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人生不順,皆因這三個字!讀懂受益終身

道德經》有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人生諸多煩惱困頓,追根溯源,往往逃不過三個字。

看破這三個字,便是看破了人生大半的迷障;放下這三個字,便是放下了生命最沉重的枷鎖。

01

敗於爭

《莊子》有言:「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世間紛擾,多起於一個「爭」字。

爭名逐利看似進取,實則是在無形中消耗著自己的福報。

戰國名將白起便是明證。

他一生征戰,戰功赫赫,卻因好爭強鬥勝,在長平之戰後與范雎相爭,竟多次拒受王命。

最終君臣失和,被賜死於杜郵。

臨終前他幡然醒悟:「我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坑之,是足以死。」

白起之敗,其實並非敗於戰場,而是敗於一顆爭心。

與同僚爭權致禍,與君王爭勝招厭,與天道爭強惹災。

《菜根譚》說得好:「路徑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時,減三分讓人嘗。」

處處爭先,反失其先;時時好鬥,終招其禍。

放在現在,同樣如此。

職場中爭功諉過,家庭里爭強好勝,朋友間爭鋒比較,紛爭不斷,是非就不止。

學會退一步觀想,想像自己站在高處看人間紛爭。

就會像水一樣,隨方就圓,可容世界萬物,亦可讓自己欣喜。

02

止於滿

《尚書·大禹謨》云:「滿招損,謙受益。」

水滿則溢,月滿則虧,世間萬物皆遵循此理。

人若自滿,便是衰敗之始;唯有虛懷若谷,方能持續成長。

多少痛苦源於一個「滿」字:

苛求完美者終日焦慮,貪得無厭者疲於奔命,驕傲自滿者固步自封。

真正的智慧,在於懂得八分滿:

事不做盡:達到預期即收手,為未來留餘地;

話不說盡:言辭留白,給人也給自己空間;

心不自滿:時時清空既往成就,保持求知若渴;

守一分餘地,如明月留一縷清輝,人生自得從容與穩當。

03

苦於執

《金剛經》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世間諸多痛苦,並非源於外境,而是來自內心的執著。

執念如枷鎖,困住的是自己的腳步;固執如迷霧,遮蔽的是前行的道路。

有個寓意深刻的故事:

一位憂心國事的國王向禪師請教:「為何百姓不敬,大臣不忠,國運日衰?」

禪師注視著他華美的王座,輕聲道:「唯有不執著於君王的威儀,你才能真正擁有一個國家。否則,你擁有的不過是一把座椅。」

弘一法師說得好:「放棄是犧牲本來屬於你的,放下是放下那些從來就不是你的。」

人們常以為執著代表堅持,卻不知真正的智慧在於懂得放下。

執著於過去的遺憾,便錯過當下的美好;執著於現在的擁有,反而失去更多可能;執著於未來的期待,則忽略了腳下的路。

學會修習三種心境:

以旁觀之心覺察執念;以定期之功清理負累;以盡力之態隨緣而行。

有所舍,方有所得;懂放下,才得自在。

人生如行舟,知進退,懂收斂,方能在這紛繁世間遊刃有餘,抵達內心的安寧與豐盈。

《周易》有言:「日中則昃,月盈則食。」

天地萬物自有盛衰,而人生的諸多不順,其實也有規律可循。

爭,生對立,令人陷入無盡紛擾;

滿,生障礙,阻斷持續成長之路;

執,生困苦,使心靈背負沉重枷鎖。

若能不爭,便能以柔克剛,與世無爭反得自在;

若知不滿,便能常懷虛谷,在謙遜中日益精進;

若能放下,便能心境超然,於從容中見海闊天空。

從此:與人不爭,則一身輕鬆;心不自滿,則步步高升;事不執著,則前路寬廣。

這三字真言,蘊藏著化解人生困境的鑰匙。

願你能參透其中智慧,修得自己的從容與圓滿。

責任編輯: 趙麗  來源:儒風大家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5/1111/2303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