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的長假自駕游,被一場火災給毀了。
10月5日,一位遊客駕駛著他剛買不久的新能源汽車到福建寧德霞浦去旅遊,車子停在空曠場地上,在靜止狀態下突然起火。
據網友拍攝的視頻現實,現場濃煙滾滾,迅速波及旁邊車輛。
當天23時49分,霞浦縣消防救援大隊發布通報稱,「現場多輛小車被燒毀,無人員傷亡」,具體事故原因還在調查中。
流傳的視頻給人們帶來了強大視覺衝擊。新能源汽車電池安全性問題,再次引發人們的關注,有網友也開始渲染電池的安全焦慮。
電動車電池熱失控失火,確實是一個現實問題。
熱失控是指,電池短路導致正負極接觸,內部溫度不斷升高引發電池芯體起火。
據《法治日報》報導,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缺陷產品召回技術中心專家分享的數據顯示,從2018年1月至2024年11月,他們共收到企業報告的新能源汽車火災事故1730餘例。
另據《中國證券報》報導,2024年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汽車召回事件中,共232萬輛汽車因存「起火風險」被召回,其中38.07萬輛為新能源汽車,28.3萬輛涉及電池問題。


@邢台消防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一些企業甚至開始用上一些「邪修」方法。
一家叫「中國碰撞維修技術中心」的機構,正在研究一項電池彈射技術。當新能源汽車的電池出現起火、爆炸風險時,能夠直接將電池彈射出去。
這看似魔幻的操作以及寧德汽車自燃後網友的討論,都指向一個現實的公眾焦慮:新能源汽車電池起火的風險,是不是很大?到底有多大?
彈彈彈,不止彈射電池
2025年9月19日,「中國碰撞維修技術中心」現場演示了電池彈射術。
「3、2、1」,工作人員倒數計時結束,伴隨著嘭的一聲巨響,一塊巨大的電池模塊從紅色新能源汽車底部彈射而出。
實驗汽車周圍,懸掛著巨大的幕布廣告,上面印著「動力電池彈射技術演示交流會」「新能源汽車安全革命性突破」等字眼。
這項「革命性突破」引發全網吐槽,比如「死道友不死貧道」「解決不了電池起火風險就解決電池」。甚至有網友驚呼這簡直是「陸基魚雷」。
更現實的擔憂是,這顯然會引發新的安全問題。
比如,那麼一大塊電池組,直接彈射出去,很可能會砸到其他汽車,或者行人。
需要強調的是,這家機構並不是官方機構,而是屬於山東煙臺的一家公司。
9月22日,一位自稱「中國碰撞維修技術中心」工作人員的網友「大福星」在社交媒體發聲,解釋他們為何要測試電池彈射技術。
他還自我吐槽道,「本來是搞技術的,現在成了搞笑的。」
據他透露,最初他們是研發一種新能源汽車側插式換電的補能技術。這個技術過程中,工作人員發現,在特定的結構設計下,電池具備了主動脫離車身的可能性。
「於是我們就想了一個問題,在極端情況下,比如電池發生了熱失控,能不能通過彈出避免車輛整體更大範圍的損傷。」他解釋道,「於是就有了這次電池彈射的功能測試。」
他還進一步解釋道,電池彈射並非在所有環境下都會發生,技術系統會綜合判定當前環境安全(如無密集人群、非人車混行路段等)時,電池彈射機制才會被激活。
據本刊檢索,這家公司並不是第一個研發電池彈射技術的公司。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的專利申請信息中,有多起涉及電池彈射技術的專利申請。
比如,2023年,奇瑞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奇瑞」)就申請了一項涉及到電池彈射的專利技術,其中提到:
「本申請在目標電池出現安全風險時,通過及時彈出該目標電池,防止電池的燃燒或爆炸危及目標車輛以及車內人員的人身財產安全……」

@國家知識產權局
順便一提,除了電池彈射相關技術專利,奇瑞還曾申請過一項座椅彈射技術專利,當汽車發生碰撞時,能夠將乘坐人員彈射出去。

@每日經濟新聞
當然,申請了專利並不意味著具有現實可操作性。很多新能源汽車公司,都申請了一些腦洞大開實際應用可能性不高的專利。智己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曾申請過「車載植物養護裝置及方法」專利,魅族也曾公布過一項「一種汽車驅蚊方法、處理器及驅蚊系統」專利。
有分析稱,這些專利可以被視為車企的一種技術儲備。
「新能源車是一個全新的物種,它會催生出全新的生態,也會帶來全新的問題。」@大福星在另一條視頻里回應稱,電池彈射是一個應對新問題的方向,但這個技術還處在實驗室探索階段,離真正進入生活還有很遠的距離。
看起來很有道理,問題在於,國家對新能源汽車電池安全問題的解決方向已經很明確——在源頭解決,而非事後應對。
道理也簡單,新能源汽車越來越多,如果源頭控制不好,要滅的火會越來越多。

@邢台消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