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飲食文化 > 正文

教你做一盤迴鍋肉

做回鍋肉,關鍵在精細二字,越簡單的,就越要用心;


一是選肉要精:要當天宰殺的鮮豬肉,後腿二刀,肥四瘦六寬三指,太肥則膩,太瘦則焦,太寬太窄都能成型;

二是煮肉要調味:很多人清水煮肉,難出肉香,因此,水滾開以後,要先放入生薑(用刀拍開)、大蔥節、大蒜花椒吊湯,等湯氣香濃,再放入洗淨的豬肉,六成熟就撈起備用,不能煮的太軟;

三是切肉要巧:很多人等肉冷了再切,肥瘦易斷,熱的時候又燙手,下刀難以均勻,懂行的廚師,把撈起的肉放在冷水裡浸一浸,趁外冷內熱時下刀,現在有了冰箱,可以把剛煮好的肉放到急凍室里兩三分鐘,這就更好切了,厚薄適當,分半為佳,刀刀斷開,片片均勻;

四是配料要正當:豆瓣一定要正宗的郫縣豆瓣,用刀剁細,甜麵醬要色澤黑亮,甜香純正,醬油要濃稠可掛瓶壁;

五是煎熬要拿準火候:一些在家裡主廚的人,習慣冷鍋放油,還習慣直接放生油熬熟後做菜,一般來講,這都是烹飪之忌。切好的肉,放了一陣子,肉片就會粘連在一起,若要炒散,容易使肥瘦分離,若讓肉片待粘連的油化開,自己分散,又容易造成下焦上膩,煎熬不均勻,因此,煮肉的湯要保持一定溫度,肉片下鍋前,用漏瓢將肉在湯中汆散,再入鍋煎熬,這樣,肥瘦不斷,而且,肉片上有一定的水分,還可保持肉的軟嫩。四川人把回鍋肉又叫做是熬鍋肉,烹飪技藝中,沒有「熬」法,它是將炒、爆、煸、炸四法融為一體,使烹製的菜具有由四法而得的風味特點。

另外,掌握火候也是熬肉的關鍵。熬肉用中火,下肉片後,即下剁細的郫縣豆瓣,混合熬炒,使豆瓣特有的色澤和味道深入肉中。火候油溫拿捏得當的師傅,能把肉片熬製成一個一個的卷窩形狀,俗稱「燈盞窩」。下肉片後,即下剁細的郫縣豆瓣,混合熬炒,使豆瓣的特有香味熬進肉中。肉片成窩時,立即放入甜麵醬、醬油少許,也可適當放幾滴料酒,放一點雞精,以增加香味和鮮味。然後,馬上加入配料,改為大火,翻炒致熟就可起鍋。



關鍵作料:郫縣豆瓣 甜麵醬 可掛瓶的醬油



用姜 蔥 花椒吊香湯 把豬肉煮至8成熟,急凍後切片,回原湯汆散,撈出。



姜蒜切末 蒜苗切段 要多吃蔬菜,加點焯過水的豌豆角



熱鍋涼油,中火,下肉片炒散,下豆瓣混合煸炒,至肉片起燈盞窩



下甜面瓣炒香,下配料,雞精,醬油,料酒,轉大火翻炒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劉詩雨

來源:世界之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