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震驚 守陵四千年神秘大禹後裔仍存於世

守陵四千年的大禹後裔 在紹興城東南6公里的禹陵村,生存著一個古老的氏族,他們世代為大禹守陵,至今已延續了近4000年。日前,這個氏族以其宗族純潔性引起了人類學研究者的關注,被中科院的課題組作為對研究華夏人類的起源與發展的研究對象,這引發了媒體對大禹守陵後裔姒氏的生存狀態的注意。幾天前,記者探訪了這個古老而又帶有神話般色彩的宗族。
    
    一部我國最古老的家譜記錄了一個奇蹟——一個宗族,只為了一個目的而存在。歷盡千難萬劫,始終不離不棄;雖經滅族之災,不曾更改姓氏;哪怕只剩下三個人,也固守著他們的職責,一守就是四千年。
    
    這個宗族姓姒,一個在百家姓中都難覓其蹤的姓氏。姒姓雖為名門,卻非旺族,至今不過千人,自大禹至今已傳至146世,輩份最高的為141世。
    
    ■每天最重要的事是拜祭大禹
    
    浙江紹興東南6公里的會稽山,埋葬著我國治水英雄,夏朝開國聖君大禹,建有禹陵、禹廟、禹祠。山腳下的禹陵村中,有一位老人,每天早起的第一件事就是到自家後院,面向禹廟恭敬地行三拜之禮,他就是大禹141世後代,姒氏宗族目前輩份最高、年齡最大、今年84歲的姒紹品老人。
    
    禹陵村恐怕是中國最古老的、至今仍有人居住、四千年不易其址的村莊,這是一個專為守陵而建的村莊,姒氏就發源於此,至今村中仍有大量姒姓人居住。禹陵村不大,大多數民房為低矮的二層磚房,黑瓦白牆,南方的潮濕使原本斑駁的牆面變得黑青。間或有一些新建的水泥磚房高大寬敞。
    
    在熱情的村民的指領下,記者沿著水泥鋪就的村中小巷來到一個窄小的院門前,這就是姒紹品的家。刷著白漆的牆上掛著家族先人的生辰祭日牌,旁邊2001年大禹銅像落成紀念牌是記者看到的唯一與大禹有關的物品。
    
    姒紹品老人身體還很硬朗,個子不高,頭髮花白,淳樸厚道。雖然生活儉樸,但老人過得安穩、平靜。老人曾在村口為路人設免費茶攤十年之久。
    
    姒紹品老人告訴記者,他家世世代代居住在此,務農為生,奉祀祖先大禹。現在他已很少進禹廟了,但每天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在自家後院面向禹廟拜祭。現在政府已經擔負起禹廟的管理和維看護作,從1995年4月20日首次公祭大禹之後,逢五大祭,每年當地政府也組織民祭。
    
    姒紹品說,過去民間祭祀大禹與現在有所不同。那時每年正月初一和大禹生日的農曆六月初六,姒氏族人都要在禹廟前拜祭大禹,要放火銃、鞭炮、焚香,之後按先長輩後晚輩順序跪拜。拜祭大禹與拜菩薩不同,不點蠟燭,而且雙手抱拳,表明在姒氏族人眼中,大禹不是菩薩而是祖先。
    
    ■大禹姒氏後人不足千人
    
    姒紹品老人隨後帶記者找到了大禹142世後代姒元飛、姒觀濤及143世姒元飛之子姒茂利、姒觀濤之子姒衛剛等人。他們告訴記者,目前禹陵村還有姒氏30多戶、150多人。從1996年開始,解放前後走出禹陵村的姒世142代、
哈爾濱醫科大學姒元翼教授和143代、浙江工業大學原黨委書記姒承家著手調查姒世家族人員及分布情況,根據截至2000年統計數字,姒世族人為700多人,分布在全國18個省、市、自治區(包括台灣)及海外。據姒承家先生調查,目前四川峨嵋、雲南魯甸還有姒姓,但均難覓其源,因此禹陵村姒世成為我國極其少見的千年不變其姓、不易其址的古老家族。
    
    禹陵姒氏發展繁衍四千年,而人數極少,據143代姒承家向記者分析,姒氏是個命運多舛的宗族,其原因有三,一是政治因素。據《姒氏世譜》記載,至12世越王姒婁時,已至商代,「徒有空名,而無權位,」成為普通百姓,其後代「隱身匿跡,無聞於世」。第二個原因是天災人禍導致姒氏難以發展,甚至險遇滅頂之災。第三是文化水平低,制約了禹陵姒氏的發展。

責任編輯: 鄭浩中  來源:中華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7/0915/55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