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論治國之道 明成祖撰《聖學心法》

作者:

明內府朱絲欄寫本《聖學心法》,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公有領域)

唐太宗時,尊崇道家,扶持佛家,崇尚儒學,善用人才,造就大唐盛世,成千古一帝。唐太宗還寫就《帝范》,用來教誡太子李治,以為其日後治世之圭臬。

六百多年後另一位雄主、明成祖朱棣同樣對儒、道、佛推崇有加,弘揚中華文化,成就永樂盛世。他也親自撰寫《聖學心法》,用以教導皇太子治國理政。

撰成《聖學心法》

1409年的一天,成祖在與翰林學士胡廣等大臣議事之時,拿出自己撰寫的《聖學心法》4卷,並說古代治理天下都有其道。漢唐宋雖有聖賢明訓,但學說眾多,不能馬上得其要領。皇太子是天下的根本,正是需要廣泛學習的時候。朕希望使他知道治理天下之道,這樣可以保證將來的太平之世。秦漢之後,人們大多以韓非子的法家思想教育太子,那不是正道。「朕間因閒暇,采聖賢之言,若『執中建極』之類,切於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者,今已成書。卿者視觀之,有未善更為朕言。」

胡廣等大臣看完後,說道:「帝王道德之要,備載此書,宜與典謨訓誥並傳萬世,請刊印以賜。」得到大臣們的肯定後,成祖遂名《聖學心法》,命司禮監刊印。成祖還在序言中表示,自己撰寫此書正是受到唐太宗《帝范》的影響。

帝王為治之要

《聖學心法》是一部綜述的帝王學專著,其編排形式與《帝范》不同。

《帝范》分為12篇:君體、建親、求賢、審官、納諫、去讒、誡盈、崇儉、賞罰、務農、閱武、崇文,每篇都有唐太宗李世民的簡短析論。

《聖學心法》則分為序言、君道、臣道、父道、子道4部分,其中「君道」再分26子目、「臣道」再分5子目。

在序言中,明成祖闡述三個方面,一是為君者首當勤於學,二是為君者要靜心寡慾,三是為君者要依據儒家基本原理治國。

「君道」中包括統言君道、學問、敬天、法天、祀神、法祖、謹好惡、勤勉、戒謹德化、正內治、睦視、仁政、育材、用人、納諫、辨邪正、修禮樂、正名分、禮臣下、明賞罰、慎刑、理財、節儉、取夷狄和征伐。儒學「內聖外王」的傳統觀念貫穿其中。

成祖認為自己當上皇帝是天命,因此他說:「人君一動一靜,無非天也。心在則天在矣。」但他同時也認為,天命也不是一定的,只有按照天道行事,才能得到上天的庇護。人主行事如不合於天道,人心便會出現違逆甚至反抗,此時天命就將離人主而去。

成祖還認為,皇帝的品德可以決定國家的命運。人是不可能騙過天的,無論你做什麼事,上天都會知道,也會做出相應的反應。為帝者如果知曉這一點就會約束自己,按天意行事。

成祖指出,帝王要想民之所想。人民喜歡什麼,君王自己也就喜歡什麼。如果偏偏喜歡人民不喜歡的,那就是違背天理。

此外,帝王要選用賢能之人,重視禮儀等,而這都在《聖學心法》中的「君道」篇有著詳細的闡述。

後來,明成祖敕諭皇太子監國之時,將這部親編的《聖學心法》鄭重地賜給皇太子,囑其銘記古聖先賢治國格言。顯然,成祖是通過《聖學心法》把聖人之道傳達給繼位君主,而隨後即位的明仁宗、明宣宗都沒有辜負明成祖的期望,使明朝在其統治期間持續了成祖時期的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經濟繼續得到發展,並出現「仁宣之治」的盛世局面。

2019-10-12

責任編輯: 東方白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408/2041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