道14年後的這一難,在這個生命降臨的第一刻,讓初為人母的我,清晰地看到、清醒地確認,並大聲說出上天的安排——真真是一個女孩!

我要救我的孩子!

往事:我覺得他們哭的樣子很好笑

真真真的是很可愛。大大眼睛,皮膚白裡透紅,外婆抱著襁褓里的她,一晃一晃,滿是慈愛:「哎唷,我們的真真長長的眼線,真是漂亮唷。」

到2歲了,真真很少說話,不擅於表達。幼兒園班級演出時,小朋友一看到我就奔過來:「真真媽媽,真真媽媽,真真她不會說話。」然而,真真又是一個非常愛探索,行動力超強的孩子。上幼兒園第一天,其他孩子還在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這裡哭哭嚷嚷不願分離的時候,她背著小書包,頭也不回地蹦蹦跳跳直往幼兒園沖,弄得我倒是心心念念捨不得,還想再抱抱她。

轉眼到了小學,她對外在世界感知的遲鈍和在人際交往中的困難,逐步顯露出來。二年級的時候,一位深受孩子喜愛的老師要離開了,大家都捨不得。孩子們抱著老師,圍著老師,有的哭得稀哩嘩啦的,有的在旁邊默默難過。只有真真在旁邊笑了起來。

我看到了這一切,回家問她,你喜歡這位老師嗎?她用力點點頭。再問她,那喜歡的人要離開了,你能感受到同學們的難過嗎?她笑笑,然後說,我覺得他們哭的樣子很好笑。

真真在人際交往中的心智發展是晚的。六年級之前,她沒有表現出很強的交友需求。2018年我們準備移民海外時,她說,媽媽,我希望我能在新學校交到好朋友。

我們離開中國後進入的第一所學校是私立學校,六年級的老師和同學非常友善,但人際交往的困難,讓她的校園生活充滿了曲折。

舉個例子,一位朋友問自己的孩子後來怎麼不和真真一起玩了呢?這孩子打了個比方說,如果每一個數字代表一種愛好或遊戲,真真只玩一、二、三,而其他人想玩四、五、六,我們邀請她加入四、五、六,但她不願意,她就只接受一、二、三,時間長了,我們就不和她玩了。

我知道,真真很多時候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但我也知道,她在成長。她正在按照她自己的節奏和步伐,走出自我世界,融入群體,建立自信,找到她安身立命的合適方式。

作為父母,我們所要做的,是懂她、愛她,給她時間和指導。通過一次又一次真實的生活經歷,讓她感知到事情的前因後果;感知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並不等同於他人的想法和感受,感知到固守自己的局限與放下執念的遼闊。

父母是一面鏡子,父母是一盞明燈,永不放棄。

對比:三所學校對孩子的影響

孩子的交友問題,伴隨著青春期的到來,變得更為複雜。

六年級的時候,真真約一位男同學去游泳館游泳,活動結束後,男孩子禮貌地和我們道別,看得出來,他並不開心;後來,真真想給另一位男同學送生日禮物,但其實他們並不熟,對方生日會並沒有叫她,禮物也沒有送出去。

真真在班裡沒有交到朋友,老師對她的學習狀態也不太滿意,覺得她不認真,可能有學習障礙,建議她去做測試,並配備助理老師。但我知道,她的問題不是學習障礙。她在一個集體裡沒有獲得自信,她在尋找自信。真真很不開心。

本來,誰的成長中沒有迷茫、痛苦和不如意呢?這是人成熟的必經之路,就看我們在這些挫折中能學到什麼。只要有正確的方向、充滿愛的環境、適合成長的節奏和方法,挫折就在打磨人最寶貴的品質。

真真需要換一個環境了。我想找到一個環境,在這裡,老師能從心底里真正欣賞她、接納她。很幸運,我們來到了一所農場學校,全校兩個混齡班,真真在6-8年級班,這班有七八個孩子。在這裡,老師非常有愛心和經驗,真真也非常喜歡老師。老師的教學方式和節奏,讓她的個性和特質得到充分照料和發揮,農場大片的自然環境也讓她非常放鬆,每個同學都是這小小班級的一部分,她還和一位女同學互相之間約了好幾次play date(玩耍日)。真真對學習恢復了熱情和認真,作業和作品質量都很不錯,我真為她高興。

天有不測風雲。原本以為根據她的發展情況,可以在這裡待上2或3年,為她的人際交往能力和自信心再打上些基礎,進而為適應高中做好準備,未曾想,第二年幾個孩子畢業後,這個班生源不足,班級取消了。

老師依舊願意帶她,一些課程讓她參加3-6年級組,一些課程為她度身定做,但這一次,她不願意了。

她說:「媽媽,我不再是小孩子了。」她非常想交同年齡段的朋友,她一直嚮往著去公立學校。她說,「媽媽,我從來沒上過海外的公立學校,那麼多班級,那麼多同學,一定很有意思,我會有很多機會交到朋友。」

這個生命是這樣有意思,一腳還沒有做好充分準備,一腳已經迫不及待地邁出大門,要飛跑著用她的方式去擁抱這個世界了。

我在猶豫。

公立學校當然有好處,有那麼多孩子,也有很多孩子考上好的大學,而且還免費。孩子能從中國出來讀書已經很幸運了,為什麼還一定要讀私立學校呢?

可是,也聽聞有些公立學校有亂性的教育,孩子上網用社交媒體非常普遍。但這些,對孩子、對家庭究竟意味著什麼呢?我沒有概念。

在真真一再堅持下,我同意了。

如果知道前方是險灘,我拼了命也不讓孩子誤入歧途;如果前方是懸崖,我披荊斬棘也要抓住孩子保全性命。可是,我並不知道。

迷霧漫漫。

未曾經歷,不知輕重,悔之晚也!

求索:成長的煩惱

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經歷許許多多的煩惱,但錯誤的引導使孩子誤認為只要改變性別一切問題全部都能得到解決。(人民報製圖)

真真懷著非常興奮的心情去了公立學校。每天回來,她都說很好,很開心。學校作業不多,她完成後就上youtube看看視頻,還下載了社交軟體,說可以和朋友們聊天。孩子心情好,我也放鬆了,忙自己的事,對真真的關注不知不覺在減少。

一天,真真興奮地對我說:「媽媽,我眼睛看不清黑板了,我近視了!」

這孩子想近視已經很久了。「我的臉大,戴眼鏡顯得臉小才好看。」她要求「必須是真正的近視眼鏡,只有眼鏡框不行,平光鏡片也不行」,為此我們曾經磨了幾個回合,最終她接受先配付眼鏡框帶著,但始終不如心意。這一次終於「夢想成真」,她好開心。

可是,選鏡框又成一次焦心的拉鋸戰,我陪她跑遍鎮上所有的眼鏡店,她都不滿意。一次次地網上找,買了幾副,也不滿意。她對著鏡子左照右照,所有的鏡框安在她臉上她都覺得還是太小。

最後她說:「媽媽,我的臉太大了,我要去做整形手術。」

關於美的話題,心靈美,外在美,純真笑容的美,臉如滿月的美,都不能讓她走出「我的臉大難看」的觀念。她生氣、難過,有時候看著我,默默流淚。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214/2017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