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務部10月9日發布限制稀土出口通告,規定:"任何國家、任何企業,只要產品中含有中國稀土成分0.1%以上,無論原材料如何流轉,都必須向中國商務部提出申請;申請文件須使用中文撰寫,並且只能以 WPS軟體格式提交。"
這條"荒誕條款"瞬間引發全球震盪。歐美媒體說,這是"地球貿易史上最瘋狂的官僚噩夢"。
因為只要認真遵守,全球製造業立即陷入癱瘓。想像一下:一塊手機晶片中含有的稀土可能只有微量,但來自幾十家供應商、十幾個國家。如果照中國要求去追溯,每一家企業都要查清源頭、編寫報告、翻譯成中文、用WPS排版、列印蓋章、遞交申請。
一個中型電子公司為了出口一台產品,可能要填報幾百頁文件。
一家汽車製造商,為一輛車上數百個零件遞交的申請可能厚得像百科全書。
甚至連牙膏、顯示器、電動牙刷、風力發電機、醫療掃描器都要被波及。
世界貿易體系本身建立在供應鏈的協作與效率之上,而中國的這條"0.1%荒唐令",等於是要把整個地球的生產線拖進北京的官僚審批系統。
日本電子巨頭索尼公開抱怨:"這不是貿易管制,是地球級別的行政折磨。"
中國商務部的通告,本想刁難世界各國,讓世界屈服,結果卻讓世界看到了中國有多愚蠢多荒唐和瘋狂。
各國政府和企業看清了北京的意圖:這不是管理,而是勒索,是把稀土當作武器當炸彈搞恐怖襲擊。
美國、日本、歐盟立即召開緊急會議,指責中國"以資源為武器",並迅速採取反制措施。川普政府趁勢出手,美國財長召集三十多個國家,宣布聯合行動:對中國稀土產品及相關產業徵收500%懲罰性關稅。
原先在中美貿易戰上猶豫的歐洲、澳洲、日韓,這一次毫不遲疑地站在了美國一邊。
中國本想以稀土戰征服世界,結果卻幫了川普一把,把世界都推到了美國那邊。
中國過去十多年靠"世界工廠"的形象贏得市場:廉價、穩定、供應充足。
如今它自己親手摧毀了這一切。
當一個國家對世界說:"只要你用了我一點原料,我就要審查你",從此,沒有人再信任這個國家。
企業家們開始紛紛尋找替代來源。澳大利亞、加拿大、越南、巴西等國加速開採;美國得州的稀土分離廠提前投產;歐盟設立"關鍵資源應急儲備";日本投資印尼與格陵蘭。全球"去中國化"的決心被這份荒唐通告徹底點燃。
而中國稀土出口驟降八成,礦區停產,大批工人失業,地方財政崩盤。與此同時,500%高關稅讓中國出口的高科技原材料價格暴漲,訂單銳減。人民幣貶值、資本外逃、市場信心崩塌。
那些曾為"稀土戰"拍手叫好的民族主義評論員,這時才發現,所謂"戰略反擊",原來是自戕。
中國以為能用稀土控制世界,結果卻是世界隔離中國。
這把火,本想燒別人,結果卻是燒到了自己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