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提筆忘字、開口忘詞…專家:注意,這其實是腦病

你遇到過這樣的瞬間嗎?

話就在嘴邊,卻怎麼也說不出來;許久不用紙筆,明明很常用的字卻突然忘了怎麼寫……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的一項調查顯示,超半數受訪青年感覺近幾年自己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下降。

提筆忘字、開口忘詞的現象正變得愈發常見,逐漸成為一種席捲當代人的新「腦病」。

《生命時報》採訪專家分析原因,並教你如何應對。

受訪專家

西南大學心理學部應用心理系教授湯永隆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腦病一科主任醫師萬繼峰

本文作者|生命時報記者田雨汀

當代人有了新「腦病」調查顯示,在1000多位受訪的年輕人中:

超四成表示感覺自己詞彙量匱乏、用筆寫字變少或遇到過詞不達意的情況;38%有過提筆忘字,35%覺得寫作困難;還有不少人發覺自己出現邏輯混亂、懶於表達、離開表情包就無法交流等問題。

「在過去,人們的交流方式只有面對面、打電話、寫信這幾種。」湯永隆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社交方式也在慢慢發生轉變。

例如,長輩看晚輩的聊天內容雲裡霧裡,不斷被創造出的新詞和「網絡熱梗」,以及用表情包就能完成一場對話的模式讓他們不知所云。

但是,人們不可能一直生活在網際網路里,總有需要跳出這一溝通媒介的時刻,此時對於一些「詞窮」的年輕人來說就成了不小的挑戰。

話到嘴邊,為什麼想不起來?萬繼峰推測,當代人「患上」這種新「腦病」,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過多使用社交網絡

能語音就不打字、能打字就不寫字;只輸入拼音首字母縮寫就能跳出候選詞……久而久之,手和腦都在變懶。

另外,部分人聊天時過於追求「網感」,故意使用錯別字、亂改成語、用字母代替漢字等,在離開網絡環境、面對面交流或寫作表達時難免出現大腦「短路」的情況。

有學者表示,文字失語問題會對傳統文化產生衝擊,導致個體思維方式的簡單化和粗糙化。不僅如此,沉迷網絡社交媒體還會讓人與現實脫節。

「網絡語言不同於現實語言表達,語言連貫性下降,會降低思考和交流的頻率,反應變慢後傾向於躲避交流、行為退縮,如此形成惡性循環。」萬繼峰說。

社交焦慮作祟

湯永隆分析,很大一部分人的表達困難可能是社交焦慮導致的。

現實生活中,面對面交流少了網絡媒介作為緩衝,說話前就需要再三斟酌、小心謹慎,想要避免說出令人尷尬或不合時宜的話語。

若長期為社交感到焦慮,可能導致社會支持不足,缺乏必要的社交技能、人際關係不佳,令人感到孤獨、無助和缺乏希望,進而影響個人的工作、生活,甚至心理健康。

保持語言能力的人更長壽語言運用能力是評估精神狀態、感知能力等的重要依據,還與壽命息息相關。

英國劍橋大學人口研究所一項長達20年的研究顯示,與沉默寡言的老人相比,能言善辯的老人平均壽命要長8.4歲。

從內在來看,不能熟練使用語言,也可能產生語言機能退化的問題。萬繼峰表示,由此產生的焦慮、抑鬱等情緒,會導致學習能力下降,拒絕接受新知識和新事物,進一步封閉自我。

腦子一定是越用越靈光的,專家們表示,日常生活中,做到3點可活躍思維。

多讀、多寫、多說

讀寫說的練習,能讓大腦接受更多信息刺激。可以記錄日常、設定閱讀目標,溝通或演講前多練習。

保持獨立思考

打破接受碎片化信息的現狀,有意識地保持獨立思考;跳出從眾效應,堅持自己的觀點,多用積極正向的語言。

多參加線下活動

面對面交流時,不僅要學會傾聽,還要做好回應,努力鍛鍊表達能力、提高社交技巧。

最後,給大家推薦一個改善注意執行控制功能的方式——集中注意冥想。

找一個幽靜不易受干擾的環境,保持良好舒適的坐姿。閉上眼,深呼吸,放鬆下來,感受自己的呼吸。

然後逐漸將注意力集中到特定對象上,如呼吸、身體某部位或某種感覺。為了維持專注,要始終監測自己的注意力。

在練習初期可能會有分心,注意力不斷從選定的對象上轉移出去。要去識別這個過程,再將注意力轉回。該調控過程需要反覆練習。

熟練之後,在這些步驟上無須付出太多努力,就能更專注於當前的任務,一旦分心就會有所意識並及時調整。

這個過程能增強注意執行控制,培養專注於特定目標的敏感度和穩定性。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生命時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305/2026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