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出現這「4黑」 不是大病就是癌

雖說顏色本身沒有好壞優劣之分,但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黑色往往與不好的事情掛鈎。

代表著不幸跟厄運,繪畫、影視劇和文學作品中,也常用黑色來渲染死亡、恐怖的氛圍。

那麼,當這種「黑」出現在了我們身體上,背後又有哪些象徵和寓意呢?

嘴唇發黑

嘴唇的顏色主要與人的皮膚薄厚、血管數量等有關,有的人唇色深、有的人唇色淺,這是很正常的。

但總的來說,健康人群的唇色多為淡紅色。

如果你的嘴唇整體色澤暗沉發黑,且長期如此,需警惕以下3種疾病:

01

消化系統疾病

消化系統長時間處於異常狀態,代謝廢物無法正常排出,體內毒素慢慢積累,可能會隨著血液循環到達嘴唇。

比如消化系統功能不全或者長時間便秘,通常還會伴隨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

小腸息肉患者中,還有相當一部分人會出現下嘴唇黑斑,如果嘴唇上出現了紫黑色或純黑色斑點,很可能是小腸息肉的信號。

02

心血管疾病

心臟供血不足或者血液循環不良/受阻時,由於身體缺氧,嘴唇周圍的血氧飽和度比較低,也可能出現嘴唇發黑的情況,比如血管瘤以及心臟病、心肌炎等疾病。

03

肝臟疾病

肝肝是人體的代謝中心以及最大的解毒器官,一旦肝功能受到損害,體內激素水平紊亂加上代謝異常,黑色素就會在體內堆積,從而導致唇色變深。

尤其是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同時還可能伴隨面容暗沉、發黑,及眼周、口唇黑色素沉著等典型的「肝病面容」。

脖子黢黑

有些人脖子的背面、兩側總是黑黑的,怎麼洗都不乾淨,你以為是曬黑了,其實可能是病了!

這種病叫作黑棘皮病,是色素沉著導致的一種皮膚病,顏色可以從淺棕色到黑色,皮膚往往會呈現以下特徵:

① 橘皮樣改變,或天鵝絨樣增厚;

② 質地較柔軟,多呈對稱性;

③ 摸起來有顆粒感、較粗糙;

④ 皮膚或有乳頭狀贅生物。

黑棘皮病就其本身來說是良性的,除了影響美觀之外並沒有別的害處。需要注意的是,它的出現往往意味著你身體的內分泌和代謝有了異常。

01

糖尿病

在糖尿病前期,雖沒達到糖尿病的診斷標準,但空腹血糖已經比正常血糖要來得高。

胰島素抵抗導致胰島素無法與受體正常結合,過多的胰島素會在外周組織(骨骼肌、脂肪、肝臟)與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受體相互作用,刺激皮膚角質細胞和纖維母細胞增殖。

如果不及時干預,患糖尿病的風險非常高,出現黑色棘皮症的可能性也較大。

02

多囊卵巢症候群

多囊卵巢症候群雖然主要表現為月經異常、高雄激素血症,但由於其本質上是一系列代謝問題的症候群,也會有相當一部分人存在肥胖和胰島素抵抗。

臨床觀察發現,高達1/3的多囊卵巢症候群患者合併黑棘皮病。

03

內臟腫瘤

如果出現黑褶子的範圍較廣,並伴有強烈的痛癢感,要警惕惡性黑色棘皮病。

惡性黑棘皮病常由內臟腫瘤引發,大概有50%的機率會出現胃癌,其次是膽管癌、胰腺癌、直腸癌、卵巢癌等,中老年人、瘦人是重點關注對象。

指(趾)甲黑線

當甲內色素細胞增多並聚集成巢時,就形成了甲母痣,也就是長在指(趾)甲里的痣。

和長在身體其他部位的色素痣是一個道理,甲母痣也有一定機率惡變成黑色素瘤,最常見於拇指、食指和第一足趾。

良性甲母痣,寬度通常不超過3毫米,邊緣規則整齊、色素均勻,且增寬得很緩慢,到一定程度就不再繼續增寬了。

如果出現以下情況,千萬要提高警惕:

①短時間內指(趾)甲突然黑線寬度超過3毫米;

②在同一個指(趾)甲上出現多個不連續的條帶,顏色有深有淺;

③指(趾)甲根部和/或遠端甲床的皮膚變黑。

當然,指(趾)甲黑線也不一定都是甲母痣引起的,還可能是一種炎症表現。

指甲下的色素細胞一般是處於休眠狀態的,不產生色素,但有了炎症之後色素細胞就會被激活,使得指甲上出現灰色、深灰色的「線」,洗衣服、洗碗多了都可能會中招。

我們可以通過顏色和數量來區分:甲母痣顏色比較深,而炎症引起的「線」顏色較淺;如果多個指(趾)甲上同時出現黑線,是甲母痣的可能性會比較低。

黑色便便

健康大便顏色呈黃色或黃褐色,這是因為膽汁進入腸道,其中的膽紅素將大便染了色。

進食動物內臟、血製品以及口服鐵劑等都可使得大便發黑,但這些情況一般是暫時的,停用相關食物、藥物後,就會變正常。

排除食物和藥物等因素,大便仍持續或間斷髮黑,通常意味著上消化道出血,包括食管、胃和十二指腸。

血液在腸道內停留時間過長,血液內的紅血球會被破壞,導致血紅蛋白與硫化物結合,生成黑色的亞硫化鐵,從而使便便顏色變黑。

胃癌:黑便+持續胃疼+嘔血

常出現較為明顯的上消化道症狀,上腹部疼痛不適、進食後早飽。隨著病情發展,腹部疼痛會明顯加劇,體重減輕、身體乏力,甚至出現黑便、嘔血等情況。

結直腸癌:黑便+持續排便困難

早期表現為消化不良、腹脹等,與胃癌類似。中後期往往伴隨排便習慣改變,比如拉不出來、便前腹痛、出現黑便或黏液便等。(健康全說)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北青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519/2056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