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網聞 > 正文

少林寺的盡頭是房地產?方丈的大棋實在是高

釋永信的前輩們絕不會想到,有朝一日這座寺廟被全國人民關注,不是因為其普渡眾生的左手,而是其撬動資本的右手。

這個時代,一天比一天更魔幻。

我原本以為,以魔都母女出走杭州喝咖啡的騷操作為首的魔幻一天,已經足以令人咋舌……

結果第二天,一張疑似風投女王徐新要拉群團購麵包牛奶的截圖開始流傳……

連收購永輝超市的資本大拿,也要為了吃的而忙東忙西,與普通人共克時艱。

後來,徐新在其朋友圈回應,兒子帶同學來家裡玩,家裡住了12個人,需求量比較大,才要參與小區團購……

可是,在如今的十里洋場,還有誰能拉十幾個人到家裡聚會???

還有那些住在湯臣一品的富人們,原以為歲月靜好的下午紅茶是生活的日常,沒想到有一天也要設鬧鐘早起蹲在軟體前搶菜……

關鍵有的人還搶不到……

大疫之下,再無財富神話。任你身家上億萬千,也得與大眾共克時艱,通通回歸普通人。

就在這種時候,一則消息橫空出世,嚇得我差點掉了眼鏡:

少林寺進軍房地產???

這兩個事情放在一個詞組裡,真是有種穿越的感覺。畢竟上一次看到還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宇宙的盡頭是房地產,這事也瞞不過方丈的慧眼嗎?

1

事情的原委是這樣的。

3月22日,一家名叫河南鐵嵩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的企業靜悄悄地成立了,註冊資本是4.52億元。

僅僅兩個星期後,4月6日,這家企業突然出現在河南鄭州鄭東新區的土地拍賣競價名單上,花了4.52億元拍下了面積57.25畝的一塊土地。

註冊資本與成交金額完全一致,這家公司簡直生來就是為了"狙擊"這塊土地。

像剝洋蔥一樣層層撕開河南鐵嵩,一位神秘的男人出現了。

河南鐵嵩,兩大股東分別為河南鐵投綜合開發有限公司和河南沅翰實業有限公司,占股比例分別為51%和49%。

少林寺無形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持有河南沅翰實業,70%的股份。而少林寺無形資管的80%股份持有者,是一個熟悉的名字——

釋永信,少林寺方丈。

哦,不對。是少林 CEO。

換句話說,河南鐵嵩的最終受益人名單上,就有釋永信。

奪走上海熱搜的,居然是一位本該遠離紅塵喧囂的方丈。

這件事其實沒那麼玄乎,仔細扒一下就能發現,這只是少林資本版圖中的一小塊罷了。

據媒體報導,鄭東新區管委會2020年12月3日為該宗地定製了產業實施方案,將項目定位為文化產業類,建成後主要業態必須從事文藝演藝、文化展覽、文化創意產業辦公、酒店及服務型公寓。

具體來看,該項目包括一座建築面積約6000平方米文藝演藝中心,一所面積約3000平方米的藝術展覽館,一個面積約11000平方米的文創產業園區,一家面積約18000平方米的國際五星級酒店,以及面積約19200平方米、可對外銷售的服務型公寓。

換句話說,"少林寺"買下這塊地只是個開始,未來可能會在建好的展覽館裡宣傳少林功夫,7X24小時不間斷播放《少林寺》《少林足球》經典片段,還能戴上 VR頭盔體驗少林元宇宙……

累了就去酒店躺著,享受弟子們拳拳到肉的全身推拿,還能每個季度體驗誦經的集體學習……

這些活動哪一項不能宣傳少林寺,來換取更大的社會影響力?

方丈的大棋局,哪是凡人施主可以參透的?

雖然新聞寫得清清楚楚,但消息一出,網友還是炸開了鍋。

有人說,"少林寺"也要出手救房地產了,真是大慈大悲!

有人則認為,都2022年了,"少林寺"還要來搞房地產開發,簡直是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有網友指出,這也許是新時代的對"四大皆空"的重新解構,因為空的可能是你的錢包。

有網友幡然醒悟,原來"出家"和"當和尚"真的不一樣,一個"當"字說明和尚其實是一份能賺錢,做生意的職業。

樂觀的人覺得,"少林寺"蓋房子總不會爛尾了吧,畢竟有那麼穩定的香火現金流……隔壁在爛尾樓里無奈度日的幾百號業主都饞哭了……

還有人吐槽,連上海湯臣一品都要搶菜,不要說自己是豪宅了,連"菜區房"都不配。而以後"少林寺"建起的這些大樓,不僅是妥妥的自給自足"菜區房",還是"廟景房",每天都可以浸潤在經書的薰陶之中,人生得到升華,溢價500倍……

總的來說,不理解的聲音是最多的。明明一個以艱苦修行形象深入人心的寺廟,怎麼會跟動輒上億的房地產扯上關係呢?

我不禁想起了外灘風雲後的馬雲,也是被打上資本的標籤,在社交媒體上被罵成篩子。

[page]釋永信的前輩們絕不會想到,有朝一日這座寺廟被全國人民關注,不是因為其普渡眾生的左手,而是其撬動資本的右手。

當然拉,就在剛剛,也有新的消息出現了。

方丈釋永信弟子傅華陽說,關於"少林寺進軍地產"的說法純屬捕風捉影。

"據我此前服務於少林寺文化中心十年多的直接經驗所推斷,少林寺或者永信大師都不可能以資金方式參與此類地產業務的事情,既沒有這個資金投入實力,也沒有這個業務投入的必要。常常有傳聞說少林寺官方介入了各種各樣的業務,包括地產、學校、文旅、酒店、餐飲、醫藥、服裝等等,據我了解真實的情況是,大部分都是少林寺周邊的社會企業和經營者,假借少林寺的名義在做自己的事情。都與少林寺沒有的關係,少林寺卻不斷被污名化,都是十分冤枉的。"

至於網友議論的,根據股權路徑推斷出少林寺和釋永信參與了本次鄭東新區的地產項目。傅華陽則解釋道:"這個同樣是荒唐的推論。即使『少林無形資產有限公司』參與了『河南沅翰實業有限公司』的股權,也不意味著『少林寺出資』吧?我估計最大可能是『少林無形資產』介入,與投資者攜手,在該項目中獲得打造『少林文化體驗中心』的空間,以沉浸式藝術體驗方式到現場弘揚少林文化和發揚少林寺1500年佛禪武醫藝的綜合文化傳承吧,這和『進軍地產』有什麼關係?"

記者還就此事聯繫到少林寺的宣傳部門,對方稱暫不方便回應此事。

鄭東新區管委會一工作人員的答覆則是,知曉此事,請以官宣為準,"尚不方便對外透露具體細節"。

2

事情仍在發酵。

這件事情不管是真是假,都值得好好挖掘一下。

下邊我將以這件事情如果是真的,來發表我的分析。

其實,不管是何種信仰,搞房地產開發都不是什麼新鮮事。

2021年,梵蒂岡首次公布了其持有的房地產數量,猜猜多少?

一個全球最小的主權國家,在世界擁有超過5000處房地產,還不包括在各地的使館數量。

教皇也是"超級業主",看來也許信仰的盡頭還是房地產。

"少林寺",如果真的在此時此刻購地開發,背後還真不簡單。

寺廟搞錢的思維,一直以來都是超前的。

2022年,在抖音和快手等短視頻平台上搜索關鍵詞"少林寺",就會看到由一系列武僧帳號組成的"傳播矩陣"。他們基本上都是個人帳號,內容大多為寺廟生活、練功日常等。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帳號並沒有得到官方認證,嚴格意義上都是僧人或其他人的私人行為。

2015年,網上還流傳"少林寺"持有澳洲的房產。真是超前的思維,因為就是從2016年開始,澳洲房價飆漲了兩年多……

2022年,方丈的決定,或許也是一記超前的妙招。

因為今年迄今為止,已經有超過60座城市鬆綁了樓市政策,有鬆動限購限售的,也有降低首付比例的,還有降低貸款利率的……

小陽春"已至,風向真的變了!

就在"少林寺"拍下鄭東新區這塊土地的同一天,高層會議表示適度使用貨幣政策工具,市場預期更多的降息降准將會到來。

掐準時間購地押注房地產,抄底鄭州的最後一波……"少林寺"的舉動太微妙了。畢竟,今年誰支持樓市,誰就是在為5.5%做出微小的貢獻。

1999年,僅34歲的釋永信,已經升為少林寺方丈。

有意思的是,他在前一年剛成立了河南少林寺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註冊資本500萬元。

直到如今,他一人擁有18家企業的控制權,堪稱21世紀少林寺的"十八般武藝"。

可以說,他擔任方丈的這二十多年,就是"少林寺"資本化的"任督二脈"被打通,逐漸成熟和擴大的時期。念經和搞錢,居然一直並行不悖。

截至2022年4月,"少林寺"申請的商標已經達到707個,囊括方便食品、燈具、餐飲住宿、飼料、珠寶、飲料等等,應有盡有,吃的用的,高端的低廉的,啥都幹了。

甚至在2006年,方丈不得不出來公開表示,少林寺永不上市,免得資本泡沫吹得過於龐大……

少林寺不是上市公司,查不到每年的營收和利潤,但我想這兩年,小日子肯定還不錯。

起碼我身邊很多人,在疲於疫情的兩年後,去燒香的次數明顯上升了。人多了,香火錢可能會增長。

西方歷史上有一個經典的"口紅效應",在經濟周期下行的情況下,女人們的打扮反而會更精緻,而且電影票房反而會上漲。差不多就是這個道理。

如今,中國第一大民企華為的營收在下降,曾經飆漲的蘇北樓市神話落幕,有業主的財富縮水了三分之一,有大廠的高管去送外賣開滴滴……

但寺廟,這樣一個與科技世界遙不可及的存在,竟然成為了穿越周期的冠軍,逆勢上揚,沒有受到時代巨輪的碾壓。

怪不得"少林寺"買地之後,網上不少人開始期待它上市,妥妥的潛力股啊!

如今提起釋永信大師,人們想到的不是他的佛學造詣,而是其開創的連鎖託管模式、把分舵開到國外,與大佬談笑風生的畫面……

大慈大悲,只渡有緣(元)人……

天眼查信息顯示,自2008年成立以來,少林無形資管先後投資了16家公司,目前仍然存續的有7家,8家被註銷,1家被吊銷。最大單筆投資金額達1600萬元,總額近8000萬元,範圍涵蓋茶葉、文化、旅遊等領域。

方丈是不是千年一遇的悟道中人,無人知曉。但很顯然,他是個妥妥的商業天才!傑出的投資大師!市場營銷大牛!一等一的企業家!

很多資本大鱷,畢生不懂錢財為身外物,直到兩鬢髮白才嗟嘆信仰可貴。可34歲的方丈早就告訴你,信仰,真的老貴了!

在土地市場上一擲千金的方丈,據說工資不過區區幾百塊錢。

連當地最低工資標準都"達不到"的男人,都能呼風喚雨辦大事,月薪五千的你憑什麼認命?

要是繼續往下挖,"少林寺"這一次買地開發,以及過去二十年的資本化,格局實在太大。

往小了看,文旅開發,建造三年,籌備一年,四年之後的經濟復甦,鄭州的旅遊業或許早已恢復,投資報酬率肯定比現在高。而且鄭州的地,經過疫情,渡過洪災,正是低價囤地的好時候。一來一回,這塊土地的回報可能超出你的想像。

往大了看,房地產開發,其實只是"少林控股集團"的冰山一角啊朋友們。如今的"少林寺",在方丈一人的努力之下,已經是一個業務龐雜、觸手遍及海內外的"少林生態圈"了!

旅遊、地產、文旅、信仰,哪樣都能拿來搞錢,只要是稀缺的,就是有價值的。"少林寺"的盡頭是經濟學,方丈顯然很懂。

說起生態圈,就想起那位"下周就回國"的男人,打造的樂視生態圈。當年樂視成功在創業板上市之後,開始瘋狂的擴張,他不僅打造了樂視7大生態體系,而且挖來了眾多知名高管,打造了樂視軍團。

玩生態圈,賈躍亭還得靠一張 ppt,方丈只靠一張嘴。

如今這個時代,適者生存,在技術創新尚未出現劃時代革新、行業持續消耗固有紅利的時候,想要活下來就得學會藉助旁人的力量,打破自身的桎梏,學會進化。

"高科技公司"聯想,已經開始學華為老老實實砸錢搞研發,在未來五年砸一千個億去開拓新產品。

在行業持續內卷的手機企業小米,開始砸錢造汽車,建生態,打磨次世代終端。

大家都在跨界進化。

"少林寺"買地跨界搞文旅,也許也是一種進化。

很多人也許不知道,中國最古老的金融市場主體,就起源於寺廟。

魏晉南北朝時期,超越血緣、地緣限制的寺廟金融誕生。那時候的寺廟,有穩定的現金流,也有信仰的背書,還發展成為一個自管理的組織,非常適合存錢和放貸。畢竟,不管是古人還是現代人,誰沒有急用錢的時候呢?

那個時候的寺廟,拿著少數富裕香火客的善心,普度多數貧苦的老百姓。

不知道多年以後,會不會有一位年輕人受不了房價的重壓,來到少林寺想要看破紅塵的時候,問大師:

我聽說出家人四海為家,為什麼還要買房?

大師會悠悠回了一句,每個地方都有房子,方能四海為家……???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方尋

來源:智谷趨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