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海外生活 > 正文

搭夥夫妻──華人新移民特殊現象

作者:

中國有個詞兒叫「搭夥」,指的是人們因為某種目的,臨時合為一夥,趁便結伴。搭夥有兩種,一種是搭飯伙,一種是搭床伙。這個詞兒如今隨著華人移民潮飄洋過海到北美,成為新移民「臨時夫妻」的別稱及寫照,並被「發揚光大」,一舉兩得──既搭飯伙,也搭床伙。

婚姻的最大敵人是夫婦長期分居兩地。過去由於戰亂造成許多夫妻勞燕分飛,當今興起的移民潮,也譜寫不少現代版「牛郎織女」的悲劇。夫妻本是搭夥過日子的死黨,「搭夥夫妻」這個新興名詞,就是同居雙方或其中一方已婚,但配偶仍留在大陸不能前來團圓,只好與人搭夥組成臨時家庭,解決長期不能與配偶在一起的性饑渴問題,共同生活。

知情人士指出,近年在北美華人新移民圈一起「搭夥」過日子的臨時夫妻屢見不鮮,已成為顛覆傳統婚姻觀的社會問題。「搭夥夫妻」年齡大多在30歲與50歲之間,所謂虎狼之年,他們在原居地大多各有配偶,來到北美後大多沒有合法居留身分,導致與家中另一半長期分離。一方不能來美相聚,一方不能回國探親。一別數載,團圓無期,長相思,難相見。只能望洋興嘆,身心飽受煎熬,道德觀念的恪守與生理上的需要相矛盾。


該分手時就分手

臨時夫妻決定「搭夥」前大多君子協定,約法三章,同居期間井水不犯河水,好聚好散,日子一過完,各走各的路,「該分手時就分手」。既是「臨時」,就不可能天長地久。

近年滋生的「搭夥夫妻」現象,在海外華人社區已不是新鮮事,可以說是公開的秘密,也是時代產物,大家都心照不宣。一名來自上海從事搬家的華人新移民說,走在紐約法拉盛街頭,華人新移民十對中就有九對是假夫妻。這話雖然誇張,但事出有因。

知情人士指出,北美華人社區的「搭夥夫妻」組合廣泛,既有中餐館老闆娘與大廚搭夥的,也有餐館侍應生與裝修工人搭上的,還有髮型師與美容院老闆娘搭夥,也有的是房東與房客的關係……。「臨時夫妻」模式不盡相同,結局也有不同,有的從臨時「轉正」變終身,有的「留守者」變成「望夫(妻)崖」。

他們上演一幕幕的悲喜劇,有的臨時搭夥,日久生情,難分難捨;有的好聚好散,全身而退;有的移情別戀,家庭破裂解體;有的甚至不堪對方「變心」一死了之。臨時夫妻現象給移民的感情生活帶來難以言喻的痛苦。移民路上,多少血淚故事,多少甜酸苦辣。


不在乎天長地久

來自廣西的B先生也是「搭夥夫妻」一員,來美已經八年,搭夥四年,他自稱是「抗戰夫妻」,在美「八年抗戰」,仍未拿到綠卡,與在大陸老家的妻兒八年沒有見面,最近他安裝了螢幕,才「見」到家人。

他不諱言,「搭夥夫妻」生理上的需要固然是原因,心理上的孤獨寂寞也難以排遣。人生苦短,既然「要問歸期未有期」,不如另起爐灶,搭夥實際上是尋求新生活的開始。兩人一起「搭夥」,既可以相互關照,而且節省食宿開支,反正一個人的飯是做,兩個人的飯也是做。同居一室,也可以分擔房租。和人「搭夥」建立臨時家庭者,「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他們之間沒有一紙婚書的束縛,沒有夫妻之間的承諾。

不少臨時夫妻並不刻意隱瞞自己另有家庭,他們雖然出雙入對,但不以夫妻互稱,熟悉的朋友也都知道他們的實際情況。他們通常仍維繫與原配偶的關係,固定時間打電話、發郵件及寄錢等。

「搭夥夫妻」本意是好聚好散,但「事物發展往往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有人到頭來竹籃打水一場空,有人弄假成真釀成家庭悲劇。如一名華人移民做先頭部隊來紐約打頭陣,與妻子分離數年,難耐孤寂與另一女子同居,結果弄假成真,雙方產生感情。大陸妻子一直蒙在鼓裡不知情。

為了完成道義上、良心上的責任,這名男子仍將元配申請來美。妻子直到下了飛機,才知丈夫「有人」,青天霹靂。男子安排妻子入住同一單位的另一房間,自己則一連數天都跟「新歡」同房。妻子無法接受事實,憤而自殺。

搭夥夫妻引發諸多社會問題值得關注。如加拿大也發生一對臨時夫妻中的一方要求對方離婚被拒,轉而綁架對方女兒要挾,結果導致女孩死亡。

「搭夥夫妻」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在海外華人世界應運而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對於那些初到海外的華人來說,離開了自己熟悉的語言、社會和文化環境,首先感受到的是心理上巨大的失落感,不能很好地融入異國生活,產生孤獨感和無力感。

根據紐約健康局2005年的一份統計資料顯示:華裔憂鬱自殺案高於美全國平均數,其中女性患者是男性的兩倍,孤單寂寞是患憂鬱症的重要原因,也是「搭夥夫妻」出現的重要心理原因之一。

一、新移民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生活緊張,經濟、精神壓力大,需要有生活伴侶扶持。尤其在等待身分的漫長日子,難耐生活空虛、異鄉寂寞,而想找個伴,滿足心理與生理的需求。

二、現實的壓力無法排解。新移民在語言、工作和學習方面都存在困難,生存不易,生理和心理備受壓力。另外,還有不少華人喜歡報喜不報憂,覺得壓力和不快對自己的另一半萬萬說不得。內心積鬱更甚,使孤寂雪上加霜。

三、從現實生活考慮。不少「搭夥夫妻」在經濟上實施AA制,雙方分攤房租水電等各種費用,開源節流,減少開銷,生活過得務實。有的甚至事先簽下君子協定:一旦國內配偶前來團聚就散夥。


老革命遇到新問題

來自哈爾濱的H先生6年前花了20萬元人民幣,參加一個商務考察團來美,太太和7歲的女兒留在大陸。出國前,H先生是外貿部門一名幹部,總覺得「共產黨的政策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尤其在大陸,幾乎「無官不貪」,許多人有求於他都要送禮打點。他擔心萬一哪天倒霉,很可能由於「受賄」問題挨整。他整天缺乏安全感,覺得與其過著擔驚受怕的日子,不如來美「闖蕩江湖」。

H先生抵美後,才發覺自以為已很了解美國,實際上是「老革命遇到新問題」,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接踵而來。轉眼半年過去,由於逾期居留,他的身分「黑」掉了,申請政治庇護又一波三折,遲遲沒有下文。好幾次想打道回府,又覺得來美後一事無成,無顏見江東父老。

一次同鄉會聚會,H先生得以認識來自吉林的W小姐,大家都是東北人,頗談得來。最初兩個寂寞的異鄉人只是休息時約在一起吃頓飯,並沒有越軌的念頭。兩人認識不到三個月,H先生突發高燒,想爬起床喝杯水卻全身乏力。恰好此時W小姐給他打電話,得知他生病,二話不說即上門照料。

「當時她倒一杯水給我的感覺太強烈了,真有久旱逢甘霖之感。」環顧周圍不少熟人,雖然都有家小在原居地,但紛紛難耐寂寞與人搭夥。H先生遂興起與W小姐做「搭夥夫妻」的念頭。

他說,他已獨自寂寞了四年,怕傳染愛滋病,不敢召妓,只好到按摩院「打飛機」,但終究不能解決實際需要,平時一人吃飯也覺得索然無味。

W小姐來美三年,先生申請來美簽證剛剛被拒,夫妻團聚遙遙無期,她渴望有一副堅實的肩膀可以憑靠。她對H先生印象不錯,願意選擇能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同居。她的想法是不能開源只好節流,兩人在一起至少可以分擔房租。雙方在同居問題上達成共識,訂下「君子協議」:如果任何一方配偶抵美,同居關係即告結束。

他倆最初秘密同居,對外以「分租室友」的名義出現。但紙包不住火,明眼人都看出來他們的親密關係。久而久之,兩人都大方地以男、女朋友相稱,也不諱言在中國各有家室。

H先生說,剛開始同居時心理壓力很大,害怕被熟人碰見傳到國內妻子耳中,時間久了,一切順其自然,他們的朋友對此現象早就見怪不怪,在紐約的熟人都知道他們的「搭夥」關係。

H先生說,這種事很難隱瞞,對中國人來說,在道德上會受譴責。他坦言,在兩人配偶尚未來美前,將會維持同居關係。兩人已做了四年「搭夥夫妻」,一直相處愉快。他和W小姐每周都各與自己配偶通電話,每隔一段時間也都各自給家裡寄錢。為了彌補對妻子的內疚,希望在物質上對她補償。

他唯一不敢面對的是,若有一天太太來美得知真相,不知道如何面對這種同居關係?「如果她真的知道了我在外面有女人,她能接受現實嗎?」H先生說太太既能幹又賢慧,不想放棄太太。而他與W小姐在日常生活中達成默契,彼此都不拿自己的另一半與對方比較。


無可彌補的裂痕

M先生初抵貴境,在餐館做侍應,因此認識來餐館用餐的房地產經紀L小姐,L小姐引領他進入房地產業,經常關照他,M也開始在生活上照應L小姐,漸漸走到一起,在紐約法拉盛覓室同居。房租由M先生負擔,但他仍覺得過意不去,因為L小姐尚是雲英未嫁之身。

M先生說,同居前他曾告訴L小姐,他的妻子和女兒都在中國,遲早都要過來,他與妻子感情很好,與L小姐同居只是權宜之計。但在隨後同居的日子裡,兩人感情逐步加深,L小姐多次要求他跟妻子離婚,M先生沒有應允,L小姐憤而離去,結束近兩年的同居生活。

一年後,M先生妻女也順利移民美國,M妻本來一直不知丈夫曾與另一女人同居。誰知有天他們正在法拉盛一家粵式酒樓用膳時,與L小姐不期而遇。L小姐看到舊情人一家和樂融融的情景,一時情緒失控,順手拿起一杯熱茶潑向M妻臉上。M妻獲悉真相,無法接受事實,衝動之下提出離婚,後在親友勸說下,為了女兒才打消念頭。

M先生說,經此一役,他與妻子感情出現無可彌補的裂痕。令他最難忍受的是,每次與妻子口角,妻子就會跟他翻舊帳,夫妻關係時常陷入冷戰狀態。最初他勸妻子忘記這件事,兩人重修舊好。但妻子形容,就像一隻摔破的碗一樣,即使經過修補,裂痕不可能消失。從那時起,他就決定不同其它女性接觸,避免不必要的感情煩惱。

M先生深有感觸地說:中國人活著太累,婚姻生活更累,真能落個美滿結局的少得可憐。


遠水解不了近渴

在多倫多一家華資銀行工作的Z小姐,端莊嫻淑,不大像在男女關係方面離經叛道的人。

談起她與C先生同居三年多的往事,她的語氣充滿苦澀。來自杭州的C先生以訪問學者身分來加後滯留不歸,老家有妻子與10歲兒子。

Z小姐與C先生在出席一個共同朋友的生日宴會上認識。兩人一來二去的,越來越近乎。Z小姐本來與丈夫十分恩愛,但「獨在異鄉為異客」,一個人吃飯首先就是問題。

她說,獨自一人到餐館用膳,別人會把你視為異類。買外賣回家吃,形單影隻的,常常悲從中來。在家中自己燒飯,也常常面臨燒多了吃不完的問題。有段時間,她甚至覺得天下最幸福的就是有人陪自己吃飯。

有次她無意中對C先生透露上述想法,C先生頗有同感,提出「不如我們搭夥」吧。Z小姐乍聞言嚇了一大跳,「畢竟我是個比較傳統保守的女人,不想對不起丈夫。」

C先生極力遊說她說,出門在外,大家互相幫助,「你的丈夫雖好,但『遠水解不了近渴』,如果他來了,我們就各回各位。」

Z小姐終究難耐寂寞,而且她性慾較強,非常渴望有男性撫慰。思前想後,就搬到C先生的公寓裡去了,對外則宣稱兩人是「室友」關係。

正當與C先生日久生情之際,沒想到C先生的妻子突然獲得簽證來加。Z小姐只好履行當初的承諾「退位讓賢」,但對C先生至今不能忘情。

Z小姐事後才知道,在她與C先生秘密同居期間,有好事之徒向C先生的妻子寫了「告密信」,C先生的妻子為了挽回丈夫,一直隱忍不發,同時積極行動,花了一大筆「買路錢」獲得來加簽證。

她說,許多「搭夥夫妻」最初都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希望將自己與人同居的事實瞞住配偶,就不會產生什麼「副作用」。但隨著中加經貿文化交流頻繁,信息越來越流通,瞞天過海越來越不可能,就算真的瞞過配偶,「搭夥夫妻」的心靈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扭曲。

本來,Z小姐以為事情至此告一段落。沒想到C先生的妻子對她恨得牙痒痒的,來美「奪」回丈夫、「收復失地」後,接著偷偷瞞著C先生,寫了一封告密信給Z小姐的丈夫。Z小姐的丈夫無法接受「戴綠帽」,向她攤牌,說自己在中國含辛茹苦又上班又帶孩子,而且從沒想到另外發展感情,沒想到她如此負心,執意離婚。Z小姐與丈夫感情破裂,家庭解體,悔不當初。


「臨時另一半」愛屋及烏

來自天津的髮型師K先生,三年前持旅遊簽證來美,當時大女兒三歲,小兒子才五個月。他說,來美後想老婆、想孩子,想得差點發瘋,一度想打退堂鼓回國,但妻子堅持要他為了兩個子女的前途留在美國。

他一天工作12小時,從早上8時半到晚上8時半。拖著疲勞的身子回到住處,面對四壁,內心覺得空蕩蕩的,特別難受。這時對「家」的感覺特別強烈,有時覺得活著真沒意思。

這時,Y小姐由於喜歡他吹的髮型,頻頻上門光顧。有天晚上,臨近打烊時Y小姐才衝進來,說翌日一早有個重要約會,希望他加班為她服務,K先生為此遲了40分鐘下班。Y小姐過意不去,邀他共進晚餐。

這一頓飯,吃了兩個多小時。K先生大概太久沒人跟他說話了,話匣子一打開,滔滔不絕,Y小姐自始至終微笑著。他覺得備受尊重。他得知Y小姐是有夫之婦,另一半留守中國,還有個10歲兒子。雙方進一步交往後,他說服Y小姐跟他覓室同居,說好房租水電等開銷各付一半,大家每周輪流煮飯,飯菜錢也是AA制。

兩人固定給大陸家人通越洋電話時,默契十足。每當一方打電話,另一方就主動迴避,騰出空間讓對方暢所欲言,並儘量不發聲音,以免引起另一半懷疑。

K先生說,髮型客的老闆娘半年前也跟店中的一名髮型師搭上了伙,那名髮型師本來有意跳槽求去,自從「搭夥」後,兩人打得火熱。他承認,「搭夥夫妻」潛伏太多的社會問題,他對太太有種內疚感,他確信太太不會背叛他,而他卻對太太不忠。他給太太打電話時,即使說更多關懷的話,或寄更多的錢回家,都無法減輕自己的負罪感。

他說,兩個有家室的人走在一起,實在是迫不得已。因為一個人過日子太苦、太無聊。性衝動時外出打野食,一來要花錢,二來怕不安全,不如找個安分守己的人一起搭夥,雖然是露水姻緣,多少讓人有個家的感覺。而且大家各取所需,一旦分手,互不相欠。

隨著時代的變遷,另一種造成臨時夫妻現象的原因漸漸後來居上,那就是「短登」(短暫登陸的簡稱)的泛濫。由於海外找工作不容易,專業對口更難,相對而言,女移民一般較容易找到工作,而男移民常常登陸不久便打道回府重操舊業,讓妻小留守海外。

L太太就這樣成了「內在美」,美國規定12歲以下的孩童不得單獨留在家中,她的兒子不到10歲,成了她外出工作的障礙。一個偶然的機會,她認識高大英俊的P先生,P先生最初出於同情,冬天來幫她鏟雪,夏天幫她割草,兩人日久生情,難得的是P先生愛屋及烏,對她兒子也非常好。一年後,兩人走上臨時夫妻的道路,她的兒子與P先生的感情甚至比對自己父親還好。

L太太對周遭的親友也不隱瞞這段感情,她所持理論是,「我的兒子多一個父親疼愛,有什麼不好!」


搭夥 此風不可長

社會學專家表示,臨時夫妻現象雖然違背道德準繩,但對於在海外艱難謀生的新移民而言,「臨時另一半」在物質、精神方面給自己的生存提供很大幫助。可是,這種關係畢竟是不正常的,長期的「臨時夫妻」生活,對雙方都產生巨大的心理負擔。現代社會信息發達,「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一旦東窗事發,往往造成原來家庭破裂,或導致心靈創傷。
 
婚姻本來是一種生活契約,所追求的是夫妻雙方長久的相處與合作。當夫妻不再有相互的信任和愛,餘下的便只有懷疑和厭倦。

對婚姻、家庭及青少年教育頗有研究的紐約聖約翰大學教授林友直表示,作為一種社會現象,「搭夥夫妻」的滋生,有多方面原因,如孤獨寂寞等。但它與道德相悖,衝擊新移民的價值觀,讓過去牢固的婚姻制度瀕臨解體邊緣,並且會為子女樹立一個壞榜樣。

他強調,家是個講愛的地方,父母婚姻出了問題,往往殃及子女,令子女對婚姻產生恐懼,也會在臨時夫妻心頭留下陰影,傷害彼此感情,心理影響生理,內心很難獲得平衡。所以他認為「此風不可長」。

林友直說,「搭夥夫妻」往往要同時維持兩段婚姻生活,處理好兩個人的日常相處絕非易事。婚姻是一門終身修煉的功課,雖然不是人生的全部,卻是人生極其重要的部分。成功的婚姻建立在兩人公平而不自私的基礎上。如果婚姻淪落到只是夫妻各盡義務的地步,這樣的婚姻已乏善可陳。

紐約執業律師李進進指出,臨時夫妻在大陸新移民中屢見不鮮,但不構成事實婚姻。聯邦法律只承認經過正式登記註冊的婚姻,搭夥夫妻只是同居關係,一旦發生財產糾紛,不能用夫妻關係形式解決。

婚姻本來是神聖莊嚴的,但目前華人新移民圈風行「搭夥」夫妻」,使婚姻愛情觀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圖為一對新人正在教堂隆重舉行婚禮。(曾慧燕攝)

近年在北美華人新移民社區滋生的「搭夥夫妻」現象,已成為顛覆傳統婚姻觀的社會問題。即使找到搭夥過日子的,搭夥路上能走多遠?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吳量

來源:北美世界日報世界周刊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