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文學世界 > 正文

史上最經典的40部短篇小說

40部短篇小說按照地域所屬分別是:德國、法國、義大利、前蘇聯、美國、南美、英國、日本、中國。

德國

[奧]卡夫卡《卡夫卡中短篇小說集》

卡夫卡無需多言,短篇小說界的無冕之王,小說創作的術與道均已至臻。他其實是奧地利的猶太人,但鑑於德語寫作,這裡歸在德語類下。

[德]赫爾曼黑塞《婚約》

黑塞是我成長過程中一直很喜歡的德語作家。他最負盛名的幾個長篇如《荒原狼》、《悉達多》、《德米安》、《納爾齊斯與歌爾德蒙》都曾帶給我諸多靈感,現在最喜歡的是他晚年最後一部恢弘巨著《玻璃球遊戲》博爾赫斯曾對此書亦褒亦諧地評論道:「很顯然,作者並沒有把這個遊戲設計得很完美,不然讀者就會對那遊戲而不會對主人公的話語、焦慮和包圍他們的大環境感興趣」。

他的作品大多關注人內在精神世界的自拔與更新,凡是喜歡向內求索的人總能從黑塞的文字裡找到自身的影子。這本小說集所涵蓋的時間範圍很廣,從早期到晚期的作品都有收錄。

[德] E.T.A.霍夫曼《斯居戴里小姐:霍夫曼中短篇小說選》

霍夫曼的文字風格可以用一個字概括:怪。不同於後期愛倫坡的「恐」和卡夫卡的「詭」,霍夫曼的「怪」里摻雜著十八世紀末浪漫主義的神經質。這是一種已經消亡的文風,可能會讓一些已經習慣於現代魔幻主義風格的讀者感到一種生疏、不適的異感。但讀霍夫曼猶如考古,光是那份已經消逝的離奇和神秘就足以激起我的興趣。

[德]克萊斯特《克萊斯特作品精選》

和霍夫曼同一時期的作家,德語文壇上一顆璀璨的流星,英年早逝的戲劇天才。在國內有些冷門,不像茨威格那麼火,但在德國本地家喻戶曉。這本書收錄了他最著名的八個戲劇,其中我最喜歡的兩篇是《侯爵夫人封·O》和《破罐記》。

法國

[法]加繆《加繆中短篇小說集》

加繆曾是我青春期精神極其動盪時的抗抑鬱藥,吃了就能維穩一陣。這本書收錄了他的三篇小說:《局外人》、《墮落》、《流放與王國》。加繆的靈性光芒在小說里是斂著的(這當然是他作為小說家的聰明之處),但在散文里卻悉數釋放。成年後我更喜歡他的幾篇哲學性散文如《西西弗的神話》、《反與正》、《婚禮集》、《反抗者》。

[法]莫泊桑《羊脂球》

這位是典型的童稚不解其味,在閱讀和寫作中摸爬滾打一圈後才辨識其厲害之處。作為中小學語文課本里的殿堂級常客,他的《羊脂球》、《項鍊》、《我的叔叔于勒》都未曾令我動容。那時我正沉迷杜拉斯和伍爾芙,在課桌下面偷看《麥田裡的守望者》,莫泊桑的風格在當年的我看來透著一股老朽的浮誇味。隔了快二十年再讀,才後知後覺為什麼他被譽為短篇小說巨匠—一個「匠」字道盡其妙:四兩撥千斤的高超技巧,寥寥幾筆,形神意便都浮於紙面。

[法]阿爾封斯都德《最後一課》

一位寶藏作家,文風素雅,擅長以溫和恬淡的敘述傳達極深沉濃郁的感情,就像一層薄薄的奶蓋隔開嘴唇與滾燙的熱牛奶,不至於被燙一激靈。這本書收錄了他14篇短篇小說和半自傳體長篇小說《小東西》,其中我比較喜歡的三篇為《小間諜》、《塞甘先生的山羊》、《繁星》。

[法]梅里美《梅里美中短篇小說集》

他最出名的作品是《嘉爾曼》也就是後來被比被改成歌劇風靡世界的《卡門》。由於我對「牛鬼蛇神」類的天方奇譚一向情有獨鍾,我更喜歡他幾篇充滿異域風情的怪誕故事,如《煉獄之魂》、《伊爾的美神》、《古瓶恨》。他的審美趣味有一些王爾德和三島由紀夫的合體感。

[法]薩特《牆》

《存在與時間》和《他人即地獄》我都半途而廢了。倒是這本書一下午就興致勃勃地翻完了還有些意猶未盡。一些哲學家認為文學創作不入流,在智識上是低於哲學品格的,這其實是一種錯置的優越感。哲學和文學更像是思考這枚硬幣的兩面:一個和人高度抽象化的理性通道溝通;另一個直接觸碰人高度形象化的直覺體驗—兩者在對人精神內核的塑造上缺一不可。所以我對會寫小說的哲學家和會寫哲學散文的小說家都抱有好感。

義大利

[意]卡爾維諾《卡爾維諾短篇小說集》

卡爾維諾的長篇實在不對我胃口(連試幾本均失敗),但短篇作為閒暇小食偶爾吃吃還是愜意的。我總覺得卡爾維諾這種仰仗奇情寫作的作家,其天賦和精巧構思唯有在短篇中才可鋒芒畢露,長篇反而有種在兒童繪本里炫技的疲憊感。像卡爾維諾、納博科夫、布爾加科夫這種在小說結構和語言風格上力求推陳出新的類型,更適合走「文學之輕」的中短篇路線。

[意]路易吉馬萊巴《銀頭》

今年發現的寶藏作家。這本書共收錄二十八篇短小精悍的故事,他擅長用簡潔克制的語言和平靜似局外人的情緒勾勒出一個個虛虛實實、謎題樣的情節。他絕少回答,只是疑問,總是令人不安,卻無法脫身,像在夢境中雙腿陷入糖漿卻仍要向前走。

前蘇聯

[俄]契訶夫《契訶夫短篇小說選》

契訶夫是除卡夫卡外,第二個讓我有衝動將其封神的短篇小說家。俄羅斯文學(還有音樂和動畫)是我的一生摯愛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庫。都說俄語文壇上有三座無可逾越的高峰:一個是在天堂俯視眾生的列夫托爾斯泰;一個是在地獄中焚盡烈火的陀思妥耶夫斯基;還有一個就是在人間寫盡萬象冷暖的契訶夫。

契訶夫的作品大都截取自平凡的日常生活片段,憑藉其驚人的洞察力和精準異常的語言表述,將隱藏在這平常狀態下的迷茫與矛盾盡數抖落,形成一片遮天蔽日的迷霧。正如徐葆耕先生在《叩問生命的神性:俄羅斯文學啟示錄》對俄羅斯文學的一段評論:

俄羅斯的作家,雙腳陷在泥土裡,頭腦卻漂浮在雲端。他們提供給人類的不是明晰的思想,只是一片煙雨霏霏的迷霧。然而,正是在這片迷霧之中,人類的靈魂才得以舒展。因為靈魂的本質是迷茫的。這種迷茫不是沮喪或絕望,相反,它是對人的神性覺解,是對生命、眼淚和愛情的詩意感悟。

這本短篇集裡我最想推薦的是這一篇:《沒意思的故事》。這個書單里其它的都暫且不說,只有這篇錯過了便太可惜了。

[俄]巴別爾《紅色騎兵軍》

巴別爾以戰地記者的身份親歷人類歷史上最後一次大規模的慘絕人寰的騎兵會戰——前蘇聯和波蘭的戰爭。《騎兵軍》中收錄了三十多篇他以此次戰爭為背景創作的短篇故事。也許是戰地記者的職業習慣,他的文字風格極其簡練,「必須像戰地公報或銀行支票般準確無誤」,他自己這樣評價。同時他的表述非常接地氣,時常會給你一種這不是一篇文學性小說,而是一個普通戰後老兵的口述記錄,參考他的《鹽》。在寥寥幾筆就可精確刻畫的基礎上對「文學性」的刻意迴避反而鑄造了巴別爾別樹一幟的文風。喜歡海明威極簡主義風格的讀者可以試試他,畢竟海明威本人也曾公開表達過對巴別爾的喜愛。

[俄]納博科夫《菲雅爾達的春天》

我第二篇公眾號就是介紹這本書,喜歡的可以去搜,此略。

美國

[美]海明威《吉力馬札羅山的雪》

海明威和雷蒙德錢德勒都是教會我在寫作中如何「克制」和「掌握分寸」的啟蒙導師,因此《吉力馬札羅山的雪》對我來說意義非凡。海明威的短篇比長篇更驚艷。我之前說過有的男性作家像海明威、羅曼羅蘭、塞林格、毛姆、茨威格;還有男性導演像黑澤明、伯格曼、基耶夫洛夫斯基對女性心理複雜性與微妙性的揣摩簡直入木三分,甚至比女性自身還要洞察得更加透徹。這一點在《白象似的群山》和《雨中的貓》這兩篇中展現得淋漓盡致。

我個人最喜歡的一篇便是《吉力馬札羅山的雪》(此篇名為全書冠名)。這一篇是獻給一個臨終獵手的讚美詩,最後那晶瑩雪山頂閃現的獵豹之影是最浪漫的一種臨終關懷。其它推薦的篇目還有:《殺手》(啟迪了霍普創作《夜鷹》的短篇小說)、《十個印第安人》、《大河雙心》。

[美]塞林格《九故事》

這一本快被我翻爛了,足見我對它的熱愛程度。《迪特》一篇初讀驚為天人,有一種醍醐灌頂的震懾,再讀雖沒了最初的驚艷,但每讀一次都長一點新的體驗,自然是我最愛的一篇。

其次是《逮香蕉魚的最佳日子》和《為艾斯米而作——既有愛也有污穢悽苦》,這兩篇都是典型的「塞林格」風格,其中的第一篇被認為是代表他短篇小說的巔峰之作。《威格利大叔在康乃狄克州》的女性心態描寫細膩精確到怖人,繼海明威之後再一次被男作家對女性心理的掌握而驚奇。對比之下,卡佛的《當我們在談論愛情時在談論什麼》顯得蒼白。《笑面人》知名度很高,畢竟在《攻殼機動隊》裡強勢出鏡過,但我覺得這篇比較普通不算出彩。

[美]威廉福克納《獻給艾米麗的一朵玫瑰》

有一說一,福克納的長篇更精彩,譬如《喧譁與騷動》是貨真價實的神作。作為南方沒落地主的後代,福克納很多短篇作品給我的感覺就是一首獻給南方貴族遺老的「」羅曼蒂克的消亡史」。他最負盛名的一篇就是《獻給艾米麗的一朵玫瑰》,聽說其恐怖程度給很多人投下了心理陰影,但作為從小就在恐怖懸疑小說電影裡泡大的現代人,我估計大多數看到一半就能猜到結局了。我比較喜歡《夕陽》、《燒馬棚》、《乾旱的九月》這三篇。

[美]杜魯門卡波特《卡波特短篇小說全集》

卡波特的長篇《冷血》是真的精彩,我就是從此入的坑。一個地道的紐約客,一個典型的《紐約客》美式作家。他的語言風格極有個人特色:將新聞紀實手法和文學創作融為一體,用一種藝術的方式去追求「絕對地真實」。運筆乾淨、明晰、一針見血。

卡波特和菲茲傑拉德同屬於「出道即巔峰」的類型,也同歷經了「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式人間名利場的荒誕沉浮。我想推薦的幾篇佳作是《莫哈維》、《我對這一事件的立場》、《災星》、《銀瓶》。

[美]霍桑《霍桑哥特小說選》

我是研究精神分析學之後才開始看霍桑的小說。我不記得弗洛伊德有沒有提過他,但精神分析學的誕生的確有霍桑的影子。而且霍桑也被稱為是美國浪漫主義小說的心理分析流派開山宗師。從小說集的名字就能看出他的風格了:哥特、黑暗、詭譎、華美。說起來從E.T.A.霍夫曼到霍桑再到愛倫坡倒是一脈相承。

[美]愛倫坡《愛倫坡短篇小說集》

霍桑的迷弟,我的男神,偵探小說的鼻祖,恐怖氛圍渲染一流大師,「日本偵探小說之父」江戶川亂步的筆名由來*——愛倫坡是也。在他之後搞懸疑恐怖偵探推理這一派創作的,包括作家、編劇、導演有一個算一個,幾乎沒有不受他影響的,而且大部分的設定也都是他玩剩下的。我記得高中時可以聲情並茂地全文背誦《紅死魔的面具》(主要是被《超脫》裡的終幕獨白給帶壞了)。愛倫坡的短篇小說集就像萬花筒,每一篇都獨一無二風格迥異,所以沒有最推薦的,每一篇都值得看。

*江戶川亂步:原名平井太郎,筆名江戶川亂步取自「埃德加愛倫坡」的日語諧音。

[美]特德姜《你一生的故事》《呼吸》

目前還活著的科幻小說家裡我最喜歡的一位。他最擅長將各種不同的學科融入到科幻創作的腦洞裡,是我所知的題材涉獵範圍最廣泛的一位科幻作家。這種多學科探索、發散式思維的作家太對我胃口了。

譬如他在《你一生的故事》裡描繪語言結構和非線性時間的連結;在《除以零》中討論數學的終極問題;在《地獄是上帝不在的地方》討論宗教學的悖論;在《焦慮是自由引起的眩暈》中討論多重宇宙中自由意志的存毀;在《軟體的生命周期》中討論虛擬寵物飼育、人工智慧的合法權利等等。

[美]雷布拉德伯里《火星編年史》、《雷布拉德伯里短篇自選集:四卷》、《圖案人》

我最喜歡的科幻小說家。科幻作家裡語言最優美,最富有詩意的一位,文筆絲毫不遜色於嚴肅文學領域的大師。當年一篇短短的《濃霧號角》瞬間收服了我的心,那讀罷後的悲戚和柔美至今仍記憶尤深。布拉德伯里的短篇比較分散,有的未集結成冊。

除了以上推薦的短篇集之外,我還有四篇特別想推薦的短篇小說:《大草原》、《霜與火》、《鐘擺》、《終結歷史之人》。尤其是《霜與火》是他最瑰麗的巔峰之作。

英國

[愛爾蘭]喬伊斯《都柏林人》

喬伊斯的長篇和短篇風格不太一樣。初讀《都柏林人》時幾乎無法和那個寫出《尤利西斯》的喬伊斯聯繫到一起。後來再細讀,才在例如《死者》中主人公大段大段虛實結合的臆想、夢境和幻覺中窺到一絲意識流的影子。和《尤利西斯》相似的是,《都柏林人》也是取材自中下層平民的日常生活片段,一共收錄了十五個小故事。

《都柏林人》最吸引我的是它的文風:清冷、雋永、像蒙著一層灰藍色的噪點、像《霧中風景》中超現實的長鏡頭、也像莫迪亞克《暗店街》的深谷別墅外終日不歇的大雪。我最喜歡的幾篇分別是:《死者》、《伊芙琳》、《母親》、《何其相似》、《痛苦的事件》。

[英]毛姆《毛姆短篇小說精選集》

我要對毛姆進行一段「毛姆式」表白:

「我知道你尖酸、刻薄、鄙視女人,但是我愛你;我知道你的文筆和格局既世俗又單調,但是我愛你。我知道你是二流作家,但是我愛你。我願意永遠做你最忠實的二流讀者。」

毛姆的作品我幾乎全看過了。他被定格在二流作家我心服口服,他和一流作家的差距就是精英和天才的差距。也許他太過聰明而又精於鑽研,這導致他的作品缺少金字塔頂尖那一小撥所具備的那一點「天然雕飾」的靈氣。他又過於圓滑,總是在追問到最艱難之處驟然一個回身,巧妙地岔開話題。他沒有陀氏死磕到底、絕不走捷徑的勇氣,所以在宏大命題上常顯得虎頭蛇尾。但他的狡黠、敏銳和毒舌又處處給我驚喜,在世俗中遊刃有餘的灑脫頂是可愛。

[英] D. H.勞倫斯《勞倫斯短篇小說選》

我對《查泰萊夫人的情人》愛得深沉。我一向欣賞能把性愛寫得美輪美奐的作家,因為能把性寫好非常難,介於嚴肅文學和色情文學之間的尺度很難把握,進一點則「少婦白潔」,退一點則「生命的大和諧」。所以每次在文學作品裡看到令人捉急的性愛描寫(渡邊淳一、大江健三郎出來挨打),我都想讓他們回去把《查泰萊》抄十遍。

勞倫斯以詞藻優美聞名,極擅長細膩精緻的心理描寫,有自己固執的審美趣味,喜歡以豐盛的肉慾凸顯對純愛的渴望。短篇里我更喜歡他中後期的實驗體小說,比如《逃跑的公雞》、《你摸過我》、《太陽》、《木馬賭徒》。

拉丁美洲

[阿根廷]博爾赫斯《沙之書》

這本書一直存在於我的「臨終關懷」書單里,畢竟還有什麼比永恆的神秘更能慰藉一個將死之人的心呢?

我每次翻開《沙之書》都有種不是在閱讀而是在學魔法的錯覺。至於讀博爾赫斯的詩就基本上等於在念魔咒了。我嚴重懷疑博爾赫斯是人類習得古魔法一族的最後一位傳人,將其族殘本隱藏在小說和詩歌里偷偷流傳後世。

更具體一點,我曾經說過納博科夫是語言的魔術師,他的神秘是有跡可循的;而作為魔法師的博爾赫斯,他的神秘無法歸入上述作家們「奇、詭、恐、怪」中的任何一類,既非人間、亦非鬼神、而是一種「跨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異質。

很多讀者將博爾赫斯當做「隱喻狂人」,以各種解讀他的文本謎題為樂,我也喜歡。但我還是覺得隱喻只是他的障眼法,傳習魔法才是他的真意,只可惜我的修為還不夠。

[墨西哥]胡安魯爾福《胡安魯爾福全集》

拉美的這些作家怎麼能這麼可愛!有時候真是忍不住邊讀邊像兔子跺腳一樣噼噼啪啪地拍桌子。這本《胡安魯爾福全集》似乎已經絕版了,但好在譯林出版社的《燃燒的原野》加印了,同社的《佩德羅巴拉莫》也可以在市面上買到。胡安魯爾福是低產作家,一生只出了三部作品:一個短篇集《燃燒的原野》、兩個中篇《佩德羅巴拉莫》和《金雞》。

馬爾克斯的短篇也很好,但胡安的短篇更好,雖然他的題材都是來自墨西哥農村的生活和墨西哥革命。本來也想放一本馬爾克斯的短篇集,但有了胡安似乎也夠了。

[阿根廷]科塔薩爾《南方高速》

青春期時喜歡過科塔薩爾神神叨叨、顛三倒四的風格,像個戴著玩具指套沉浸在自己編織的幻想世界裡的孩子,嘰嘰咕咕講著一些外人聽不懂的話,比如《克羅諾皮奧和法瑪的故事》。喜歡他風格的人說他是怪才,不喜歡的說他是亂七八糟的垃圾貨。但不得不說,科塔薩爾曾經帶給我許多的快樂和想像力的靈感。

有一點不變的是,科塔薩爾始終是迷人的。

日本

[日]淺田次郎《鐵道員》

這本書收錄了淺田次郎的八個中短篇小說,其中一篇《鐵道員》就是後來被改編成電影,由高倉健廣末涼子主演,坂本龍一配樂,坂本龍一的女兒坂本美雨獻唱主題曲。淺田次郎的小說風格用他自己在初版腰封上的一句話來形容就是:

發生在你身上的溫柔的奇蹟。

在日漫里泡大的我真的很難拒絕日式的溫柔。他的《鐵道員》、《情書》、《伽羅》、《來自獵戶座的邀請信》都數度令我落淚。我一度覺得《鐵道員》比《雪國》更好更動人,川端康成的日式物哀之美過於精雕細琢了,而淺田次郎更放鬆、更舒展,更有一種人散曲未終的回甘之味。

[日]梶井基次郎《檸檬

一位正宗的日式天才。十八歲一篇《檸檬》橫空出世冠蓋滿京華,而後染病不起斯人獨憔悴,於三十一歲與世長辭。世人常將其與太宰治並提,我個人覺得太宰治的風格更本土化,而梶井基次郎雖然筆下也儘是日和風物,風格和結構卻受西方意識流的影響,作品裡隱約有喬伊斯和普魯斯特的影子。

只是每次讀這類日系小說總有種不盡興、不盡意的遺憾感。也許是翻譯的問題,總覺得傳達出的情緒總差那麼一點點似的,總覺得原文的描寫應該更精妙。本來日本文學就以「微妙」見長,這種遺憾只有去看原文才能解決了。

[日]樋口一葉《樋口一葉選集》

我覺得她很像是日本的汪曾祺。她的名篇《青梅竹馬》會讓我想起《大淖記事》——那種返璞歸真的清明、柔和、包容、被自然或母親包裹在懷中著的質感。

樋口一葉一生貧寒,只活了短短的二十四年,卻留下了數十部中短篇小說、諸多散文、近4000首詩歌、和四十卷日記。可想而知她對寫作的熱愛程度,像寫《天使望故鄉》的托馬斯沃爾夫一樣筆耕不輟,直到生命盡頭。

[日]木下順二《木下順二戲劇集》

我是去年借了解能劇的契機開始看木下順二,因為他的創作風格承襲自日本的古典美文化,取材自原汁原味的民間故事。他的《夕鶴》、《賽金剛盛衰記》、《子午線祭》都是我很喜歡的戲劇,尤其是《夕鶴》具有日本傳統戲劇藝術的幽玄淒絕之美,在七十年代末曾由日本作曲家團伊玖磨做領隊的劇團在京津滬地區巡演。對日本傳統戲劇文化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試試他。

[日]三島由紀夫《上鎖的房子》

一部《金閣寺》奠定了三島由紀夫在我心目中日語文壇No.1的地位。《上鎖的房子》這部短篇集同樣從各個角度展現了三島由紀夫獨一無二的美學理念。三島於我而言仍是一個複雜而朦朧的謎團,就像至今為止,我依然無法說我讀懂了《金閣寺》。

我個人的一個奇妙體驗是:讀三島最好一對一對讀,奇效加倍。比如長篇的《金閣寺》和《潮騷》是一對;短篇里的《死島》和《彩繪玻璃》是一對、《美神》和《山魂》、《蘭陵王》和《訃告》等。

[日]芥川龍之介《芥川龍之介中短篇小說集》

在芥川和松本清張中猶豫了一下,還是選了芥川上榜,畢竟在文學性上略勝一籌。芥川龍之介的文風屬於成功的混血兒——雜取各家各派,但最終立住了自己的風格。譬如他的志怪類小說,既有著西方基督教的警世意味,又有著日本神道教「萬物皆有靈」的自然氣息。他還有另一個顯著的長處就是比喻高手:另闢蹊徑又渾然貼切。

除了他最負盛名的《羅生門》和《竹林中》,還有幾篇我覺得可以代表他文學成就的短篇小說:《蜘蛛之絲》、《野呂松木偶》、《秋山圖》、《胤子的煩心事》、《大導寺信輔的半生》。

中國

[中]蒲松齡《聊齋志異》

中國的志怪類短篇小說最早可以推到東晉干寶的搜神記(據考成書大概在公元345年左右)。即便是後期文法較為成熟的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也比西方的E.T.A.霍夫曼早了一個多世紀。

王安憶曾說過一段評價於我心有戚戚:中國的語言其實是適合短篇小說的,簡潔而多義,扼要而模糊,中國人傳統中又有一種精緻輕盈的品味。《聊齋志異》的短篇就有著這種「精緻輕盈」之美感,精緻在遣詞營句,輕盈在表情達意。《王六郎》中一人一鬼因緣際會,漸生相知相愛之分,在別離之際亦無過度的悲傷,而是「歘有羊角風起,隨行十餘里」——幻化成風送別心愛之人。這種「但行己事莫問前程」的知己和「願逐月華流照君」的輕盈別離是只存在於中國傳統文化語境之下。

[中]沈復《浮生六記》

《我想和你虛度時光》的古代版。清麗素雅、至情至性。兩個同有奇情妙想的人結為愛侶,確切可以達到這樣的境界:看人間已是癲,又何苦上青天,不如溫柔同眠。

[中]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中國最全最詳細的獵奇向、略變態向志怪小說。獵奇愛好者不容錯過,偶爾被古人震碎一下腦神經還是挺有意思的。題材覆蓋面遠超《聊齋志異》,作者收集了大量的鄉野怪譚、奇情軼事、神鬼妖怪、五行八卦應有盡有。

[中]魯迅《魯迅小說全集》

收錄了《吶喊》14篇,《彷徨》11篇,《故事新編》8篇,基本涵蓋了魯迅的中短篇小說。

[中]汪曾祺《受戒》

我心目中近現代華語文壇上文筆最好的作家。無論是語言風格、故事結構、抒情方式、水墨留白的意境都承襲自正宗的本土的漢語傳統文化。汪老態珍貴了,應該說珍貴得快要絕跡了,可能早就絕跡了。

汪曾祺最厲害的一點,我覺得是他能從最世俗的煙火氣中釀出仙氣。《大淖記事》、《受戒》自不必多說;《八千歲》、《薛大娘》、《王四海的黃昏》是典型的大俗大雅,尤其是《薛大娘》,汪曾祺對女性的愛真是深入骨髓,女性主義的理念極其超前。而《曇花、鶴和鬼火》就像是蒲松齡的復活,拍成動畫短片必是不輸給宮崎駿的奇幻短夢。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哲學與藝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320/2032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