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新聞 > 正文

脫北外交官:朝鮮年輕精英層不會為金正日犧牲

—「一切決策均來自金正日的『批准政治』」「金融制裁對朝鮮的打擊很大」

▲ 朝鮮人民軍建軍75周年閱兵式主席台ⓒ 聯合
外交官出身的脫北者,國家安保戰略研究所責任研究員玄成日近日推出論著《朝鮮的國家權力與權利精英》。書中表示,可以通過研究朝鮮的幹部政策得出有關國家戰略的目標和方向的答案。

此論著是以作者去年向慶南大學校提交的博士學位論文為基礎撰寫的。書中探討了朝鮮幹部政策的特徵和變化以及金正日政權的體制維持動力。

玄研究員表示:「與金正日政權的幹部政策值得關注的問題是隨著更新換代而引發的權力結構變化。」「從後繼體制時期就已開始顯現的權力階層高齡化在金正日政權出台時期成為更加研究的問題。」

▼ 幹部的更新換代 = 他指出:「黨和軍隊上層權力精英絕大多是都是70歲以上的高齡化集團。」「權力階層的這種高齡化和權力機構集中現象是從金正日後繼體制時期開始延續到現在的元老優待政策導致的結果。」

「金正日對待元老優待政策超出了繼承『革命偉業』的層面,達到了體制守護層面的高度。」「為了保衛體制,企圖更多地依靠保守的元老們突破危機,而不是依靠改革傾向較強的新一代精英們。」

因此「黨秘書局等權力序列中上層的高級職務主要任用革命第一代等元老們,實質性的業務則由副級或第一副部長或者自己的親信們處理。」「這樣一來,很早以前就成為元老們的『療養地』的上層職務即使(因死亡)而出現空缺,也不會立即對業務帶來影響。」

但是「事實上從金正日政權出台以後朝鮮的權力結構中更新換代現象已經全面出現。」「黨和軍隊等權力機關中,因元老們的推出而出現的空缺由40 – 50歲,甚至30多歲的年輕精英們頂替的現象日漸增多。」

「被評價為經歷過『苦難行軍』的『先軍革命一代』的新一代精英們更多地重視現實主義的和實用主義的價值觀,而不是教條的意識形態。」「與金正日的親信和權力精英們將體制的崩潰視為自己的末日相比,他們不再認為為了一個領袖個人犧牲國家和民族是義務和使命。」

▼ 金正日的「同命鳥」,「親信政治」= 玄研究員還指出:「後繼體制時期未當上政權的最高掌權者而運用親信政治的金正日在金日成死亡後雖然已經完成單一統治體制卻還在維持親信政治。」「體現金正日的信任程度和密切程度的親信身份超出了地位和形象的層面,已經具有權力本身的意義。」

他還介紹了金正日提拔親信的幾個標準。

「首先,大部分親信都來自黨和軍隊以及對韓、外交等領域。同時以繼任者內定時期為準,此前主要是根據個人的親密關係和權力階層內部的影響力被提拔為親信。而在此後主要是根據能力提拔的。」

同時「要具備酒量和歌喉、幽默感等聚會文化所需的資質或至少應該具備能夠適應那種氛圍的變通性。人際關係不夠圓滿或好無限他人的人都從親信隊伍中被排除。」

此外,金日成的親信、口封不嚴的人、健康方面存在問題的人等大都被排除在親信隊伍之外。

他還強調:「對權力階層的控制和監督、相互牽制等以及對親信幹部們提供各種實惠和物質財富是管理親信們的主要方式。」「經濟狀況越惡化,通過對親信們提供實惠觸發親信們的忠誠以及金正日『同命鳥』意識的效果就更加強烈。」

但是「隨著核問題的爆發,美國和國際社會的對朝經濟及金融制裁進一步加深,對籌集用以向親信們提供實惠的費用方面帶來不小的打擊。」「對親信們提供的實惠減少助長了權力階層的腐敗和不正之風以及『撈財』風氣。必將在他們之中導致忠誠度的降低和對體制前景的悲觀主義的蔓延,以及加深對變化的欲望和期待。」

「從朝鮮為表示美國凍結BDA資金而拒絕參加六方會談,甚至強行實施飛彈發射和核子試爆等事實上就可以看出金融制裁給體制保衛方面帶來的影響有多大。」

▼ 一切決策來自金正日的「批准政治」= 玄研究指出:「如果說在金正日政權中親信政治是代表性的自上而下的決策過程,那麼批准政治(提議書政治)可以說是代表性的自下而上的決策過程。」

他解釋說:「批准政治」的決策過程隨著金正日的權力穩固化過程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

▲ 70年代 = 各個機關擬定相同內容的兩份草案同時上報金日成、金正日的並列式上報體系 ▲ 80年代初 = 所有文件均通過金正日上報金日成的直列式體系 ▲ 80年代中期 = 金正日開始行使對一切報告的決策權 ▲ 80年代末 = 大部分政策在金正日階段就得到最終決定。

但是「這種批准政治將國家政治全部集中到一個人身上,可能帶來業務上的負擔過重和混亂以及低效率等副作用。」「事實上,隨著向金正日上報的文件持續增加,有時甚至還出現對同時批准同一事項的相反提案的失誤。」

金正日批閱報告文件的方式有▲在報告書封面上籤上日期和名字,有時還親筆寫下處理意見的「親筆指示」。這意味著自己要直接對結果負責。▲在報告書封面上只寫下日期的「親筆文件」。這意味著只是對報告書內容表示同意,去不想對結果負責。

「偶爾金正日在報告書上不作任何簽字。這意味著不同意文件的內容或無法理解。」「這種情況下,這一提案的擬定者或呈報的幹部都難免要受到處罰。」

責任編輯: 王篤若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7/0911/54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