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表示,在經過夏季的季節性低迷之後,各國央行在9月加快購買黃金,其中中國當月向其外匯存底中預計增持了約15噸黃金。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估算遠高於中共官方公布的1.24噸的月度增持規模。
二者之間的差距高達10倍以上,說明官方購金數據可能並未完全反映真實情況。這與國際市場長期形成的認知一致:部分國家的主權購金數據往往存在延遲、低報或分階段申報的情況。
今年以來,中國央行公開報告的購金量非常低——8月僅增持1.9噸,7月1.9噸,6月2.2噸——市場中幾乎沒有人相信這些官方數據。
包括Lina Thomas在內的高盛分析師團隊估計,全球央行在9月共購買了64噸黃金,較前一個月增長逾三倍。高盛表示,這一買盤潮可能在11月仍在持續。
過去三年裡,央行買金一直是推動黃金強勁上漲的關鍵因素之一,金價在10月創下4,380美元/盎司以上的歷史新高。不過,最近幾周金價有所回落。
儘管主權購金對金價影響重大,但相關操作仍籠罩在神秘中,因為許多國家往往會低報其黃金購買量。
高盛分析師們在周一的一份報告中指出:「我們認為,央行大規模增持黃金將繼續作為一項多年的趨勢,因為各國央行正通過儲備多元化來對沖地緣政治和金融風險。」
報告稱:「我們維持此前的假設,即從今年第四季度至2026年,央行平均每月將購買80噸黃金。」
高盛仍預計,受央行持續買入以及在美聯儲寬鬆貨幣政策下私人投資者資金流入的共同推動,到明年年底黃金價格將升至4,900美元/盎司。
英國《金融時報》11月14日報導稱,分析人士表示,中國未公開的黃金購入量可能是官方數字的10倍以上,因為中國正悄然嘗試減少對美元的依賴。這凸顯了在金價不斷刷新紀錄的背景下,推動金價上漲的需求來源正變得愈發不透明。
法國興業銀行(Société Générale)的分析師根據貿易數據估算,中國今年的黃金總採購量可能高達250噸,占全球央行總需求的三分之一以上。
中國大規模的未報告購金,凸顯黃金交易員面臨的日益嚴峻的挑戰:在央行購買主導市場的背景下,他們越來越難以判斷金價下一步走向。
凱雷集團(Carlyle)能源路徑首席戰略官Jeff Currie表示:「作為去美元化戰略的一部分,中國正在購買黃金。」他也坦言,自己不會試圖猜測中國人民銀行具體購買了多少黃金。
Currie說:「這不像石油,你可以用衛星進行追蹤。但黃金不行。根本無法知道這些黃金去了哪裡,也不知道是誰在購買。」

(示意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