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 大陸娛樂 > 正文

李小璐:44歲 復出失敗成為棄子

十幾年前,內地盛極一時的「泰迪姐妹團」意氣風發——李小璐、霍思燕領銜,秦嵐、甘薇、熊乃槿、楊冪、肖雨雨,再加上劉芸、應采兒兩個「編外」,合照永遠光鮮,陣仗不輸女團出道。

娛樂圈從來不缺「姐妹團」,也從不缺聚散離合。

十幾年前,內地盛極一時的「泰迪姐妹團」意氣風發——李小璐、霍思燕領銜,秦嵐、甘薇、熊乃槿、楊冪、肖雨雨,再加上劉芸、應采兒兩個「編外」,合照永遠光鮮,陣仗不輸女團出道。

那時的她們事業、資源、人脈都站在風口,姐妹情深掛在嘴邊,微博互轉、紅毯互捧,仿佛永遠不會散。

然而二十年一晃而過,風向輪流轉。

如今再看李小璐44歲生日派對,昔日七人團僅剩甘薇一人陪在她身旁,身邊倒是多了董璇、杜華——「新姐妹」,而「舊隊友」大多早已同她漸行漸遠。

曾經的熱鬧,如今的尷尬,全寫在變化的陣容里。

李小璐曾是天之驕女。

17歲憑《天浴》奪下金馬影后,這個高度至今仍無人能在同年齡段超越。

出身電影世家、資源唾手可得,再加上《都是天使惹的禍》《奮鬥》連續走紅,她完全有可能成為內地影視界的中流砥柱。

但李小璐並沒有選擇繼續往上爬。

她對長線事業缺乏耐心,不願吃苦,也不願被角色束縛。

婚後暫停演藝事業,轉向網紅路線——濃妝、唱跳、濾鏡、爆款單品,她樂在其中,卻也讓觀眾看到一個「審美停在十年前」的她。

當她在上海時裝周穿著蓬蓬公主裙亮相時,被群嘲「強行扮嫩」;當她自稱是「網紅臉鼻祖」時,更像是一種自我催眠。

李小璐從影后,走成了直播間裡努力討好鏡頭的網紅,這條下沉之路,是她自己選擇的。

「泰迪姐妹團」的發家史,也是一部名利場縮影。

秦嵐當年是瓊瑤力捧的大姐;霍思燕是廣告女王;楊冪迅速飛升為頂流;甘薇嫁入豪門、投資翻身,被稱為「中國網劇教母」;李小璐更不用說,光環在身。

她們互捧互夸、資源互推——至少在名利豐厚時是如此。

然而越光鮮的姐妹情,越經不起現實的檢驗。

楊冪因資源衝突與團隊利益,率先遠離姐妹團。

甘薇因丈夫賈躍亭資金崩盤,從「富太」一夜跌成「老賴配偶」;劉芸曾在節目中當眾吐槽李小璐,立刻與姐妹團撇清關係。

2018年後,李小璐深陷輿論漩渦,幾乎被業內全面封殺。

姐妹團沒有再出現「抱團取暖」的畫面——沒有公開聲援、沒有合照陪伴,李小璐從核心掉到最孤獨的位置。

所謂的「塑料姐妹花」,至此坐實。

她們之間的友誼,原來靠的不是心,而是風光。

李小璐的輿論風暴,從未真正過去。

出軌事件曝光後,她從國民好感一夜跌至谷底,成為大眾口中的「反面教材和重點罵點」。任何公開露面,評論區必然翻車。

在聲浪一片的指責中,她的事業徹底停擺,復出無望。資源斷絕、團隊解散、口碑清零——這條路,不是暫停,而是永遠關門。

但比事業更刺痛的,是來自周圍人的沉默。

姐妹團沒有聲援;無數品牌迅速與她劃清界限;網友時至今日依然能在她每條動態下挖苦嘲諷。

在名利場跌落谷底的人,往往比失業更慘——他們會被整個圈子視為「高危人物」。

李小璐成為了棄子,被時代拋下,被輿論壓著,被同行繞道而行。

與娛樂圈的沉浮相比,李小璐唯一站住的地方,是她作為母親的角色。

離婚後,她一直親自照顧甜馨,陪孩子上課、做公益、練琴練舞。無論外界如何議論,她幾乎沒有缺席女兒的成長。

擺脫女明星光環,她反而在家庭生活里表現得更柔軟、耐心、投入。

在甜馨越來越自信、越來越大方的樣子裡,能夠看到一個母親在努力「把傷害擋在外面」。

也許她在婚姻、事業和公眾形象上做過錯誤選擇,但在孩子面前,她顯然想做正確的事。

娛樂圈淘汰殘酷,一個人如果失去觀眾,也就失去了舞台。

李小璐想復出,卻已無人願再為她打開門。

她怎麼這樣了?

他怎麼這樣了?!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美芽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5/1117/2306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