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中國旅客不理會官方警告的「赴日風險」,依然赴日旅遊。圖為資料圖,在日本觀光和購物的中國遊客。(盧勇/大紀元)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發話「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氣得中共直跳腳。
11月14日晚間,中共外交部發布旅遊警示,聲稱日本「針對中國人的犯罪多發」,中日交流氛圍「急遽惡化」,導致中國人赴日「生命、安全面臨重大風險」云云。次日,中國東方航空、南方航空、國際航空等航空公司聲稱,提供已購買赴日機票的民眾「免費」取消與改期服務。
然而,當《朝日新聞》記者15日上午10時來到上海浦東機場時,卻看到大阪航班櫃檯前仍然排著長長的隊伍。旅客手持中國護照、拖著行李箱,現場充滿家族笑聲與年輕情侶的交談聲,幾乎全是前往日本觀光的旅客。
中國旅客不理會官方警告的「赴日風險」,這說明什麼?
說明民眾對官方敘事的信任正在坍塌
中共這幾年狂轟濫炸的對外敘事,已經把自己的公信力消耗殆盡,民眾已經形成了一種本能判斷——凡是官方說危險的地方,往往越安全;凡是官方說安全的地方,往往越危險。結果官方說美國滿地槍擊,中國人照舊去美國留學、觀光;官方說日本排海有「核污染」,中國人照舊飛日本搶海鮮;官方說韓國「仇華」,中國年輕人照舊扎堆赴韓整容、追星。這回也不例外,官方說赴日有風險,中國人照舊去日本旅遊。總之,官方越是「強硬表態」、越是「安全警告」,民眾越沒人信。
這種不理會不啻是一種集體的嘲諷,一種「我聽到了你說的,但我不會相信」的嘲諷。這是中共統治合法性結構性衰退的信號。
說明民眾學會了「去政治化反抗」
《朝日新聞》記者問旅客怎麼看外交部的警告。回答驚人一致:「與我無關」,「不關心政治」,「不想談」。這不是不懂政治,而是另一種深層自我保護。在極權社會裡,最安全的態度就是擺出一副「我不關心政治」的樣子。
其實,他們不是不明白,而是不敢表達真正的想法——例如「我更相信日本治安」「我不信政府宣傳」「我覺得這是在借台灣問題搞輿論戰」。他們知道這些話不能公開說,說了會給自己惹麻煩,所以裝出一副「無感」的樣子。
但也正因為如此,「不關心政治」反而透露了更深的態度——「我不聽你的,我只管我自己的生活。」人人嘴上說「與我無關」,但實際行為卻在投票。這其實是一種無聲的拒絕一種「去政治化反抗」。
說明民族主義宣傳的效果在大打折扣
為了煽動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中共對日本的敘事幾十年如一日,什麼「右翼暴走」啦,什麼「社會仇華」啦,什麼「核廢水危害」啦,什麼「治安惡劣」啦等等。
但普通人在日本旅遊的真實感受完全相反——日本乾淨、安全、規則透明;旅遊體驗世界第一;服務友善且不歧視中國客人;即便政治關係緊張,日本社會並沒有敵視中國遊客。
有了這種真實體驗,官方民族主義宣傳的效果大打折扣,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不再相信他們對日本的歪曲描述,。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不把日本當「敵國」,而只把它視為度假地。不管中共外交部和宣傳機器怎麼製造緊張氣氛、渲染日本對中國的敵意,但許多普通中國人對日本的觀感仍然是一個能旅遊、能放鬆、能購物、能消費、能安全享受生活的地方。
當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只相信自己的眼睛,而不相信官方宣傳的時候,一個時代的變化已經開始了。而上海浦東機場大阪航班櫃檯前排著的長長隊伍,就是這種變化最真實的剪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