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易富賢:中國人口"定時炸彈"是如何埋下的?(附:中國的婚姻危機)

作者:
《2022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2年三孩數不但沒有增加,反而減少了11萬,一孩、二孩也分別減少28萬、68萬,生育率只有約1.0,不到更替水平的一半。 人口政策一錯再錯,說明中國的決策體系存在"致命"的缺陷,將導致人口崩潰和文明的千年一毀!

美國總統拜登擔心中國的人口問題讓中國成為"定時炸彈",被眾多國際媒體持續報導。那麼這顆定時炸彈是如何埋下的?

行獨生子女政策

1980年飛彈專家宋健等人的預測:如果生育率(婦女平均生孩數)穩定在1975年的3.0(1985年鄧小平還相信如果沒有計劃生育,生育率將超過3.0),人口將在2080年達42.6億,嚇得決策層實行獨生子女政策。

其實隨著社會發展水平的提高,生育率會自發下降,即便在1980年徹底停止計劃生育,峰值人口只會達16億,然後下降,計劃生育完全沒有必要。

《大國空巢》被禁

我在2000年開始率先掀起反計劃生育思潮。2004年10月我的《計劃生育政策攸關中國持續發展》被新華社《國際先驅導報》的發表,並被人民網選為"論著精華",標誌著民間反計劃生育思潮的興起,計劃生育"不爭論"的鐵幕被撞開。

我在2000-2006年的多篇文章以及在2007年版《大國空巢》中,預測如果繼續獨生子女政策,總人口將在2017年開始負成長;呼籲立即停止計劃生育,那麼生育率將從2006年的1.95降至2023年的1.47,峰值人口達不到14億。

但是顧寶昌、翟振武、曾毅等18位頂級人口學家在2004年聯名上書《關於調整我國生育政策的建議》,預測如果實行全面二孩政策,人口會在2044年達16.07峰值;建議實行二孩晚育軟著陸方案,到2020年才全面放開二孩,人口將在2029年達14.7億峰值。

由三百多官員、學者完成的《國家人口發展戰略研究報告》,建議堅持獨生子女政策不動搖,預測生育率將長期穩定在1.8,人口將在2033年達15億峰值。於是《大國空巢》在2007年11月被禁。

單獨二孩政策

經過網友們"日頂一貼,日行一善,日拱一卒"的宣傳,網絡民意逆轉,知識精英和很多政治精英也贊成停止計劃生育。2010年11月12日我在《光明觀察》發表《停止計劃生育已經達成全民共識》。

2012年3月《改革內參·高層報告》發表我的5萬字的報告,建議停止計劃生育;預測如果實行二孩政策,生育率只會反彈到1.4。我在2013年版《大國空巢》和在《中國智庫》、《中國發展觀察》、《中國改革》、《戰略與改革參閱》等發表的報告,以及在2010-2013年的七十多場演講中呼籲停止計劃生育,反對二孩過渡方案。

但是2012年蔡昉、王豐、李建民、陸傑華等17位頂級人口學家在《人口形式的變化和人口政策的調整》一書中預測,如果實行全面二孩政策,生育率會超過4.4(每年出生4700多萬),人口將在2044年達15.35億峰值;即便實行單獨二孩政策,生育率也會達2.4,到2050年仍有1.75。中國人口學會會長翟振武也預測,如果實行全面二孩政策,每年將出生4995萬人,生育率將達4.5。這些預測嚇得決策層不敢實行全面二孩政策,更不敢停止計劃生育。據2013年11月17日的《人民日報》介紹,蔡昉等人的預測是單獨二孩政策的理論依據。

2014年1-6月,各省相繼實行單獨二孩政策,我判斷該政策遇冷,8月在財新網發文預測2015年的生育率將只有1.2。但國家衛計委禁止媒體再報導我的觀點,因為他們預測生育率將超過1.8,每年將多出生200萬人。王培安、翟振武反覆反駁"遇冷",認為"符合預期"。

結果:2015年是單獨二孩的出生高峰年,《統計公報》顯示,不但沒有多生200萬人,反而少生了32萬人;2015年小普查顯示,生育率只1.05,不是1.8,更不是2.4。

全面二孩政策

2015年中國發展出版社準備在出版我的《大國空巢3》(圖文版)、《大國空巢4》,但被國家衛計委發公函阻攔出版。我預測如果實行全面二孩政策,生育率只會暫時反彈到2018年的1.4,然後降至2026年的1.0。而國家衛計委副主任王培安和翟振武等15人在《實施全面兩孩政策人口變動測算研究》中建議實行全面二孩政策,預測生育率將在2018年達2.09的峰值,到2020年、2022年、2050年還有1.96、1.76、1.72;2018年、2022年將出生2189萬、1616萬人。該書是2016年實施全面二孩政策的理論依據。國務院《國家人口發展規劃(2016—2030年)》也預測,生育率將在2020-2030年穩定在1.8,人口要到2031年才負成長。

結果:即便根據《衛生健康統計年鑑》中誇張的數據,2018年也只出生1362萬(生育率約1.4),而不是2189萬,更不是4700多萬、4995萬。國家統計局公布2022年只出生956萬,而不是1616萬;官方承認,人口在2022年開始負成長(其他數據證實是2018年),不是蔡昉等人所預測的2045年,也不是國務院所預測的2031年。

三孩政策

2020年人口普查的數據遠低於預期,推遲一個月才公布經過反覆修改的數據:生育率只有1.30,而不是預期的1.96。說明全面二孩政策的理論依據是錯誤的,理應停止計劃生育。但是滑稽的是,2021年5月31日,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了《關於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宣布實施三孩政策。

根據2022年1月19日《經濟日報》的介紹,三孩政策是李建偉為首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所論證的,認為"能夠大致實現我國人口長期均衡發展";而"全面放開生育限制是不可行的",因為會"導致人口過快增長,重蹈新中國成立初期人口過快增長的覆轍"。

結果:《2022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2年三孩數不但沒有增加,反而減少了11萬,一孩、二孩也分別減少28萬、68萬,生育率只有約1.0,不到更替水平的一半。

人口政策一錯再錯,說明中國的決策體系存在"致命"的缺陷,將導致人口崩潰和文明的千年一毀!

附:

易富賢:中國的婚姻危機

VOA20231026-家庭是人口再生產的基本單位。婚姻是"人之終始也"、"治亂因之,興亡系焉",攸關文明的興衰,因此"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恆"。但是近日中國民政部發布了《2022年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卻顯示中國面臨著嚴重的婚姻危機。

結婚數九連降

中國結婚數從2013年的1347萬對下降到2022年的683.5萬對,下降一半。對出生影響更大的初婚數從2013年的2386萬人下降到2021年的1158萬人。初婚占總結婚的比例從1980年的98%降至2010年的89%、2021年的76%。2020年北京、吉林、上海的初婚占比只有55%、58%、60%。

[page]

中國曆年的結婚數(萬人)

中國曆年的結婚數(萬人)

2020年人口普查顯示,55%的孩子是30歲以下婦女生的,86%的孩子是35歲以下婦女生的。2022年的20-24歲結婚數只是2011年的四分之一,25-29歲結婚數只是2014年的一半。降幅如此之大,既是因為結婚年齡推遲,也是因為1990年後的出生數比官方公布的要少得多。

請同時參閱:

中國出生人口去年驟降10%,創1949年有記錄以來最低

推算2023年的出生數

總結婚數、初婚數、20-34歲結婚數都與下一年的出生數呈極強正相關關係。官方公布出生數從2016年的1883萬下降到2022年的956萬。根據2022年的總結婚數、初婚數(約1035萬人)、20-34歲結婚數(1000萬人),用擬合公式分別推算2023年出生738萬人、859萬人、837萬人。考慮到2022年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預計國家統計局會公布2023年出生800萬左右。

2016-2021年出生(萬)

結束新冠清零政策後,2023年上半年結婚數同比增加5%,預計全年的結婚數與上年相當。考慮到2023年青年失業率屢創新高,那麼2024年的出生數將與2023年相當,甚至有所減少,而不會回升到一些人所預測的1200萬。

城有怨女,鄉多曠夫

台灣、韓國、新加坡歷年的結婚率與生育率正相關,離婚率、離結比(離婚/結婚)則與生育率負相關。2022年韓國的結婚率只有3.7‰,離婚率為1.8‰,離結比高達49%,生育率只有0.78。

孟子期望"內無怨女,外無曠夫"。但是現在結婚卻從必需品變成了奢侈品。中國的結婚率從2013年的9.9‰下降到2022年的4.8‰,低於台灣的5.4‰;其中上海只有2.9‰,在全世界大城市中最低,生育率也最低。

中國的結婚率下降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獨生子女政策導致的光棍危機,抬高了房價、彩禮和婚育門檻。目前男性初婚年齡為28-32歲,女性為26-30歲。2020年初婚性別比高達125,其中農村更是高達134,而城鎮為120。很多男性農民工對城市婚姻市場望而止步,被迫回鄉相親,因此農村的性別比比統計數據更高,而城鎮的則更低。由於獨生子女承載著父母的所有希望,很多城市女性對婚姻的期望值很高,加上女性的生育窗口更短,讓她們更有焦慮感,因此在相親市場上女性更多。

獨生子女政策還破壞了婚姻的穩定性。中國的離婚率從1980年的0.3‰飆升到2000年的1.0‰、2019年的3.4‰。2019年中國的離結比高達51%,離婚率是台灣和韓國的1.5倍、日本的2倍,其中東北更是高達4.9‰,全球最高,生育率也是全球最低。

為了避免衝動離婚,降低離婚率,2021年1月1日起實施的新版《中國民法典》,與很多國家一樣實行離婚冷靜期,加上新冠疫情,使得2021年、2022年的離婚率降至2.0‰,但仍比日本的1.5‰、韓國的1.8‰要高。2022年中國的離結比仍有42%,比台灣的40%、日本的35%要高。結束新冠清零政策後,2023年上半年離婚數同比增加30%。

男大不婚,女大不嫁

生育的時間窗口是非常短暫的。孔子主張適時結婚,"男子二十而冠,有為人父之端;女子十五許嫁,有適人之道。於此而往,則自婚矣。"目前世界各國的法定結婚年齡普遍在16-18歲。1980年中國為了推行獨生子女政策,將法定最低結婚年齡推遲到男22歲、女20歲,並鼓勵晚婚(男25歲、女23歲)晚育,至今未變。

隨著婚育年齡的推遲,男女生育能力都不斷下降。"生育障礙率"是指生理上難以成功活產孩子的比例,30歲以下婦女為11%,35-39歲增至39%。30歲以下孕婦的自然流產率為10%-15%,40歲增至35%。婦女懷唐氏綜合症孩子的概率,20歲只有1/2000,35歲升至1/350,45歲高達1/30。男性婚育年齡推遲,除了生育能力、養育能力下降外,培養新一代的激情也下降。

東亞地區的初育年齡是全球最晚,生育率也最低。2017年日本、韓國、台灣、香港的婦女初育年齡高達31-32歲,而美國不到27歲。相對於其他東亞地區,中國大陸的婚育年齡有"後來居上"的趨勢,男、女初婚年齡從1990年的23.6歲、22.2歲推遲到2010年的25.8歲、24.0歲,再推遲到2020年的29.4歲、28.0歲。

20-24歲結婚數占總結婚的比例從2005年的47%降至2015年的26%、2022年的15%,而同期30歲及以上結婚數占比則從19%上升到34%、48%。

如果男、女初婚年齡不能控制在27歲、25歲以下,生育率是難以提升到更替水平的。而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對教育、社會、經濟進行範式改革,縮短學制,提高青年就業率。但這種改革難度極大。而中國政府目前的所作所為,卻背道而馳:青年失業率攀升,以"人才紅利"為由延長教育時間。

易富賢

美國之音特約評論員,人口問題學者,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高級研究員。2007年出版《大國空巢:走入歧途的中國計劃生育》,探究中國人口政策對中國社會的衝擊與影響。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廣松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