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於趙紫陽先生有所了解,是從他1987年年初擔任總書記,也就是反自由化運動期間才開始的。在一批知識分子黨員被開除出黨之後不久,趙紫陽就委託主管意識形態的芮杏文找首都一批知識分子談話。假如意在做些撫慰和表態,開個會就夠了。可是這回是每次只找一個到兩個人談話,可見是真要聽取意見和探討些實質性的問題了。這種事1949年以後還沒發生過,所以我印象很深。接著,趙紫陽在五月十三日講了一次話,就把聲勢浩大、令人難以樂觀的反自由化運動實際上給結束了。
接著,就是他著手擴大新聞自由了。人們未必記得,正是在八十年代三次反自由化運動之後,中國大陸的新聞自由達到一個新高峰。《人民日報》1988年兩會期間關於三峽問題的連續報導,明顯地是為反對三峽工程的社會力量助威。蘇曉康的那篇把長期以來的禁區─公檢法的腐敗赤裸裸揭露出來的報導文學《自由備忘錄》,在1987年以前是不可能發表的。《河殤》的問世引起王震震怒,下令電視台停播,而趙紫陽出面制止,使王震第一次大丟棄臉,也使文化界的精神為之一振!在1987年以前,像何家棟和高瑜那樣把一個《經濟學周報》在幾個月內改造成另一家《世界經濟導報》那樣的事,恐怕也難以想像。
但是趙紫陽更加重要的政績,我以為還是對中華全國總工會的改造。可惜1988年年底我已經出來,對於那次全總代表大會了解不多。但是明確規定工會就是保看護人利益的,以後工人罷工,工會只許站到工人一邊,而絕不准和黨委、廠長站到一起。這就從根本上恢復了工會的本質,將會把工人階級有名無實的領導階級地位真正變為現實。趙紫陽還改變了保守派讓前江西省委書記萬紹芬擔任工會主席的主張,把剛剛因胡耀邦失勢而被貶的朱厚澤推到全總實際上的一把手的職位上。我們很多人當時認為朱厚澤將會是未來中國的戈爾巴切夫。
我原以為趙紫陽是只抓經濟改革而不關心政治改革的。事實改變了我的看法。應該說,他在1987-1989年不到兩年半時間裡在政治改革方面取得的成就,絕不比胡耀邦更少。正由於此,他就難逃胡耀邦的命運了。但是那也不是命定的。1989年天安門運動期間他的表現證明,他是有能力擊敗反動派的陰謀的。歷史證明,六四並不是無法避免的;天安門運動有可能成功,趙紫陽的存在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因素。可惜當年中國政治舞台上的主要角色未能和他配合,太令人失望了。還有一件事不應忘記:趙紫陽是中共領導人中因正確而失敗者中堅決不肯認錯的唯一的一位。猜想他曾對六四後中國形勢的發展和中共黨內同道寄予期望,不幸他又一次失望了。但願像趙紫陽那樣具有遠見卓識和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在中國不是最後的一個。
附:王丹《讀書時間》"趙紫陽傳(31):---鄧的政治改革是假,趙紫陽想以假亂真推動民主;---趙紫陽政治改革的框架宏大嚴謹,對未來中國仍有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