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團派作為一股政治力量活躍在中共政治舞台30多年,貫穿了整個改革開放時期,這一股政治力量現在已經完全不復存在。實際上重用年輕化知識化的官員從鄧小平時代就非常明顯,鄧小平對紅二代一直限制使用,因為紅二代的上一輩山頭林立恩怨俱深,在毛澤東時代紛紛受到迫害和打壓,再說紅二代從政會無視組織原則和約成俗之的規矩,紅二代自認為江山是上一輩打下來的,對團派和秘書幫很不以為然甚至很不滿,薄熙來在重慶時特別提到團中央占領黨中央很有針對性。
中共在長達幾十年的政治博弈中,有二股不可忽視的政治力量,除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團派,還有一股曾經非常微妙非常特殊的秘書幫,這二股政治勢力大多是草根出身,沒有所謂的紅色基因也沒有所謂紅色包袱,團派官員擁有年齡優勢,受到過黨組織的栽培或恩寵,相對而言對黨更忠誠,大多數相對廉潔,因為他們在乎後面的升遷之路,至於團派官員的能力也是有高有低,個人能力並不是中共考察選拔幹部的唯一指標,往往越是平庸的官員越容易在仕途上如魚得水,比如說紅二代薄熙來是外界公認的有能力敢幹事而且表現得很親民的官員,但江曾在選拔接班人時偏偏沒有考慮鋒芒畢露無法控制的薄熙來。
清洗團派是習時代獨有的現象,習在從政的過程中,目睹團派官員一個個春風得意,年紀輕輕就到了他當年望塵莫及的地步,比如1982年,40歲的胡錦濤就是甘肅團省委書記,十二屆中央候補委員,兩年之後胡錦濤就是正部級的團中央第一書記,1987年就是十三屆中央委員,1992年49歲的胡錦濤越過政治局委員直接成為最年輕的政治局常委。而習近平1983年只是河北正定縣委書記,1992年時還只是福州市委書記,而1992年李克強已經擔任正部級的團中央第一書記,也就是說,團派官員很早就步入升遷的快車道。
自中共成立以來,共青團就是中共培養動員年輕人鬧革命的大本營,早期中共領導人鄧中夏、任弼時、張太雷、關向應、博古、凱豐等都擔任過共青團負責人,稍後的廖承志、蔣南翔,以及新政權成立後的胡耀邦、胡克實、胡啟立、李瑞環、王兆國都在團中央歷練過,幾代中共領導人都把共青團視為培養年輕幹部的大堡壘,而且一直愛護有加。直到習近平憑一已之力,徹底摧毀了中共培養接班人的大堡壘。
團派作為一股政治力量活躍在中共政治舞台30多年,貫穿了整個改革開放時期,這一股政治力量現在已經完全不復存在。實際上重用年輕化知識化的官員從鄧小平時代就非常明顯,鄧小平對紅二代一直限制使用,因為紅二代的上一輩山頭林立恩怨俱深,在毛澤東時代紛紛受到迫害和打壓,再說紅二代從政會無視組織原… https://t.co/MScu60WwqO pic.twitter.com/TnS3b0Ll7c
— 蔡慎坤 (@cskun1989) November 15, 2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