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玄學風水 > 正文

孫中山故居「坐向」不尋常

在中國歷史的舞台上,經常上演這樣的傳奇故事:開創歷史新紀元的大人物,往往不是出現在京都大邑的豪門大族,而是令人意外地誕生在窮鄉僻壤的貧困之家。如漢朝的開創者劉邦,是江蘇沛縣豐邑一戶農家之子;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家鄉安徽鳳陽縣,元末時這個地方「十年倒有九年荒」,他出生後連個正式名字都沒有;到了近代,結束中國兩千多年封建帝制的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也是誕生在一個極其平常、過去在地圖上都找不到的地方——廣東中山縣翠亨村。

這些開創歷史新紀元的人的故鄉雖然地方偏僻,遠離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但往往山清水秀,是宜人居住之地。

五桂山本是海中孤島

通過考察翠亨村的山山水水和孫中山故居,筆者發現,翠亨村的地理環境確實得天獨厚,自成一格,孫中山故居也與眾不同。孫中山的誕生和成長都與家鄉的地理及人文環境息息相關。

孫中山故居「坐向」不尋常

孫中山故居是一座外洋內中的兩層小樓

孫中山故居「坐向」不尋常

與孫中山故居背對背的「朝議第」

中山縣原叫香山縣,因境內有香山(即五桂山)而得名。五桂山是高聳在珠江三角洲南緣的山脈之一,它本是海中孤島,後來被沖積平原所包圍,成為平原的山脈。從地理學角度看,五桂山是熱帶邊緣山脈,它東起伶仃洋,西迄磨刀門,北界橫門、石岐等地,南抵橫琴等島,貫穿中山、珠海等地,山地多為花崗岩所成,主峰五桂山海拔五百多米,終年花草芬芳,所以古名香山。

翠亨村三面環山一面臨水

位於五桂山上的翠亨村,北、西、南三面有犁頭尖山、牛黃山、金檳榔山等山,東臨大海,三面環山,一面臨水,山清水秀,確是適宜居住的好地方。

但這個地方有一個致命的缺陷,就是其田地土質不好,經常欠收。在以農業為主的「河流經濟」時代,許多人被迫背井離鄉到外地去謀生。只是到了近代以後,廣東沿海得風氣之先,五桂山這條「龍」才活起來,翠亨村人乘地利之便紛紛出洋經商,不少人因此而致富,孫中山之兄孫眉便是其中之佼佼者。

當地人認為,孫中山祖父之墳和孫中山的誕生有密切關係。

孫殿朝是孫氏入翠亨村的開基祖。孫殿朝生孫恆輝,孫恆輝生孫敬賢。孫敬賢是孫中山的祖父。從孫敬賢以上幾代均以農耕為生,家境貧寒,人口稀少。到孫敬賢這一代,因年十四歲即遭父喪,依寡母為生,憑著他的苦幹與節儉,終於購得二十畝田地。孫敬賢不甘心孫氏家族就這樣沒落下去,便將希望寄托在地理堪輿上,他常與一名曾是太平天國謀臣的術士爬山涉水,尋求福地。後來找到一個「牛眼龍穴」。孫敬賢便不惜變賣田地購得,以致家境漸窘。

孫中山的父親孫達成和其父一樣,也十分相信堪輿學,終年與一名來自嘉應的堪輿師尋找「吉地」。據孫中山胞姐孫妙茜稱:「各祖先墳地,皆父親所尋得。祖父之墳,地師謂葬後十年,必出偉人,咸豐四年(公元1854年)安葬,至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孫中山誕生,相去果僅十三年也(實際為十二年)。」

有趣的是,孫中山的出生地即孫中山故居與眾不同,翠亨村全村住宅皆背山朝海,唯獨孫中山故居背海朝山。

中山縣的人文地理環境對孫中山的成長起了很大作用。中山縣境內多山水,山川主要有:虎跳門山、兩耳嶺、王藍山、伶丁山、金星山等數十座山峰,這些雖非名山大川,但個個環境清幽,流水潺潺。

人文環境影響孫中山一生

在這些山中,有一歷史上頗有名氣的去處,此山名伶丁山,山下有伶丁洋,洋為內外,內洋有二石,一黑一白,對峙中流,高約百丈許,當地漁民稱之為雙箸。

蒙難時以文天祥自勵

雙箸之所以出名,是因為南宋末年抗元名相文天祥之故,據載文天祥因於1278年抗元鬥爭中遭敗績而過伶丁洋。因洋名而感嘆己之報國之志不得申,隨著《過伶丁洋》詩一首: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伶丁洋里嘆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從詩中可以看到一個「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的高大民族英雄形象,此地因此詩而傳名於世。這對於生於此的孫中山來講,是十分清楚的,因而頗受此英雄氣概之影響,於民國十一年(公元1922年)廣州蒙難時,曾以文天祥自勵。

早年受鄭觀應影響

隨著經濟的發達,西風的東漸,中山出現許多學術上、政治上的著名人物。最有名的學者,是清末著名的洋務派人物鄭觀應。鄭觀應著有《盛世危言》一書,主張變法維新。早年孫中山受鄭觀應影響較大,一度想走「求知當道,遊說公卿」的道路。1894年孫中山的《上李鴻章書》就是受《盛世危言》的1892年版自序的啟發而寫成。

孫中山在這麼一個環境下,自然受到薰陶,漸漸成為學貫中西的革命家、思想家。可以講家鄉環境對於一個人的成長是重要的因素。這也許就是傳統文化所言的「占地利」吧!

責任編輯: 王篤若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6/1101/19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