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世界工廠時代即將結束?



2008年5月12日

中國雕版印刷業商人劉克利將投資1千萬美元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州設置新廠,計劃在當地聘用120名工人,預計新廠將於今年秋天正式投產。

劉克利表示,在美國投資成本之低令他感到意外。新廠在斯巴達堡的七英畝土地收購價只需50萬美元,不到廣東省東莞地價的四分之一。美國當地的電費比中國便宜75%,並且他不需要擔心時常停電。新工廠唯一比較昂貴的開支是工人薪金,每小時12到13美元,是東莞的六倍,但是州政府為每聘用一名工人提供的1千500美元稅務優惠多少抵銷了這項開支。
  
*成本低廉優勢逐步喪失*

當然,中國商人到發達的北美地區冒險還畢竟是少數,但是中國生產成本低廉的競爭優勢正在逐漸喪失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和人民幣的升值正在侵蝕以出口為導向的中國製造業的利潤,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和中國公司正在考慮它們未來的去向。
 
美國彭博新聞社引述瑞士信貸集團香港分公司發表的一份報告指出,隨著越南、印度和其他亞洲國家競相推出吸引外國投資的優惠計劃,占中國出口產量30%的廣東省大約三分之一的製造業公司將在三年之內關閉。瑞士信貸集團香港分公司的亞洲首席經濟師陶冬認為,中國世界工廠時代的結束已經開始了。
 
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的廣東、福建、浙江和江蘇四個省份的服裝、鞋襪和玩具製造曾經是中國外向型經濟起飛的主力軍,那裡出口的產品占中國出口總量的60%。
 
經濟的高速發展徹底改變了中國製造業基地的面貌,尤其是居民收入和勞動力價值。據彭博新聞社引述的數據,廣東省過去五年工人的平均工資增長了一倍多。今年開始正式生效的勞動合同法進一步提高的中國的勞動力成本。香港工業聯合會公布的一份報告說,勞動合同法實施後,中國的勞動力成本的上漲幅度超過了20%,營運成本上漲近20%。這家組織預測,今年將有1萬4千家港資企業關閉,明年可能還會有相同數目的廠家撤資。

*沃爾夫:需要調整產業結構*
 
加拿大約克大學商學院國際工商管理碩士項目主任伯尼.沃爾夫認為,中國服裝、鞋帽和玩具等傳統的低附加值產品盈利原本就不大,完全依賴生產成本低廉才能生存。一旦市場條件發生變化,就會給生產這類產品的廠家造成巨大衝擊。

他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中國有許多公司出口,但是出口的利潤卻只有刀片那麼薄。它們的競爭力很強,但是盈利卻很小。如果勞動力成本上升,人民幣升值或利率上升,只要任何一個條件發生變化,就會給企業帶來風險。現在是三個威脅同時出現,許多脆弱的公司自然會出現營運困難,甚至發現自己難以生存。」
 
但是沃爾夫教授指出,生產低附加值產品的企業遇到困難其實並不一定是壞事,而是中國調整產業結構,提升產業鏈的一個必然過程。

他說:「中國正在改變自己,它的產業也必須發生相應的變化。鑑於中國出現的變化,它在某些商品的生產方面已經沒有相對優勢可言了,因此這些產業就不應該讓它們在沿海地區繼續存在下去,應當把它們遷到越南和泰國等國家和地區,而中國應當生產更多的高附加值產品。」

事實上,生產低附加值產品的廠家倒閉和搬遷並沒有影響中國這個全球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的經濟擴張。自2002年以來,中國電腦晶片、電子產品和汽車等高附加值產品的出口猛增了412%,去年這類產品的出口價值3千4百78億美元,占全年出口總值的28.5%。

*越南印度模仿中國*
 
越南和印度正在推出強有力的政策,吸引低成本的外國投資。根據世界銀行的資料,越南工人的月平均工資相當於104美元,比中國中部江西省的工人月平均工資低41%。印度工人的月平均工資只相當於87美元。這兩個國家正在模仿中國當年設立經濟特區、建立勞力密集型製造業基地的做法。
 
中國的一些經濟學家擔心,生產成本更為低廉的越南和印度等國家吸引外資的做法將威脅北京的西部經濟開發的戰略,誘使西方和港台資金以及大批內地資本繞過中西部急待開發的地區,流入外國新興市場,給中國的扶貧和就業帶來影響。

深圳平安銀行副總裁戴維.江對美國之音表示:「 如果這些公司都搬到其他地方,中國的就業問題就會更加嚴重。中共政府一方面應該關心通貨膨脹和保護勞工權益,但同時也應該循序漸進,讓製造商有時間去調整,不然會造成工廠搬遷。」

據彭博新聞社援引的數據,國際投資研究機構在對全球20個新興市場進行綜合評比之後發現,越南已經超過中國,成為吸引製造業投資最有競爭力的地區。

責任編輯: 鄭浩中  來源:VO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8/0514/87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