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爆紅的2元退燒藥 遠遠救不了良心的東北製藥

1東北製藥往事

一藥難求的退燒藥主要有兩種:布洛芬、對乙醯氨基酚(撲熱息痛)。

上述提及的2元20片的退燒藥,是東北製藥生產的對乙醯氨基酚片(撲熱息痛)。12月16日,遼寧方大集團東北製藥回應,該價格已經維持了多年。

這樣的包裝和價格,勾起了許多東北人兒時的回憶,「從小時候到現在,基本沒有漲過價」,而在幾十年前,對乙醯氨基酚的名字還是音譯的「撲熱息痛」,這也引發了網上關於「低價神藥」消失的討論。

資料顯示,東北製藥前身為東北製藥總廠,始建於1946年。曾援建全國19省市52家醫藥企業,向外輸送幹部1300多人,被譽為中國民族製藥工業的搖籃。

1993年,東北製藥通過股份制改造,合併入瀋陽第一製藥廠等,1996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是昔日風光無限的中國老藥廠「四大家族」之一。

東北製藥的主營業務為生產和銷售化學原料藥品及製劑藥品、經營醫藥產品批發及零售、生物製劑的生產與銷售。

公司主要產品有維生素C原料藥、左卡尼汀、吡拉西坦、磷黴素系列等,其中左卡尼汀原料藥是東北製藥的強勢產品之一,也是維生素C全球三大主流供應商之一。

從商業模式來看,東北製藥以原料藥為核心,處於整個產業鏈的最底層,行業議價地位不高,盈利能力一般。

從產品競爭力來看,除了市占率達到70%的磷黴素鈉之外,東北製藥的其他核心產品並無絕對優勢,行業進入壁壘較低,生產廠商眾多。

這也導致東北製藥多年來業績不振,營業收入除2018年增長31.5%外,其餘各年增長均不算亮眼,2018年至2021年營收複合增長率僅2.9%。

淨利潤同樣慘不忍睹,過去兩年已經不足億元,以歸母淨利潤/營業收入,東北製藥去年的淨利潤只有1.2%。

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東北製藥都被市場質疑「吃老本」,而且還是越吃越薄。

此番退燒藥低價走紅,大概率東北製藥自己也沒有想到,對乙醯氨基酚本身就不是核心產品,也沒有漲價的動機。

不過話說回來,就算是有運氣的成分,「多年未漲」的價格,在如今一藥難求哄抬藥價的亂象面前,才顯出東北製藥的體面。

2巨額罰款下的困局

人心很複雜,其實企業也很複雜。

在退燒藥上的「良心」,也阻擋不了東北製藥因「壟斷高價」被罰。

東北製藥12月13日發布公告,收到了來自遼寧省市場監督管理局下發的《行政處罰告知書》。

遼寧省市場監督管理局認為:公司於2018年11月至2019年6月期間濫用在中國左卡尼汀原料藥市場的支配地位,實施了以不公平的高價銷售左卡尼汀原料藥行為,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以下簡稱《反壟斷法》),構成濫用市場支配地位以不公平的高價銷售商品行為。根據修改前的《反壟斷法》以及《行政處罰法》規定,遼寧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對公司從輕處罰,擬對公司處2018年度中國境內銷售額百分之二的罰款,共計13300.44萬元。

如前文所述,左卡尼汀正是東北製藥的主要產品之一,這個藥還有個女性朋友比較熟悉的名字「左旋肉毒鹼」,是深受歡迎的減肥藥,也是用來治療尿毒症的常用藥物。

此次罰款明顯是個陳年舊案,2018年國內生產藥用左卡尼汀的只有東北製藥一家,而這個天價罰款背後還涉及東北製藥改制的歷史大戲。

為了改善業績,2018年7月,作為瀋陽地區唯一一家混改的國企,東北製藥引入方大系。2021年6月20日,東北製藥發布公告,方大鋼鐵成為東北製藥的第一大股東,國資正式退出東北製藥。

至此,東北製藥成為方大系旗下控股公司,除了東北製藥外,方大系還控股方大炭素、方大特鋼、中興商業、控股4家上市公司。

方大系的實控人方威,曾任職遼寧省人民檢察院檢察監督員、遼寧省教育基金會理事會理事、全國人大代表,2016年因拉票賄選而被罷免全國人大代表。

如今江湖人稱「方老闆」,傳聞方大系企業標配是「全員漲薪50%和現金牆發年終獎」。方大系入主東北製藥後,也採取了類似的激勵方案。

除了提高員工待遇福利,在2018年的年報中,東北製藥已經喊出「實現產品效益最大化」,而做法就是對左卡等產品實行分級銷售策略,因客因需來制定產品價格。

在此激勵下,東北製藥的業績確實有了短暫的改觀,當年營收同比上漲31.54%;歸母淨利潤1.95億元,同比上漲64.04%。

但是,過度激勵也帶來了風險。2018年11月,有自稱為左卡尼汀注射液生產廠家人員在網絡上發布公開舉報信,稱東北製藥是目前國內左卡尼汀原料藥唯一生產廠家,進行惡意市場壟斷。

如今回看,此次天價處罰也基本確認了舉報信的真實性。面對1.33億元的天價罰款,東北製藥只能自吞苦果,今年前三季度淨利潤也不過1.28億。

2019年,東北製藥還想故技重施,實施股權激勵,但也未能扭轉業績頹勢,最終沒能實現150億的營收目標。實際上,除了2018年業績短暫改善外,此後幾年東北製藥的業績幾乎是一路下滑。

此外,這些年東北製藥還發生了多起員工糾紛以及高管頻繁變動,內部動盪不安也難以支撐順利轉型。

3繼續闖關

輿論可以幫助東北製藥股價短暫上漲,但是無法解決長遠的發展問題。

方大系捕手至今,似乎也沒有找到破解之道,「現金牆激勵」也引發了極大的爭議。

以2018年「全員漲薪50%」為例,只是帶來短暫的業績改善,卻增加了3億左右的人工支出。而2019年前10月,東北製藥員工福利支出超過1億元。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東北製藥每年的研發投入也不過才1億出頭,為了避免影響利潤水平,甚至還把其中一半資金去做資本化投入。

而從後期員工糾紛高管離職的動盪來看,企業營收利潤不增長,最終也無法維持員工的福利待遇。

說到底,方大系並沒有解決東北製藥的病根:原料藥利潤低,研發藥沒有競爭力。

今年9月,東北製藥召開第九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決定以自有資金出資5億元投資設立全資子公司東北製藥(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加速推進與美國 MedAbome公司協議引進的ADC藥物和CAR-T細胞治療技術合作項目落地。

據說為了解決資金問題,東北製藥還處置了兩套位於北京西城區的房產,套現了2000萬的資金。

但是,ADC及CAR-T等生物創新藥所需要的資金投入大、研發周期長且風險高,對於技術方面的人才及平台要求都更高,2000萬顯然只能算是車水杯薪,5億元也算不上多。

對於風雨飄搖七十多載的東北製藥來說,今後的轉型之路依然充滿坎坷,2元退燒藥走紅,還遠遠無法拯救自己於水火之中。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方尋

來源:金角財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