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四環青年:采耳店老闆被罰22萬,小微店主的命運縮影

作者:

如今宜賓市翠屏區衛生健康局向區人民法院撤回了強制執行的申請,在公眾看來,這相當於承認此前開出的巨額罰單不合理。

「采耳店被認定無證診療,收入2000罰22萬」一事,持續引發關注。

據澎湃新聞報導,3月31日,宜賓市翠屏區衛生健康局通報稱,已向法院撤回強制執行申請,並啟動內部複查,將根據複查情況作出妥善處理。

2023年3月,四川宜賓這家耳部護理店被當地衛健局認定「擅自開展診療活動」,被罰11.2萬元,又因未繳納這筆罰款被追收11萬滯納金,進而被衛健局告上法庭強制執行。

2024年3月22日,申請強制執行案開庭審理。在輿論施壓之下,這個困擾當事人一年多的案子終於迎來一個轉折點。

這家采耳店的主人叫李家英,是宜賓一位40多歲的單親媽媽,之前一直以賣菜為生。

2022年她通過加盟商培訓後,開了這家采耳店,籌備了近一年之後,2023年3月9日新店開業,沒想到僅僅過了13天,店裡就來了執法人員,以非法行醫為名開出了巨額罰單。

收入不過2000元,卻被罰22萬,是否存在「小錯重罰」的執法瑕疵?當地執法部門一直被輿論窮追猛打。

如今宜賓市翠屏區衛生健康局向區人民法院撤回了強制執行的申請,在公眾看來,這相當於承認此前開出的巨額罰單不合理。

當初罰款罰得那叫一個理所當然,甚至追加了一倍的滯納金;如今說撤銷強制執行就撤銷,不需要給個理由嗎?

李家英當然也有錯,她的采耳店向周圍老人宣稱「不打針、不手術、摘下助聽器」,很明顯涉嫌虛假宣傳。

市面上這種誇大療效,故意混淆保健品與醫療藥品區別的店面很多,對這種店面施以懲戒,也是在保護消費者的權益。

然而,當地處罰的理由不是虛假宣傳,而是「該店正在使用『小可視』內窺鏡儀器對一顧客進行檢查,並制定治療方案」。這算不算非法行醫,采耳店是不是不能用內窺鏡,網友看法不一。

退一步講,就算構成非法行醫,《行政處罰法》的基本原則之一就是「過罰相當」,通俗來說就是有多大錯,承擔多大的責任。

李家英的店開業不過十幾天,收入不過2000元,不管是主觀惡性還是社會危害程度都比較小,按照「首違不罰」的原則,怎麼看22萬的罰款都不合理。

當地行政部門雖然看起來「有錯就改」,輿論卻難言輕鬆。很多人懷疑,執法部門這麼積極地罰款,是不是在借罰款創收?

過去,一些地方執法機關「小過重罰」、侵害當事人利益的事件屢屢發生。

2020年,財政部發布《罰沒財物管理辦法》,裡面明文規定,罰沒收入全額上繳國庫,納入一般公共預算管理。

但現實中,很多地方仍會將罰沒所得返還給執法機關作為辦案經費。一些地方的行政機關還會把執法人員的績效與罰款收入掛鈎。執法人員罰得越多,自己到手的福利就越多。

《中國新聞周刊》曾在報導里提到,有律師遇到過執法人員擔心罰款數額低了會被問責的現象。一些地方財政與執法機關甚至還存在「罰款分成」的情況,因而為了逐利而頂格處罰的現象一再出現。

尤其這兩年,受疫情等因素影響,不少地方財政收入下降,罰沒收入卻呈現逆勢增長態勢。

比如,南方周末報導,湖南湘潭因為千億地方債,從2018年就陷入債務危機,當地想各種辦法化債。

其中,2022年初,湘潭全市罰沒收入預算為4.8億元,但最終決算數達到了10.1億元,增加了110%。

地方罰沒收入的逆勢增長,一度引起國務院有關部門的高度關注。2023年,國務院取消調整33個罰款事項。

鑑於這種種背景,人們有理由擔心,宜賓這張與常識存在明顯偏差的巨額罰單,背後的動機不僅僅是維護市場環境。

人們也關心,若因為遭遇過度處罰,店家關門閉店,這損失要不要賠,相關人員會不會被追責?

在通報里,翠屏區衛生健康局提到要對該案啟動內部複查,希望「內部複查」能動真格,吸取教訓,保護小微企業的利益。

不管李家英的行為違不違法,她都是眾多小微店主的一個縮影。東拼西湊借了10多萬,耗費一年多的時間,招了3個員工,才把店開起來。

然而不到半個月就關了門。接到天價罰單後,她迅速註銷了店鋪,現在只能到處打零工。

我們忍不住想像,如果當地執法部門在執法時不是光想著重罰,而是給她警示教育,讓其及時改正錯誤,李家英和她的3個員工以及這家采耳店會是什麼光景?

至少李家英不需要到處漂泊打零工,當地也多了一個小門店。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四環青年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403/2038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