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新聞 > 正文

WSJ:美國女性怎麼看佩琳?

     克里斯蒂娜・頓巴(Christina Dunbar)參加工作後大部分時間都在做兼職工作,先是在一家診所做護士,給病人做登記,現在七個孩子都長大了,她在一家古董店工作。 
    
    談到被提名為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的阿拉斯加州州長薩拉・佩林(Sarah Palin)時,頓巴覺得自己很喜歡她。「最能打動我的是,她看上去屬於那種願意為公眾,為我們這些只想生活和養家餬口的勞動人民出力的類型。」
    
    頓巴在面前做了個手勢說:她不像是那種高高在上的人。
    
    佩林獲得共和黨提名引發的反響暴露了美國女性中間存在的政治和階層裂痕,自上世紀七十年代女權運動以來,這些裂痕不斷製造著摩擦。佩林希望能打進包括勞動階層和中產階級女性在內的群體,以及按多種定義可以被視為女權主義者的女性:她們有工作,因此需要在家庭和工作之間奔波。但許多人壓根兒不喜歡被貼上女權主義者的標籤,因為她們認為這個標籤太有自由主義和世俗意味。
    
    民主黨策略專家蘇珊・埃思里奇(Susan Estrich)說,我一直聽到女性、特別是沒上過哈佛或耶魯的女性說:嘿,看哪,這個女人是能跟我們產生共鳴的人。她能從家長教師協會(PTA)走向副總統,正是這樣的經歷讓她們覺得佩林不是遙不可及。而這種認同與她反對墮胎的立場無關。
    
    亞特蘭大高科技公司經理人、身為三個孩子母親的謝莉・菲克斯(Sheryl Fikse)說,我不認為自己是女權主義者,我的日常生活跟女權主義者的定義不符。我認為自己是個女強人。薩拉・佩林不是一個害羞的人。我喜歡(佩林當年)「薩拉梭子魚」的外號。一位女性不論在公司哪個職階工作,都不得不變得很強硬,但她仍可以以一種女性的方式做到這一點。
    
    與此同時,一些男人也被佩林所打動,他們說自己欣賞佩林喜歡戶外活動、是位PTA母親、同時也有從政的背景。他們認為她隨和、易接近。「她是一位能幹的母親,同時也很有智慧,」在俄勒岡州波特蘭市從事廣告代理行業的比爾・鮑勃考克(Bill Babcock)說。
    
    匹茲堡查特哈姆大學(Chatham University)政治學教授卡拉・康寧漢姆(Karla Cunningham)說,她不會嚇到男人。她就像我們一直記得的高中女同學,非常有女人味但仍能和男孩子們打成一片。
    
    退休前從事收縮材料銷售的比爾・杜邦(Bill Dupont)說,我可以跟她一起喝啤酒,或者可以一起去教堂。杜邦家住明尼阿波利斯,喜歡戶外活動。
    
    在周三發表接受提名的演說後,佩林在接下來幾周的表現將非常關鍵,因為這將決定她是否能建立起作為一名國家領導者候選人應有的威望以及是否有能力在共和黨現有選民之外爭取到更多支持者。她不僅要消除對她本人經歷的疑問,還要應付公眾對她的家庭的關注,包括她17歲未婚先孕的女兒。
    
    與此同時,一些婦女強烈反對提名佩林。
    
    費城會計師希拉蕊・威斯(Hillary Weiss)說,作為一個有四個孩子的職業女性、一位共和黨人和一位女權人士,我對女性共和黨人不能承認這個時候的佩林是一個糟糕的選擇感到失望。我的立場可能有政治不正確之嫌,但我對她在管理一個還有年幼子女的大家庭的同時行使副總統職責的能力表示懷疑。難道她願意為國家福祉和個人抱負而犧牲家庭幸福嗎?
    
    支持者表示,出生階層是讓佩林有別於其他政治家並帶來某些負面反應的一個因素。從很多方面來說,佩林是獲得全國提名的政治家中最沒有門第背景的人之一。儘管今年參選的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Clinton)也贏得了許多勞動婦女的支持,但她畢竟讀過威斯利女校(Wellesley College)和耶魯法學院。
    
    住在愛達荷州戴頓市郊區的家庭主婦佩吉・萊納(Peggy Lehner)說:如果佩林念的不是愛達荷大學,而是哈佛出身,我們對她的看法會有所不同嗎?萊納是位兼職市議員,同時也是一位共和黨活動家。她說,如果她有兩個孩子而不是五個呢?如果她丈夫是阿拉斯加某家大公司的CEO呢?
    
    一些女性認為,就像民主黨候選人歐巴馬(Barack Obama)改變了一些選民對種族問題的看法一樣,佩林也能拓寬人們看待女性及其成功的視角。
    
    萊納說,他們都是不同尋常的人物。他們給我們帶來了新鮮氣息。他們不再是我們過去習慣的那種模式,我們不能再把他們套進以前的模子裡。
    
    菲克斯的丈夫蒂姆(Tim)說:佩林跟我的妻子很像,她們都很自信,很專注,能平衡很多不同的事。希拉蕊當然做的很不錯,但還有一大群不顯山露水的女性,她們和佩林更為相像。

責任編輯: 於飛  來源:華爾街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8/0908/102100.html