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朝鮮日報:應客觀看待李承晚的功與過

 
 
1949年8月6日,蔣中正應韓國大統領李承晚之邀訪韓,飛抵鎮海時李氏親自相迎。圖片來源:中華民國國史館國家歷史資料庫(阿波羅網站配圖)
 
 
在首爾明倫洞一戶家庭院落的角落裡,有兩尊殘損的韓國首任總統李承晚的銅像正在被無情的歲月侵蝕。這些銅像建於20世紀50年代後期李承晚執政時期,在發生4.19革命時遭到破壞。曾位於首爾南山的銅像只剩下頭部,且被藍色繩子纏繞,而在旁邊的只剩下上半身的塔谷公園銅像已經落滿了灰塵。輾轉於廢鐵商販之間的銅像得以在這家宅院落腳,也全靠在李承晚政府時期擔任工會最高委員的人士在20世紀60年代後期買下來保管。現在的房主稱,此人移民後留下了這些銅像。

世界上恐怕再沒有第二個國家會這樣對待建國總統的銅像。今年是韓國建國60周年,而李承晚正是建國的主要人物,但韓國卻連一尊像樣的李承晚銅像或紀念館都沒有。26日是李承晚誕辰133周年,而祭奠活動也只有貞洞第一教會的信徒和紀念事業會會員參加。貞洞第一教會是李承晚生前常去的教會。

在韓國歷史上少有李承晚那樣遭到如此極端毀譽褒貶的人物。一些人認為,李承晚確定了韓國的發展道路,才使韓國有了今天的繁榮,可以說李承晚是韓國的國父。但左派卻批評其為獨裁者,甚至將分裂也歸咎於李承晚。這些人與堅持認為6.25是統一戰爭的北韓有著同樣的想法。在左右派之間圍繞歷史教育的思想對立當中,李承晚與朴正熙一樣處在尖銳對立的中心。

這尊銅像僅身體就有7米,加上基石高達25米。李承晚政權末期在南山建造如此超大型銅像,也說明了當時不正常的政治社會狀況。也許正因如此,連李承晚銅像也遭到如此巨大的羞辱和磨難。

但如果沒有李承晚,韓國在自由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岔路口很難選擇民主主義和市場經濟道路,並在戰爭中始終堅持這一選擇。在共產主義席捲大部分歐亞大陸的情況下,如果沒有李承晚正確解讀國際局勢並與美國攜手,也許就沒有今天的韓國。

任何一位政治領導人都有功與過。在曲折坎坷的韓國現代史上,光芒和陰霾更是頻繁交替。在距離李承晚時代已經過去近50年的今天,應客觀地看待李承晚,歸還屬於他的歷史地位。相信看到與醬罈子、鐵絲、樹枝一同散落在院子角落裡不斷被侵蝕的首任總統銅像,一定會有不少國民感到心情複雜。



--原載:《朝鮮日報》,2008-03-28
http://chinese.chosun.com/site/data/html_dir/2008/03/28/
20080328000024.html

責任編輯: 鄭浩中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8/0403/81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