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門店大範圍關停 哈根達斯為什麼賣不動了?

過去一年,哈根達斯中國門店接連關閉。(網絡圖合成)

「愛她,就帶她去哈根達斯」的廣告詞一度風靡全國。過去20年,哈根達斯在中國迅速擴張,2017年,哈根達斯在中國市場的業務能夠占據全球銷售額的一半。到了2025年,哈根達斯將要出售中國門店的傳聞甚囂塵上。

1996年,哈根達斯以單球售價高達25元的高端價格進入中國,在上海南京路開設首家專賣店後,憑藉甄選進口原料、精緻門店裝修和情感營銷,哈根達斯迅速鎖定外企白領和情侶群體,二十年間在中國市場加速擴張。最輝煌時,哈根達斯中國市場400多家,而在全球總共有六七百家。

2017年,哈根達斯中國以一己之力,撐起母公司通用磨坊冰淇淋業務的一半收入。但2018年之後,其高端冰淇淋營收不斷下降。

迫於成本壓力,2024年,哈根達斯先後結束營業北京、南昌、南京一些門店。與巔峰時期400多家相比,哈根達斯門店數量降至263家門店。

2025財年三季度,通用磨坊的淨銷售額同比下滑5%,哈根達斯CEO Jeff Harmening公開表示,哈根達斯在華店鋪的客流量,出現了兩位數百分比的下滑。

相比財報數據的下滑,消費者的感知要更加直觀。社交平台上,不少網友發文稱,所在地區的哈根達斯門店不斷減少,有的城市甚至已經沒有了哈根達斯門店。

彭博社早前報導,General Mills正考慮出售其在中國的哈根達斯冰淇淋門店,可能尋求數億美元的出售所得。消息人士透露,若出售計劃推進,相關流程可能於今年啟動。通用磨坊中國近期對外回應稱:「對此謠傳不予置評。」

昔日的「冰淇淋天花板」到底怎麼了?

大紀元評論文章分析認為,哈根達斯的衰落並非單一因素,而是信息差消失、競爭加劇、高營運成本、消費降級以及疫情衝擊等多重危機交織的結果。

其中,經濟持續低迷,財產縮水等因素導致消費降級作為核心驅動力,將哈根達斯的高端模式推向了市場邊緣。

經濟壓力下,消費者不得不轉向性價比更高的替代品,蜜雪冰城冰淇淋2~10元,年銷100億支;傳統品牌如雪蓮、光明冰磚(1元左右)憑藉懷舊情懷復甦。哈根達斯58.4元的客單價與77.4%消費者傾向10元以下冰淇淋的趨勢嚴重脫節。

此外,社交平台上「比窮」文化盛行,年輕白領分享低成本生活方式,如搶12元盒飯、用15元做三菜一湯、重複使用麵條料包等,這反應了經濟下行中消費者對性價比的極致追求。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和信息差被打破,原本建立在「高端進口」標籤上的品牌溢價逐漸破產。中國消費者發現哈根達斯在歐美國家價格親民、隨處可見,遠非國內的「輕奢」形象,對品牌產生信任危機。

另外,國內市場份額被擠壓。國產品牌如「野人先生」「羅曼林」「波比艾斯」迅速崛起,傳統巨頭伊利、蒙牛也持續疊代,中高端零售冰淇淋產品層出不窮。與此同時,新茶飲品牌如喜茶、奈雪、庫迪等跨界搶占冷飲市場份額,分流消費者。

面對消費降級的衝擊,哈根達斯近年來不斷推出各類打折促銷活動試圖挽回市場,但效果有限。分析稱,哈根達斯的衰落並非孤例,鍾薛高、茅台冰淇淋和聯合利華(夢龍)等高端冰淇淋品牌同樣面臨困境,這些品牌的共同問題在於其高溢價模式與消費降級趨勢背道而馳。

2025年鍾薛高破產清算,拖欠供應商超2億元,創始人林盛直播賣紅薯「還債」。2025年初聯合利華宣布剝離冰淇淋業務,稱消費者轉向低價產品,高端品牌夢龍市場萎縮。而曾經66元一支的飛天茅台酒心冰淇淋跌至9.9元,從高價網紅到大拍賣,門店關閉,銷量暴跌。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新唐人電視台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5/0802/2256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