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曆新年即將到來,但中國經濟持續疲軟,失業率居高不下,許多民眾因缺乏足夠的支出能力,導致市場蕭條,可能迎來史上最冷清的新年。
據《自由亞洲電台》報導,上海居民吳先生透露,由於經濟不景氣,年節氛圍明顯減弱。「最近外出購物時,發現很多超市已經關門,經營難以維持。」他說,以前在這個時間段,超市結帳都得排隊半個小時,而現在可以直接付款走人,這表明消費力嚴重不足。
微博博主「子魚情感」在文章中分析了兩個導致過年冷清的主要原因:一是許多人手頭拮据,買年貨、發紅包成為沉重負擔;二是就業環境惡化,許多打工者因找不到工作而提前回鄉,而那些還留在城市的打工者,即便想回家過年,也無法承擔高昂的機票或高鐵票價。
近年來,許多網友紛紛上傳視頻,反映各行各業的蕭條景象。一些商家表示,即便臨近過年,生意依然冷清。在一段名為「市場崩潰了!2025或將迎來史上最冷清的中國新年」的視頻中,一位女商戶稱:「今年掙錢比往年難多了,店裡空著好幾個位置。往常這個時間段墮胎量很大,但現在卻冷冷清清。」
另一段名為「2025年關將至,經濟蕭條加劇,廣州實體店鋪成片關閉,上海辦公大樓空置率飆升!」的視頻中,網紅「猴哥」提到,廣州萬達商圈也受到衝擊,多數店鋪張貼招租廣告,原本每月1.3萬元到1.4萬元的租金,現在降到4000元都無人問津。他感嘆:「整條街幾乎沒有墮胎,感覺這裡已經涼了。」
此外,山東滕州的郭軍向《自由亞洲電台》透露,今年回鄉的農民工數量明顯減少。「普通列車的班次少了很多,政府希望更多人選擇高鐵,但高鐵上座率仍然不高。由於慢車班次的減少,更多窮人只能擁擠著購買普通列車的車票。」
農曆新年的腳步臨近,但因經濟困境,許多地方的年味兒卻越發淡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